【摘 要】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一些歐美國家產生了一場長達十余年、影響相當大的裝飾藝術運動。它與工藝美術運動有些相似,都不喜歡工業(yè)味道很濃的設計,都想振興傳統(tǒng)手工藝都想振興傳統(tǒng)手工藝,都崇尚自然,想把一些自然元素融入設計之中。但是它又與工藝美術運動有所不同,它完全放棄任何一種裝飾風格,完全運用自然的曲線和形態(tài),而工藝美術運動以中世紀哥特式風格作為參考,重視中世紀哥特式風格。它是設計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形式主義運動,它就是新藝術運動。
“新藝術”運動在藝術設計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力,雖然對于時代發(fā)展規(guī)律而言主張復興傳統(tǒng)手工藝是復舊式的運動,但這一時期各國的設計風格卻為全面思考設計的發(fā)展提供了依據(jù),不僅在建筑、家具、產品、服裝設計等領域開拓了新的局面,對現(xiàn)代平面設計理論與實踐的影響更是意義深遠。
【關鍵詞】 “新藝術”運動 風格 平面設計 影響 哥特式
一、“新藝術”運動簡介
“新藝術”運動(ArtNouveau)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歐洲和美國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一次影響廣泛的裝飾藝術運動。1895年從法國發(fā)展起來,后蔓延到荷蘭、比利時、意大利、西班牙、德國、奧地利、中歐各國乃至美國,成為一場國際性的藝術運動,一直持續(xù)到1910年左右,逐步被“現(xiàn)代主義”動(Modem Art)和“裝飾藝術”運動(ArtDeco)取代。
二、“新藝術”運動的風格特點
“新藝術”運動不同于早期的“象征主義”、“洛可可”、“巴洛克”或者東方的“浮世繪”,其本身不是某種藝術風格的代名詞,僅僅作為一次影響廣泛的運動載入藝術設計的歷史,所涉及的藝術領域也比較廣泛,包括建筑、家具、產品、雕塑、平面設計等,因此在不同國家,“新藝術”運動所表現(xiàn)的風格特點和形式也各有不同,在一些西歐國家則尤為突出。
1.法國、比利時
法國和比利時是“新藝術”運動的主要發(fā)源地,兩國的風格也非常接近,都是主張復興傳統(tǒng)手工藝,具有強烈的自然主義傾向,設計內容以植物為主,多采用蜿蜒的曲線,受到日本浮世繪風格的影響。如法國設計師赫克多·基瑪?shù)拢℉ectorGuimard)為巴黎地鐵設計的人口,鐵藝材料模仿植物的枝干相互纏繞、螺旋扭曲;阿爾豐斯·穆夏(AlphoseMueha)的廣告招貼設計,飄逸的女性長發(fā),完全忽略筆觸的平涂;亨利·凡德·威爾德(Henryvande Vdde)的工業(yè)產品設計以及其對于機械的肯定、對設計原則的立場復興手工藝的運動,威爾德提出的適當合理地使用機械、產品結構運用合理、材料運用嚴格準確、工作程序明確清晰等原則,在思想上更是超越了運動本身。
2.英國
在英國,“新藝術”運動雖然沒有“工藝美術”(ArtandCraftsMovement)運動的影響巨大,但是查爾斯·麥金托什(CharlesRen—nieMackintosh)和“格拉斯哥學派”(GlasgowSchoo1)卻在這場運動中起到了戲劇性的轉折作用,使得原本崇尚自然風格的“新藝術”運動,出現(xiàn)了全新的設計局面,代表了“新藝術”運動的一個重要的發(fā)展分支,加速了設計的現(xiàn)代主義進程。
3.奧地利、德國
“新藝術”運動在奧地利的影響是“維也納分離派”(ViennaSecession)的產生與迅速發(fā)展。自1897年后,“新藝術”運動的主流已不再是以曲線為主的法國、比利時、西班牙唱主角,而是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與麥金托什的探索不謀而合,因此,在奧地利一些設計家提出與正宗學院派分離,自稱“分離派”。“分離派”的設計風格極大地受到麥金托什的影響,提出裝飾應該為功能服務的原則,并且逐漸開始摒棄“新藝術”運動毫無意義的自然曲線,取而代之的是簡單的幾何形體和少數(shù)曲線的點綴,設計在新藝術運動的尾聲達到了更成熟的階段,是現(xiàn)代設計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至此,從反對過分的裝飾到崇尚自然的蜿蜒線條,再從自然風格的無限擴大到植物裝飾成為輔助,經過不斷地探索,設計終于展露出了功能第一、裝飾第二的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意識形態(tài)的巨大改進,是促使設計良性發(fā)展的重要前提,更是一場運動的價值所在。
三、“新藝術”運動對平面設計的影響
1.大膽的構圖為平面設計的版式風格打開了新局面
“新藝術”運動之前的版式設計較為拘謹,甚至還殘留著手抄本羊皮書、宗教讀物的版式結構影響:字體設計講究比例,精美的紋樣裝飾略顯花哨;布局工整,多為上、中、下結構。而“新藝術”運動則提倡一種新的簡單明了的美學標準,版式布局相對自由、活潑生動,多以人或物取代過去的單純花卉圖案,人或物在畫面中占主導地位,將文字比重最小化,濃縮成簡潔的口號,而這一點在今天的平面設計中也是尤為重要的——用準確生動的圖形符號傳達內容。
2.設計的進步是否定與放棄
“新藝術”運動是歷史上第一個完全拋棄對以往歷史風格設計依賴的運動,是對歷史的否定,受到部分中世紀自然主義風格影響,完全從自然中汲取設計裝飾的動機,雖然運動中的一些主張比較偏激,例如早期對直線的反對,對曲線的絕對崇拜,對個別色彩的忌諱,使得其無法成為奠定現(xiàn)代設計發(fā)展的基礎,但對于以往風格的斷然否定卻為以后各種設計運動在提出主張時對歷史的否定開創(chuàng)了先河,包括晚期,熱衷“新藝術”運動的諸多藝術家都開始從運動本身查找原因,放棄對運動產生遲疑觀點的各種主張,為設計的良性、理性發(fā)展提供了較高的精神實質。
“新藝術”運動作為世紀之交一次承上啟下的設計運動,既反映了設計思想不成熟的階段,也預示了現(xiàn)代主義時代來臨的必然性,本文對“新藝術”運動的種種思考,旨在說明任何復舊與進步的運動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設計的面貌,而先進的設計思想才是真正推進設計進步的本源所在。
【參考文獻】
[1] 主受之.世界現(xiàn)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 主受之.世界現(xiàn)代平面設計史[M].深圳:新世紀出版社,1999。
[3] 詹文瑤。李敏敏.現(xiàn)代平面設計簡史[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趙治文(1992—),男,聊城大學美術學院17級研究生,專業(yè):藝術設計,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