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珩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閱讀能力又是學好小學語文的先決條件,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僅有利于語文成績的提高,也非常有利于小學其他學科成績的提高,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篇文章主要從小學語文教育出發(fā),以語文閱讀教學的方式展開討論。首先闡述學生語文閱讀整體性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然后針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整體情況進行仔細研究,最后對促進學生閱讀的發(fā)展等做出了仔細說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能力;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對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主要論述小學語文課堂中采取相關手法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合理分析,僅供參考。
1、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世界上不管哪種語言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系、詞語的組成等方法都是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的。然而,閱讀對這些問題就能做出恰當的處理,教師在語文教育教學中,將閱讀能力作為對學生的整體培養(yǎng),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課堂中的詞句進行有效的理解。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具備好的理解力是在熟悉已經學過內容的前提下,依據頭腦中已經學過的知識再進行概括的一種方式,并且能夠將詞句的整體意義做到熟練的掌握。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理解力的優(yōu)劣是對閱讀理解能力的整體衡量。
1.2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表達能力
教師通過采取適當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在小學教育教學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于具有多年經驗的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善于將每個時機都應用到課堂中,采取口頭方法對文章中的相關詞語進行恰當的說明,對文章中段落進行合理總結,并且使用討論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主動性。
2、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現狀
2.1教師重視度不足
因為我國大多數教育都是參照以往語文教育形式來教課的,這樣就會讓某些學校的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育教學中就出現模糊的情況,沒有很好的對語文教學結構引起一定的重視,只是按照課本上的內容進行教學。這種以往的語文教學形式不但沒有體現出學生的個人情況,而且也對學生產生的積極性造成影響,讓學生不愿意閱讀。因此,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應當避免此類問題的出現。
2.2開展范圍較狹窄
就我國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況來看,一些教師由于認為自己教的是小學生沒有這個必要,或是認為引進課外內容會分散學生注意力等,以及一些學校由于能力不足因此沒有條件為教師提供教材以外的教學設施等,基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師只是單純地圍繞課本教材來對學生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致使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局限,其語文閱讀能力難以提升。
3、促進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主要策略
3.1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倘若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有所提高,產生美好的意境: 首先,就應當將教學的整體范圍變寬; 其次,根據小學不同年級年齡階段的發(fā)展特征,以恰當的題材為背景展開現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引起興趣。從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應用這一形式進行有效教學,通過合理的題材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產生閱讀的興趣。
以教學《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文作為教學案例,在爭取學生的意見下,“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身邊沒有爸爸媽媽,你會怎么做呢?”學生們展開了十分熱烈的討論,教師又在征詢意見的情況下,說“把你們認為該怎么做的方法寫在紙條上好么?”因此,在今后的寫話聯系中就能夠順利的開展,其中有一位小學生寫到: “假如我在野外迷路了,我不害怕,我想靜靜的想一想,太陽在中午的時候在南邊,它會給我指明方向”很顯然,這樣沒有特定的要求下進行閱讀能力的鍛煉,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并且還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想象的能力; 這種方式不但能夠提高學生遇到事情的處理方式,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事情的能力,對于學生的整體素質產生重要的意義。
3.2愉悅氛圍,參與玩耍
有些學生不喜歡語文閱讀,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在平時學習中缺乏閱讀的興趣,自身對文章理解能力不佳等原因。遇到以上這種問題,教師就應當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制造情景,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這種引起方式應當是在自然的氛圍中進行,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營造出一種愉快的氣氛,這樣能夠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的整體能力。
3.3教師應當將閱讀教學應用到生活中
為了能夠從整體上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教師應當將學生帶入到大自然中。比如: 與學生在戶外觀察植物的生長狀態(tài),這樣做有以下幾點益處: 第一,能夠讓學生切身的感受到植物的發(fā)展情況,并且學生能夠對植物做好深刻的認識,在語文閱讀理解中具有一定的明確性; 第二,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自身發(fā)展,這樣教師在教授語文閱讀過程中就能結合學生的發(fā)展特點采取針對性教學; 第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將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變得親密,讓學生能夠將老師當成朋友,學生在語文閱讀時出現困難會及時的問老師,從而引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4、促進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主要策略
4.1加強語文詞句基礎訓練
一篇完整的文章主要由不同的段落構成,并且段落都是由不同的句子組成,句子是由基本的詞語組成。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進行教學時,應當讓學長熟練掌握句子的構成,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樣學生才能把文章的寫作情感做出表達。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對語文中的教材的某一個段落認真講解,讓學生能夠清楚的明白所講述的內容,并且在講解前提出問題,讓學生能夠獨立思考,進而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能力。例如: 在講《金色的草地》一課時,文章主要是對草地的景象進行描寫,抒發(fā)作者對草地的喜愛之情。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先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產生好奇心進行閱讀,從而能夠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然后教師再對文章做好詳細的說明。
4.2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精讀即是對整篇文章的深入研究。在精讀時教師要讓學生注意結合文章語境,對文章進行全面的理解; 要理清頭腦思路,以更好地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把握; 要加強對文章深層次含義的理解。此外,教師還要針對摘錄、寫體會、背誦、品讀等精讀文章的各種方式對學生開展引導教學。如,在學生閱讀時讓學生對文章的寫作順序、主要內容、重點詞句、不解之處、主旨段落等進行批注,并在教師講解文章時讓學生做好課堂筆記,以使學生有效、有序地開展語文學習活動,提高閱讀能力。
5、結語
綜上所述,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必要的,也是有著重要意義的。在上述內容中可以看到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當運用恰當的導入方式來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應當通過不斷的實踐改善教育方式,將新的理念以及創(chuàng)新手段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樂趣,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鄭麗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J].現代交際,2011( 08) .
[2]牛傳發(fā).談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6(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