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燦波
[摘 要]隨著知識教育重心向素質教育重心的轉變,當前的初中生物教學也在不斷作出調整,不僅僅要求學生掌握生物知識原理,還要求學生逐步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何實現這一綜合教學目標是當前初中生物教學工作者應該思考的核心課題,實驗教學法的提出為初中生物教學指明了改革方向,重視實驗教學的作用,為初中生的生物素養(yǎng)提升提供助力。本研究對初中生物教學中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的途徑展開分析和研究,僅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
生物教學在初中教育課程體系中占據核重要位置,是學生生物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因此我們應該結合生物教學的特點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為初中生生物素養(yǎng)提升提供保障?;趯嶒灲虒W在生物教學活動中起到的突出作用,本文現作如下教學研究。
一、在實驗的改造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想要真正實現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教師首先應該注重突出實驗本身的創(chuàng)新性,這就要求初中生物教師在進行生物實驗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合理利用改造實驗的契機,選擇開放性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如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觀察不同種類的動植物,例如:鳥類、爬行類動物、游泳類生物,觀察他們的生活習性以及攻擊和躲避的行為,并將自己所觀察的現象記錄下來,并且在課堂上討論。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探討,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吸取知識,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學生多觀察、多思考的教學習慣,提高生物教學的效率。
二、結合實際生活開展實驗活動,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盡管生物教學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但是其實生物學科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十分緊密,尤其是強調實踐性的生物實驗教學更是突出生活化特色,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在組織生物實驗活動的時候,就需要主動建立起實驗內容、形式和學生生活經驗之間的聯(lián)系,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例如,植物的“向光性”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人們在野外迷路時也常會利用植物的“向光性”來辨別方向。教師在講解這個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利用如下實驗來對植物的“向光性”進行驗證:“把牽牛花籽種在小花盆里,等發(fā)芽長成幼苗后放在一只鞋盒子里,花盆緊靠鞋盒的一邊。盒內用硬紙做一個隔墻,下方留一點空隙,在另一側上方開一個小窗。蓋上盒蓋,把鞋盒放在陽臺上。一個星期后,牽?;ㄑ頃男〈爸刑匠鲱^來”。通過這個實驗可以解釋生物的“向光性”是由于植物細胞里有一種對光線非常敏感的生長素,它控制著植物發(fā)育和生長的方向,只要盒內有一點點光線,這種生長素就會發(fā)揮作用。
三、鼓勵獨立完成實驗,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課改強調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尊重,學生只有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體性,才能夠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提升學習積極性。很多學生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活動中,容易出現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主要是由于學生對于教學活動的參與積極性不高。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充分為學生建立起獨立進行實驗操作的自信心,弱化教師的指導作用(實驗內容難易程度要適中)。例如在“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相關教學內容中,部分學生在加入碘液后,三個試管的液體均發(fā)生的變藍的現象,實驗結果顯示失敗。這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實驗失敗的原因,饅頭數量的多少、溫度的高低以及溫水的放置時間等因素有關,鼓勵學生進行實驗的自主設置,驗證猜想。進而得出結論:如果加入碘液,試管內的液體變藍,可能是由于唾液不足、恒溫時間不夠以及溫度低等因素導致的。
四、展示實驗關鍵點,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
試驗示范是生物實驗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和形式,因此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利用實驗示范教學的契機,為學生展示實驗的關鍵點,為學生留有自主思考的空間。實現對學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但是過于完整的實驗操作示范會產生實驗“模仿”的普遍現象,造成生物教學有效性的喪失。例如在在教“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教學內容中,教師應該先引導學生思考和尋找“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原因,循序漸進使學生認識到植物的生長對于環(huán)境的依賴性,進而滲透人類對于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責任,使學生樹立起環(huán)保意識。教師通過對本課的實驗關鍵點的思考和提出,是教學內容和主題得到了升華。
五、重視課外實驗和小制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為了激發(fā)學生對于生物科學的探索和研究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多進行一些簡單的實驗,而不是僅僅將學習范圍放在課堂中生物知識的講解和實驗教學中的內容,應該將實驗教學的范圍從課堂中擴大至課外。例如,在講解“人體的消化和吸收方式”的過程中,教學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一些簡單的實驗,比如,咀嚼面條,會發(fā)現有甜甜的味道,鼓勵學生根據所學知識探索其中原因。也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結合在課堂上所學到的內容進行一些與生物相關的小制作,例如植物的標本,或者根據課本上的內容來制作模型、圖片等,在鞏固所學課堂知識的同時,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六、結語
綜上,生物學科的基本特點要求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強調教學的實踐性,這就要求我們能夠合理利用實驗教學方法。新課改背景下,我們不僅要利用實驗教學方法,也要積極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的內容和方式,以此實現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作為現代教育工作者,我們要順應課改形勢,更新教育理念,調整教學內容和目標,應用現代教育手段,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讓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同時提高其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實驗教學,多多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將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田竹青.淺談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 (上,下旬),2015,(20): 418.
[2]丁振武.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亞太教育,2016,(02): 141.
[3]洪新森.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新課程·中學,2014,(04): 140.
[4]王影.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 (中旬刊),2015,(06):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