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花
摘 要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積極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它作為小學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組織形式,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和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 合作;情景;興趣;欣賞;責任
中圖分類號:D812,I06,F(xiàn)239.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6-0153-01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積極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昂献鲗W習”在總體上是相對于“個體學習”而言的,它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動、互助性學習。它作為小學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組織形式,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和學習的興趣。
小學階段的兒童可塑性十分的強,他們的思維也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并且抽象邏輯思維逐漸占據(jù)主導地位。小學生的自我意識進一步得到發(fā)展,同伴之間的交往和認同也大大加強。
一、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優(yōu)勢
首先,小學語文教學,向來十分重視聽、說、讀、寫的訓練,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完美地將這幾種訓練在交際這樣一種平臺上結合了起來,讓師生、生生之間有足夠的交流和實踐機會,大大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小學階段的學生,對知識和生活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專注度,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因而很符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
再次,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真正歸還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轉換了教師的角色定位,解放了語文教師被禁錮的思維,使教師的教變得輕松、靈活,學生的學亦輕松、主動,也為每一位學生提供了一個公平展示自我的可能。
二、在合作學習活動中的幾點建議
第一,要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的情境。在以往的傳統(tǒng)教育中所采用的是競爭性的學習方式。它過度地強調學生個體的競爭,激化了個體與個體之間潛在的緊張關系。正是認識到這一弊端,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就提出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就是希望改變這種現(xiàn)狀。要使合作學習方式得以運用到課堂中去,首先要給學生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合作學習環(huán)境。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指學生在其中可以輕易地接受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和刺激,也有多種形式的機會互相探索和嘗試。
第二,誘發(fā)學習興趣,激起合作的欲望。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一種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nèi)部動力。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就要誘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由被動要求學習變?yōu)橹鲃拥厝W習。合作學習是一種小組活動,因此教師所提供的學習內(nèi)容,必須是需要小組協(xié)同合作才能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教師提出的問題既要使學生感興趣,又要使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共同探討,互相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小學生充滿好奇心,動手能力又強。我們可以結合小學各學科內(nèi)容的特點來創(chuàng)設一個合作的環(huán)境,激發(fā)他們合作的欲望。
第三,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得成功和欣賞的機會。在合作學習的基本方式中,幾乎都提到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因為合作學習這一方式最終的評價是以小組成績?yōu)闃藴实?。小組成績是由每個學生付出努力所獲得的,是由個人成績所組成的。教師要給予每個學生獲得成功和欣賞的機會。同時也要及時地對小組進行獎勵,使小組成員意識到自己小組所獲得的獎勵是由自己和小組其他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樣也有利于提高他們合作的積極性。小組活動是合作學習最主要的特點,也是創(chuàng)設合作環(huán)境、使學生獲得成功的良好機會。
第四,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意識。由于小學生的可塑性強,因此我們要在小學階段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使他們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能夠主動地與他人合作。所謂合作意識就是主體在遇到某個問題時,能夠自動自發(fā)地與他人進行合作來解決這個問題的意識。社會呼喚合作型人才,具有合作意識是合作型人才必備的條件。小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有利于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也有利于合作學習方式滲透到課堂中去。
第五,教師要做好組織者的工作。當前采用的合作學習方式主要是以生生互動為主的合作學習,學生才是合作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在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教師組織者的作用。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發(fā)展還不夠成熟,自制能力也不是很強,因而在合作學習的活動中需要教師的指導和輔助。首先,小學生還不能自己確定小組合作的目標,這就需要教師提供學習的材料和目標,讓他們依照這些材料來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當他們在合作中遇到困難或出現(xiàn)合作效率不高的情況,教師就可以從中加以指導,提供給他們有效的合作方法。其次,教師要多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給學生。小學生在長期地進行合作學習的活動后,當遇到問題時他們就會有意識地采用合作的方法來尋求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教師應在劃分好小組后,使小組保持長期的穩(wěn)定性,以便以后開展合作學習活動。當教師提供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后,小組成員就會自動自發(fā)的組織起來進行合作學習。
第六,增強小學生的個體責任感。只有增強小組成員的個體責任感,使他們認識到只有自己努力完成分配到的任務,才能使自己的小組獲得獎勵或認可。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加,他的自我意識也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就要使他明白一個小組的成功并不在于小學生某一位成員的成功,而是需要每位成員共同付出努力獲得的。就會意識到自己在小組中的責任,從而增強他的個體責任感。
總之,合作學習是一種開放的教學模式,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生內(nèi)在的需求,它使得學生的生活更加充實。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對與合作教學的各個細節(jié)要做到層層把關,精選合理的小組合作類型,精選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時機。還要根據(jù)實際教學過程不斷轉化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合作觀念,掌握合作技能,才能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