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本貴
【中圖分類號】R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6--01
膽結石是臨床常見的疾病,據(jù)統(tǒng)計約有10~20%的膽結石患者合并膽總管結石。單純的膽結石可行膽囊切除術治療,而合并膽總管結石的患者,在治療時患者不僅要遭受更多痛苦,還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本次研究在2015年3月到2018年2月之間,在我院選取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分析腹腔鏡聯(lián)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價值,詳細結果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5年3月到2018年2月之間,在我院選取469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采用單盲法和隨機數(shù)字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的年齡分布在37~73歲,平均(53.1±3.6)歲,病程2.2個月~10.3年,平均(3.9±2.3)年;觀察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的年齡分布在35~73歲,平均(52.9±3.5)歲,病程2.1個月~10.2年,平均(4.0±2.2)年。納入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開腹手術),治療方案為剖腹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切口:右側肋緣下斜切口,長7cm,逐層切開至腹直肌后鞘及壁腹膜。護皮進入腹腔,探查腹腔內有無滲液,膽囊于周圍組織黏連情況。解剖肝膽三角及膽囊動脈,常規(guī)分離、鉗夾、切斷膽囊管及膽囊動脈,順逆結合切除膽囊。充分顯露膽總管,在膽總管前壁作2牽引線,注射器穿刺抽出膽汁,確定為膽總管后,切開膽總管前壁約2cm,將膽汁吸凈,用取石鉗和取石勺取出膽總管取石,左右肝管結石也盡量取出,6號尿管插入膽總管和左右肝管,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剩余結石,對左右肝內膽管嵌頓較緊的結石,可以用膽道探子將結石搗碎,經插入的尿管盡量將結石碎屑沖出,最后用纖維膽道鏡通過十二指腸乳頭進入十二指腸降段腸腔內,觀察取石滿意后。徹底清洗膽囊床、膽囊三角,術野徹底止血,并檢查術野無活動性出血,留置膽道T型管于膽總管切口內,可吸收線間斷縫合膽總管切口,固定T管。再次徹底沖洗術野及膽囊床,檢查術野無出血,置腹腔引流管一根,近端于小網(wǎng)膜孔,遠端經切口右下方另戳一孔引出,外接引流袋,膽道T管經引流管口內側另戳一孔引出,外接引流袋,固定引流管及T管,逐層關腹。
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聯(lián)合膽道鏡治療,治療方案為腹腔鏡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切口:劍突下1cm作10mm切口,置入10mm套管針,鎖骨中線、肋下緣1cm作5mm切口,置入5mm套管針,腋前線、肋緣下作5mm切口,置入5mm套管針。建立氣腹,置入腹腔鏡觀察膽囊及腹腔內臟器情況,如膽囊與周圍組織有粘連,用電刀分離粘連,顯露膽囊及肝膽三角,解剖肝膽三角,辨清肝膽三角關系后,切斷膽囊動脈,暫不切斷膽囊管,以便牽引顯露膽總管,順擬結合剝離膽囊,膽囊床電凝止血。牽引已經游離的膽囊,充分顯露膽總管,穿刺膽總管,抽出膽汁,確定為膽總管無誤后,電刀切開膽總管前壁約2.0-2.5厘米,切口處結石,用腔鏡血管鉗直接取出,膽總管下段、上段及左右肝內膽管結石,通過電子膽道鏡取石籃取出,較大結石取石籃取出困難,可通過碎石機碎石后取出,用尿管反復沖洗膽總管及左右肝管,將結石碎屑沖出,電子膽道鏡行膽道檢查,確定膽總管內無結石,膽總管下段通暢后,距離膽總管約0.5厘米,可吸收夾夾閉膽囊管,切斷膽囊管,移除膽囊送病檢,膽總管切口內留置T管引流,可吸收線間斷縫合膽總管切口,固定膽道T管。徹底檢查腹腔內無出血,拆除右側肋緣下腋前線、鎖骨中線戳孔處的套管針,置腹腔引流管一根,近端于小網(wǎng)膜孔,遠端經右側腋前線戳孔引出,T管經右肋緣下鎖骨中線處戳孔引出,檢查術野無出血,清點術中用品無誤,消除氣腹,縫合固定腹腔引流管及膽道T管,創(chuàng)可貼閉合其余切口。
1.3 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結石清除率,術后進行T管造影,評估標準為結石完全清除和結石未完全清除。記錄兩組患者手術一般情況,如手術時間、術后引流量、住院時間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統(tǒng)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軟件,版本為IBM SPSS Statistics 24.0,將文中出現(xiàn)的對比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用c2檢驗,當P<0.05,表示對比數(shù)據(jù)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結石清除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結石均完全清除,清除率為100%,對比差異不顯著,且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2 手術一般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均順利進行手術,手術一般情況對比見表1,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引流量、住院時間與對照組相比,有差異,且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剖腹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是最經典的治療方案,適用于所有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但是手術創(chuàng)傷大,對于高齡患者或手術耐受度低的患者來說,該治療方案不可行。手術治療時間長,且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慢,影響其生活質量[1]。
腹腔鏡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適用于膽管粗,且炎癥較輕的患者。其優(yōu)點是腹部切口小,恢復快,但是存在嚴重腹腔黏連或有上腹部手術史的患者不可用[2]。兩種手術方案均需要患者帶T管出院,1~2個月后再次住院,行T管造影確認結石有無殘留后,拔出T管[3]。本次進行治療的兩組患者,兩組患者結石均完全清除,清除率為100%,對比差異不顯著,且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引流量、住院時間與對照組相比,有差異,且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腹腔鏡聯(lián)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價值較高,具有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常國慶,黃漢濤,劉家盛,等.腹腔鏡聯(lián)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3):27-28.
趙冬雨,成麗婭,沈宏,等.腹腔鏡聯(lián)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3,8(7):793-796.
李其煥,王群偉.腹腔鏡聯(lián)合纖維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172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手術學雜志,2010,14(2):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