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初中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開展情感教育與素質教育目標相契合,應該引起初中語文教師的大力重視。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主要策略,明確了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的方向。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
一、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概述
(一) 情感教育的發(fā)展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指的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著眼于教學目標,結合一定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觀念、學習情緒等產生一定的影響的活動,最終實現(xiàn)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完成教學任務。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指的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恰當?shù)慕虒W技術、一定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開展情感教育的過程。語文學習具有較強的情感因素,因此,學習過程中充滿著感情色彩,不但可以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且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語文素養(yǎng)。
(二)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開展情感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與新時期初中語文的教學目標吻合,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才能完成教學目標。由此表明,新課程標準為情感教育指明了方向,語文教師在與學生有效互動的同時,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隨著我國語文教學的深入開展,人們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發(fā)展,強調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實現(xiàn)個性化成長,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開展情感教育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情感教育與初中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guī)律一致,語文教師要結合當前教學內容,善于利用其中的情感因素,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語文學習中充滿著人文特點,借此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應用能力,同時也可以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情感教育在其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再有,情感教育利用引導學生的情感,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情感,養(yǎng)成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意志品質,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
中學語文教學改革要求開展情感教育,強調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學生增加情感體驗,在幫助學生提高知識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情感認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初中生年齡小,情緒還處于不穩(wěn)定時期,但已經擁有了較強的自尊心,因此,利用初中語文教學開展情感教育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三)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內容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其情感內容主要來源于教材、教師、學生等,不但學習內容中的語言和形象包括豐富的情感,教材內容中也蘊涵著情感因素。教師對學生的愛護與尊重也是一種情感,學生在學習課本內容的同時會感受到教師的情感。學生的情感則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興趣方面,擁有強烈的語文學習興趣則擁有較強的情感。
二、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 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融入情感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導入環(huán)節(jié),需要融入教師豐富的情感,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呈現(xiàn)形象直觀的學習內容,利用優(yōu)美生動的教學語言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激發(fā)學生思想上的共鳴。首先,教師要深入研究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利用自己帶有感情色彩的朗讀將學生引入豐富的感受當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感情境。為學生帶來豐富情感體驗的同時,鼓勵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感受課文中不同角色的感情,角色扮演能使學生體會到課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也可以對課文內容進行改編,進一步增加學生的體驗。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參與,包括教師的情感也有學生的情感,在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有利于拉近師生情感的距離。
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教師則可以創(chuàng)設如下學習情境,將“皇帝”“大臣”“小孩”等角色分配給不同的學生。在開始角色扮演前,首先要求學生體會文章中的對話內容,并依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改編。學生在實際表演時,可以根據人物的心理活動變化展開自己的想象,借助語言與身體動作的配合,為大學呈現(xiàn)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學生表演結束后,教師要求表演的學生走上講臺,一邊做剛才表演時的動作,一邊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如“皇帝”走上講臺,說道“我只愛好面子,同學們要多多思考”,“騙子”走上講臺,說“我只為了得到更多的錢財,大家認為如何?”,“小孩”走上講臺,說“我敢說真話,這種行為對不對?”利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全體學生的情感都能得到發(fā)展。
(二) 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朗讀是學生將課文中的文字讀出來的一種教學方法,將看到的文字轉變?yōu)樽约旱穆曇簟W生朗讀時必須帶有自己獨特的感情色彩,使用高低起伏、抑揚頓挫的朗讀技巧,體現(xiàn)出作者寫作的意境,才能帶動他人的感情。我國自古以來就意識到朗讀的重要性,要求在朗讀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利用朗讀開展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朗讀是學生將文字轉換為自己聲音的過程,每個人的聲音都帶有一定的情感。毋庸置疑,不同的文章包含有不同的感情,如朗讀《觀滄海》時,則要求聲音洪亮、語調高亢,要體現(xiàn)曹操的雄才大略與宏偉氣概。在朗讀《春》時,則要求速度不易過快,慢慢釋放自己的感情,表現(xiàn)出春天生機勃勃的氣象,使別人自朗讀中感受到春雨的到來、春天的花香、春風的溫暖等,這正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此需要提出的是,語文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提前明確文章的不同類型,告訴學生文章表達的情感,在朗讀過程中應該使用的節(jié)奏、停頓、重音等各種變化,可以先為學生進行范讀,然后再要求學生模仿,強調體會作者寫作時的心情,了解作者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才能讀出感情、讀出魅力。
(三) 利用設計合理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情感
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含著特定的情感,有時如似高山流水、綿延不絕,有時似風雷雨電、撞擊人的心靈。不同的作者也會應用不同的表達方法,有的使用直接抒情的寫法,有的則婉婉道來,在閱讀中慢慢體會,才能領悟文章的內容。在語文教學中,老師首先要準確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對學生開展情感教育,要求學生必須重視文章中的每一句話,做到字斟句酌。要讓學生明白,深入理解文章必須要了解文章的每一個細節(jié),才能與作者的思想融為一體,真正進入到文章的情境當中。假如老師以教學中可以應用設疑的方法,利用提問激發(fā)學生思考,就能幫助學生在思考中感悟文章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在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時,老師則可以這樣設計問題,為什么作者要將自己的經歷分為一小步一小步?在遇到困難時,不要考慮有多遠的距離,你只要考慮走好當前的一小步,這種思想的有益之處是什么?為什么要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學生們立刻被問題所吸引,投入到問題的研究當中,思考當時作者的所思所想,從而增加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升華了學生的思想,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學生們你言我語,爭相表達自己的想法,創(chuàng)建了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這種教學方法能使每一名學生都投入到研究當中,有利于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與老師的簡單講解相比有極高的教學效率。
(四) 利用多種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
語文來源于生活當中,必然還會回歸于生活,為生活服務,學習語文離不開實踐活動,因此,需要著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初中語文教學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均離不開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不但要利用課堂教學,還需結合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與體驗。教師要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加強交流,學會觀察,為學生創(chuàng)造大量學習語文的機會,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利用課堂上學習的語文知識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能增加自己的情感體驗,有效拓展了學生的情感來源。
如在閱讀朱自清先生的《春》以后,為了幫助學生領悟大自然中各種景色的變幻,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來到野外,親身感受一望無垠的田野與郁郁蔥蔥的森林,學生們在觀察到大自然的各種景色后,會對“春天”有一個全新的理解,升華了學生的情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三、 結語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要強調開展情感教育,語文老師要認識到情感教育對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要利用語文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才能為國家培養(yǎng)出高素質人才,推動國家建設的順利開展。情感教育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初中語文教師對此要給予高度關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敢于突破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強調學生的情感教育,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從而得到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董瑛.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待情感教育[J].文存閱刊,2017(18):146.
[2]徐勤科.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23):98.
[3]孫新安.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導刊,2012,10(5):116.
作者簡介:李新宇,福建省寧德市,福建省霞浦縣松城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