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錫炯
摘要:本文以教育部編寫的語文新教材為背景,主要介紹了一年級寫作教學的培養(yǎng)建議:一是激發(fā)學生對游戲的讀寫興趣;二是接觸生活,進行情境教學;三是滲透文化和情感教學;四是運用多種直觀的方法讓學生“學習”;五是運用情境教學,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走向生活;第六,加強課外閱讀,鞏固識字成績。
關鍵詞:部編教材;一年級;寫字教學;養(yǎng)成教育;培養(yǎng)
一、前言
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初級階段是識字和寫字學習的重要階段。新課程標準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小學對以識字寫作為主題的低年級課堂教學的重視,面對語文讀寫能力水平逐年下降的對比,作為教育者,將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熱情和思考。本文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小學低年級識字寫作教學的研究成果,論述了小學低年級寫作教學應滲透培養(yǎng)教育的重要性的幾點觀點。
二、部編教材使用背景下一年級寫字教學的培養(yǎng)建議
1.在游戲中識字,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而單純的識字、寫字對于當今社會的孩子來說簡直有種“逼上梁山”的感覺,也不符合低年級孩子心理發(fā)展的特點。游戲是孩子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若能將游戲恰當?shù)剡\用到識字教學中去,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戲形式可多種多樣,如猜字謎、順口溜等。
1)順口溜
遇到難記易錯的字,可借助順口溜教學。如教學“美”字,我告訴孩子們“羊字沒尾巴,大字在底下”。教學“金”字,“一個人他姓王,腰里裝著兩塊糖?!表樋诹锝虒W幽默風趣,寓教于樂,易學好記。
2)猜字謎
猜字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在識字教學中進行猜字謎不僅調動了學生識字的興趣,而且鞏固了生字。如在教學“歲”字時可出一個字謎“山字下面半個多”。在教學“尖”時可出“上小下大”等,久而久之,學生對猜字謎越來越得心應手,更可喜的是很多孩子還學會了編字謎;當看到“坐”這個字時,有的孩子就說“兩人土上蹲”;看到“閃”這個字時,有的孩子說“一人門里躲”。我不得不佩服孩子的想象力。每當此時,我總是喜上眉梢,因為孩子的識字興趣不但提高了,識字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3)摘蘋果,找朋友
學生學過的字很快會忘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巧妙利用游戲,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樂學,喜歡學,有主動學習的意愿,能夠主動識字,快樂識字。學習了合體字后,我設計了一個游戲“摘蘋果,找朋友”。把所學字的偏旁與部首分別寫在半個蘋果上,打亂貼于一棵蘋果樹上,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思考、判斷把偏旁和部首組成字,并讀準了,讀對了,就把“蘋果”送給他。這樣學生不僅學習情緒高漲,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快速思考、判斷的能力。
2.聯(lián)系生活,進行情境教學
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往往是枯燥的、單調的、機械的,學生常常是被動的認讀與繁復的抄寫,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而經過教學研究實驗,利用多媒體一開始就讓學生睜大眼睛看演示不了的圖片,用圖畫情境使學生自然地聯(lián)系生活情境,去感知那優(yōu)美的意境,再學生字。部編教材使用背景下,我們要從詞語語義的感性入手,再學習其音和形,把學習字詞與激發(fā)興趣、引入生活情境融為一體,不能不說是一個好的開端。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充分利用生活、圖畫、文字等情境去識字學詞,課堂上就會不斷地呈現(xiàn)出各式各樣的生活情景,課也具有濃濃的生活味兒,富有情趣味兒,學生一定會學得輕松自如,興趣盎然。
3.滲透文化,情感教學
教師要敏銳發(fā)現(xiàn)并順向挖掘教材內隱的傳統(tǒng)文化因素,適度拓展,合理延伸,不僅使得課堂教學更具情趣,且使教學邁向課程、邁向教育境界,實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教學也由此變得厚實,更具張力。”確實如此,我在教學研究中在詞串教學中不僅能橫向成串,還能做到縱向成串,根據提供的詞語,借助想象,營造了一種特別美好的意境:在靜謐的夜晚,一株紫丁香靜靜立在老師的窗前,是陪著老師,還帶著孩子對老師的愛和關心……從而使識字教學變得充滿幻想、充滿情愫、充滿樂趣,具有濃濃的文化意蘊,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
4.運用各種直觀方法,讓學生“會”學
一旦學生的興趣有了,還得讓他們把生字正確地識記下來,那么該如何指導學生正確地識記生字呢,我歸納了以下方法:
1)在教學象形字時,運用直觀的實物、圖片教學。如在教學“筆”這個字時,可拿出一支毛筆讓學生觀察毛筆是用什么做的,這樣學生很容易看出上邊是竹子,下邊是毛發(fā),從而簡單地引出了“筆”的寫法,上邊是“竹”字頭,下邊是一個“毛”字。2)表演動作識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肢體動作演示字的形義聯(lián)系。在所學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動詞。學動詞時可以先想一想動作,再做一做動作。如:學習“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孫悟空一樣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如:學習“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動作,然后再做一下,學生就會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這樣不但讓學生記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義,學起來不費力氣,學生還很踴躍。
5.利用實踐活動,帶學生走向生活
教師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從兒童的興趣出發(fā),開展實踐活動。每個活動有一個主題,引導學生圍繞這個主題自己動手、動腦去收集資料,并交流收獲。如舉辦“逛超市”“水果運動會”“小花市”“逛商場”等識字活動。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說過:“活動和交往是發(fā)展的源泉?!被顒邮莾和畹囊徊糠郑處熢诮虒W中就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溝通,使兒童盡快從“我”的世界跨入更廣闊的周圍環(huán)境,以吸收各種信息,擴展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因此,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6.加強課外閱讀,鞏固識字成果
雖然我們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認識了一定量的漢字,但不一定他們就記得很牢靠,所以我們還必須讓他們經常運用,才不致遺忘。正如古人所言:“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爆F(xiàn)在每個學生手里都有幾本書,學校圖書室也有一定量的藏書,而且經常對學生們開放,作為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好這方面的資源。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教師要及時作跟蹤調查,了解其閱讀效果。對于讀書認真、效果好的學生予以表揚,對于讀書欠認真的學生,加以引導和鼓勵,調動其閱讀的興趣,這樣才能達到鞏固識字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欲望。
三、結語
總之,教是為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為了使學生掌握得更好,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如何閱讀新的文字,還要教他們如何學習新的字符,從而實現(xiàn)從“學”到“學”的轉變。在學習新的性格中獲得主動性和高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敏華.把握部編教材特點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部編語文一年級下冊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J].小學教學參考,2017,(1):1-3.
[2]張幼琴.書寫評價:指向教學改進和兒童成長——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寫字評價建議[J].小學教學,2017,(21):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