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春英
摘 要: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兩個相鄰的教育階段順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兒童教育過程中的重大轉折點。如何讓幼兒園的幼兒愉快地步入小學,與小學自然接軌,是幼兒園、家長和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為了幫助幼兒順利地渡過從幼兒園到小學生活的過渡期,教師要做好“幼小銜接”教育,要培養(yǎng)幼兒上小學的積極情趣,培養(yǎng)幼兒適應小學教育的良好習慣和與他人相處的能力,進行小學課程改革,做好幼小銜接。
關鍵詞:幼兒園;小學教育;幼小銜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3-01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3.115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兩個相鄰的教育階段順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兒童教育過程中的重大轉折點。如何讓幼兒園的幼兒愉快地步入小學,與小學自然接軌,是幼兒園、家長和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為了幫助幼兒順利地渡過從幼兒園到小學生活的過渡期,做好“幼小銜接”教育,意義重大。
一、培養(yǎng)幼兒上小學的積極情趣
年滿6周歲的幼兒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具備了上小學的條件,這時幼兒園教師可以給幼兒講一些小學生的有趣的事,觀看一些小學生趣味活動的圖片和音像資料,激發(fā)幼兒對小學的羨慕和向往。
家長們要特別關注幼兒的身心特點,時常以積極鼓勵的語言 ,激發(fā)他們對小學的渴望,同時讓幼兒對于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充滿期待,也感到光榮和自豪。
幼兒園也要有計劃地組織幼兒參觀小學校園的活動,走進小學課堂、圖書館,讓幼兒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學的校園和氛圍。尤其是幼兒園有目的地組織大班幼兒參加附近小學的升國旗儀式,感受奏國歌、國旗下講話等等一系列激動人心的場面,使幼兒產(chǎn)生羨慕心理。教師再抓住時機進行教育,激勵幼兒向往小學生活。
二、培養(yǎng)幼兒適應小學教育的良好習慣
幼兒園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guī),如吃飯、穿衣、喝水、如廁、游戲、學習等等,教師都會時刻監(jiān)護,及時給予幫助,而且幼兒園大班集中教育活動時間一般都在20-25分鐘,幼兒集中注意力時間較短。但是進入小學后,小學教師對幼兒生活上照顧相對減少,更多的是幼兒獨立的生活,因而幼兒必須養(yǎng)成自己照顧自己的良好生活習慣,順利地適應小學生活。小學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小學生也要遵守小學生守則、學校規(guī)章制度,幼兒需要學會集中注意力,堅持每節(jié)課40分鐘的集中學習,學會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要溺愛幼兒,教育幼兒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試著做的良好習慣。幼兒一旦遇到困難,家長們也不要包辦代替,而是引導幼兒,讓他們自己動腦思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天長日久,幼兒獨立生活能力就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常規(guī)中,教師也要制定一些小規(guī)則和獎罰制度,讓幼兒自覺遵守,訓練幼兒懂規(guī)矩、守規(guī)則的素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順利地適應小學教育。
三、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小學生需要自己去處理遇到的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等各方面的問題,所以在幼兒園教育階段,教師要時刻關注幼兒與他人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日常游戲、區(qū)域活動等方式教育幼兒學會與小朋友分享食物和玩具,學會與小朋友一起合作,學會自己化解小矛盾,學會等待等一系列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幫助幼兒順利、成功地過渡到小學生活,努力實現(xiàn)幼小銜接和諧自然,促進幼兒的健康快樂成長。
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和睦相處的能力,家長們可以多讓幼兒參加戶外活動,一方面教給幼兒與陌生人接觸的正確方法,消除幼兒對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另一方面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與不同年齡的幼兒一起玩耍,這樣有利于幼兒的與人友好合作能力、與人和睦相處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增強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家長還可以讓幼兒邀請他們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讓幼兒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
四、做好幼小銜接教育,進行小學課程改革
(一)小學放慢教學進度
目前的幼小銜接是幼兒園迎合小學的需求,開設拼音、識字等學習內容,但從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幼兒園不應該提前學習小學的知識,小學低年級應該放慢教學速度,循序漸進,自然地跟幼兒園進行銜接。“拼音教學可以從一個月放寬到一學期,甚至一年。識字教育也應該慢慢來。”該在小學學習的內容,不應該在幼兒園過早地讓幼兒接受,占用幼兒快樂的童年時光。
(二)小學課程從單一走向多樣,豐富學生的個性體驗
為了讓幼兒園的幼兒自然而然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在一二年級,應該增加閱讀、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促進幼兒口語表達、審美、體智能的全面發(fā)展。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小學應著重培養(yǎng)兒童的閱讀興趣、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兒童的閱讀能力,同時在音、體、美教學中讓學生在情境中主動探索、感受、體驗和欣賞,陶冶情操,增強審美和鑒賞能力,還給幼兒們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的權利,能最大限度地吸引他們自主參與到小學學習中,輕松地掌握各種知識,享受學習的樂趣,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
(三)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喚醒小學生的探究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讓學生理解課文,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他們最喜歡的句子,配上他們喜歡的圖片進行朗讀。如果產(chǎn)生疑問或是感興趣的內容,鼓勵他們運用合適的方法進行研究性學習,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網(wǎng)絡等途徑,收集素材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多角度多側面地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索。這種方式比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去解決更有意義,更有興趣,更有學習效率。
幼兒從幼兒園步入小學學習,是他們人生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教師要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自然規(guī)律,幫助幼兒愉快地從幼兒園進入小學,自信獨立地面對小學生活,順利地渡過幼小銜接的坡度,開啟幼兒人生發(fā)展的新起點。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出版社,2002.
[2] 欒萍萍.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理論,2011(9).
[3] 謝廣田.幼小銜接:突變·減坡[J].幼兒教育,2003(2).
[4] 鄔春芹.西方發(fā)達國家促進幼小銜接的國際經(jīng)驗[J].比較教育研究,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