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新
隨著信息化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教學的輔助優(yōu)勢已經(jīng)非常明顯.學生通過多媒體技術觀察化學實驗現(xiàn)象和效果,更加有利于他們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神奇的化學反應通過多媒體的展示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化學成績.
一、多媒體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首要條件就是對學習感興趣,只有產(chǎn)生感興趣才能夠主動、認真地去學習.初中學生首次接觸化學,開始都會有一種新奇的感覺,對于化學里的化學反應非常好奇,興趣十分強烈,那么教師如何抓住這個機遇,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和培養(yǎng),讓學生覺得化學世界的新奇,從而使他們產(chǎn)生的興趣不會因為知識難度的加深而減退呢?運用多媒體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化學知識以動畫、圖片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使他們的注意力頓時被吸引,好奇心油然而生,從而對化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學習起來也更加積極主動,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2.有利于學生問題分析與解題能力的提高.有些化學理論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僅憑想象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師對一些難點重點的講解也不好入手.采用多媒體技術教學之后,給化學教師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多媒體技術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和多元化的視頻演示,將教學所需要的資料搜集起來,把化學知識中不易講解和不易理解的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化學反應原理以往都是學生憑空想象死記硬背,通過多媒體的演示過程,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整個化學反應過程,對于解不開的難題頓時豁然開朗,困難迎刃而解,并且印象深刻.所以,多媒體技術教學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難題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理解力.
二、多媒體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1.多媒體在事實性知識教學中的應用.在初中化學課程中,有些化學物質的固有性質、特點、作用以及在生活中的用途等內(nèi)容非常復雜,極容易讓學生混淆,也不好記憶.對于這樣的知識點,以往在沒有采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時,教師大都是借助一些實物、道具、或者模型給學生進行講解,主要是為了加強學生對實體物質的直觀感,讓學生能夠聯(lián)想到這些物質在生活中的現(xiàn)實接觸和聯(lián)系,但能帶入教室的東西畢竟有限.引進多媒體技術之后,教師除了利用必要的教學道具、模型,還可以搜集更多的相關資料,設計出更為精彩的教學內(nèi)容,以圖片或者動畫的模式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化學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加深對知識的掌握.
2.多媒體在理論性知識教學中的應用.化學課程中除了事實性的知識,還有相關的理論性知識,這些理論性知識更為抽象,邏輯性很強.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能讓學生認識到很多的化學想象發(fā)生的本質,使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得到不斷提升.利用多媒體教學理論性知識,更加方便教師講解,教師根據(jù)課件內(nèi)容設計教學模式,搜集相關資料和具體的實例通過多媒體進行分析,形象地將事物的特點、特征、異同之處簡單清晰地概括出來,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學生一目了然.經(jīng)過不斷的練習,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概括總結的能力都得到顯著提高.
3.多媒體在技能性化學知識教學中的應用.初中開設化學課程的同時,也必須建立相配套的化學實驗室來方便教學和開發(fā)學生的認知、動手操作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愛好.化學課程在講解理論知識的時候也涉及了有關的化學實驗,用以開發(fā)學生的感官刺激.但是,有一些實驗實際操作時實驗現(xiàn)象不是很明顯,還有些化學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對于這些實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都是以講解的方式將實驗結果告訴學生,學生無法看到實驗現(xiàn)象,理解效果不佳.引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媒體來放大實驗現(xiàn)象,也可以放慢播放速度,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化學反應的全部過程.這樣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
總之,社會在不斷進步,科技也在飛速發(fā)展,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信息化發(fā)展進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所以校園教學也不能一成不變.信息技術走進教育領域,課堂教學模式也要順應時代發(fā)展,需要與時俱進.為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教學目的有效實現(xiàn),教師要科學化、合理化地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xiàn)科學教學.
參考文獻:
[1]管武朋.多媒體教育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76):159.
[2]咸化文.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好家長,2016,(33):150.
[3]杜革燕.淺談多媒體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6,(07):93.
[4]彭忠兵.多媒體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融合[J].新課程(中學),2016,(0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