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是銜接小學與高中的樞紐,是提升學生語文水平的通衢。作為銜接小學與高中學習階段的關鍵時期,初中語文教學如果能在深融課改精神、堅守語文本真、暢通提升渠道、給足前進動力等幾個關鍵點上構建初中語文有效課堂,那么,在融合中堅守,在提升中強勁,勢必會把學生的潛能挖掘出來,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出去,把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擺在首要位置。
一、深融課改精神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已經(jīng)難以適應新時期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出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倡導新課程教學理念,在實際中致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謀求一種有別于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能夠促進師生共同進步,能夠促進師生積極溝通交流,具有和諧師生關系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必須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對課改精神進行深度融合。深融課改精神說到底就是把新課改的精神與實質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全面、透徹、深入地融合到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中去,以此打造互動與交流的能力提升課堂,讓課堂主題在深度學習中達成共識,達到共享、形成共進。所以,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深度融合課改精神,努力探求有效教學模式或者學習達成策略,不僅是促進新課程改革精神落地生根的必要舉措,更是達成課堂學習目標,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關鍵之舉。
二、堅守語文本真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痹诔踔姓Z文課堂中,首先要將閱讀教學融入課堂,在解讀文本中感受人與文的自然合一。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文字,寓含著一定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學習中,通過閱讀,我們就要從作品中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態(tài)度。而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內化,又需要經(jīng)歷一個特殊過程。這個特殊過程就體現(xiàn)著語文學習的本質,那就是語文學習是主體自我體驗、自我建構的學習過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用心觸摸語言,用心感悟語言,才能加深對學生主體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徹底把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凸顯出來。其次要突出學科特點,增加語文課堂的語文味,在聽說讀寫中進行實踐性學習。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和工具性學科,語文課程的實踐性不容忽略。我們說“讀”是語文學習的一條腿,原因就在于,語文學習最重要、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實踐途徑就是讀書。至于另一條腿,寫作也是如此。寫作課,除了要讀要說之外,還要寫出語文的情懷,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運用語言文字恰當描述、恰當議論,能夠恰如其分地表達我們的歡愉欣喜之情抑或是悲嘆傷懷之思。
三、暢通提升渠道
暢通語文學習的能力提升渠道首先需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我們常說:“親其師,信其道?!?人是活動的主導者,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師生融洽的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所在,所以說教師的“可親”是保證學生“信其道”的前提。而融洽的關系呢,主要體現(xiàn)在師生的相互理解與合作上。坦誠的理解與合作,能夠縮短師生間的距離,達成彼此間的互信,縮短心理距離。沒有彼此間的理解,就不會有合作的基礎。沒有師生間的“換位思考”,就沒有“移情”,就難以減少彼此間隔閡,增強彼此間的情感凝聚力、攻克困難的意志力。也只有在師生、生生之間建立融洽的關系,才有助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自我管理,全力提升語文水平和素養(yǎng)。
四、給足前進動力
缺乏興趣,說到底缺乏的就是學習的動力。而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用好現(xiàn)代化極強的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F(xiàn)代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改變著學生的學習方式。它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也影響極大,它不僅能夠快速展示廣泛的信息,具備“說”“動”的鮮活功能,而且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能夠充分調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以多媒體教學手段為激趣手段,切合教學內容,以豐富而能夠渲染氣氛、融入情感的圖片、音頻資料、動態(tài)畫面,再加上教師的講解,讓學生參與其中,這樣,聲情并茂,動靜結合,視聽愉悅,形象鮮明,色覺別樣,那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輕松掌握不易懂的內容,也就不在話下了。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用科學的激勵手段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多元激勵性評價。這樣,就不僅直接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效率,而且能夠正確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評價觀,為做人做事打下堅實的品行基礎。
楊彥峰,甘肅會寧縣大溝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