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艷平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對教育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隨著國家對于母語的重視,語文成績更加被關注。小學作文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而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小學生不知道怎么去寫作文。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興趣,交給小學生學習寫作的方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在老師上課的時候才會更加專心。本文通過讓小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再到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從開始時的創(chuàng)作困難轉化成熱愛寫作的狀態(tài),進而達到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寫作;語文課改;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207-01
一、前言
在新課程標準中,開始注重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等。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老師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要轉變教師只知道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等舊的課程觀點。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指導方法要清晰明白,教學時始終貫穿著快樂寫作的理念。寫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慢慢積累學習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離不開老師的指導,也不能離開范文的引導,學生要加強自己的閱讀。
二、多閱讀優(yōu)秀作文,提高作文基礎
我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曾經在跟友人談論如何寫好文章時說過:“無他術,唯勤讀書而且多為之,自工。”就是指要求學生們要在閱讀中領悟作者的精神、開拓自己的視野、活躍思想、積累豐富的詞語、規(guī)范學生的寫作方式。等學生真正開始寫作的時候才會做到游刃有余,言之有物。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不是作者憑空捏造出來的,需要作者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大量閱讀書籍,并在閱讀中積累,豐富文化素養(yǎng)、知識含量。因此,如果學生沒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不善于讀書、不善于積累,胸無點墨如何寫作?即使硬著頭皮寫出來,創(chuàng)作時缺乏靈感,平鋪直敘的文章也不是好文章。學生讀書有了一定的積累,學習到一些生動、具體、新穎的好文章,在自己寫作時,這些文章中的優(yōu)點會植根到學生的大腦中,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結合生活素材,寫出好文章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很多學生的腦海里,作文的寫作方法、技巧的掌握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教師在寫作課上針對寫作方法的指導,要細膩,可通過范文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寫作的精髓之處。學生要按照教師的指導進行大量的寫作練習、反饋強化等步驟進行,時間長了學生就會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方式,逐漸掌握修辭手法、習作結構、語言運用等。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督促,學生的意志力很容易因為一些事情被分散,因此教師可以經常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規(guī)定每個學生自行收集優(yōu)秀的習作,廣泛閱讀大量文章,每個星期定時檢查、批閱,既強化又鼓勵學生,這樣長久下去,學生就會養(yǎng)成積累的好習慣。
三、著眼于平時,從作文內容指導寫作
寫作文就是讓學生學會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或是想到的、親身經歷的事情,用適當的語言表達出來??础⒙?、想等都是屬于認識活動,如果學生沒有認識活動,就沒有了表達的內容。而認識不深刻,表達的內容也會只是紙上談兵,流于表面,感動不了讀者、吸引不了讀者的視線。好文章是要令讀者產生共鳴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細心的觀察和分析身邊的事物,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和思考習慣。
當教師幫學生解決了寫作素材的問題后,就要著手于學生的語言表達。教材中作為訓練的安排,即便是同一個題材,在表達上也是逐漸提高的一個過程,急功近利不可取。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景物描寫的時候,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課外活動,學生走出學校,擴寬視野,身心愉悅,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用文字表達出來,一篇好的習作就形成了。教育學生不要忙著交作業(yè),應付了事。寫作完成后,反復閱讀,體會語感,對習作進行修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也可以建議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欣賞習作,幫助修改,三個湊皮匠湊成一個諸葛亮,聽取別人的觀點也是自我提升的重要一步。
四、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是培養(yǎng)小學生寫作興趣的關鍵
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新提出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于習作的定位,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學生要擺正思想,確立自己的寫作方向,要堅信積累中創(chuàng)作的習作方式會讓自己知道怎么寫作。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想方設法的去讓學生喜歡寫作,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寫作其實是很輕松的,學習寫作也是很快樂的一件事。
運用課件,展示學生眼界里看不到的東西,可拓展知識面。例如寫一處景物,單純地寫景物,并不能使讀者產生共鳴。文章里融入作者的感情,寓情于景方能打動讀者。課件出示描寫景物的古詩、唯美句子,讓學生欣賞,建議學生適當運用,來豐富文章內容。
指導學生參與比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積極關注網絡或是報刊雜志的小學生征稿啟事,鼓勵學生參加。知道是參加比賽,小學生格外重視,寫作格外認真,加上教師的指導,成功寫出一篇習作不是難事。每次學生參加比賽,教師相應給學生買一些小獎品,不論是獲獎的,還是沒獲獎的,都給予一定的鼓勵。物質鼓勵與精神鼓勵相結合,小學生樹立了信心,不會再排斥寫作,而是在喜歡的狀態(tài)下進行寫作。
五、結語
綜上所述,寫作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學生學習寫作光是靠教師去上理論知識是不行的,教師要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走入大自然、走入社會,讓學生不斷的去觀察自己身邊的事情,為自己的寫作提供良好的素材。同時寫作還需要學生擁有激情,如果學生不想寫作,對于寫作文衷心的抵觸,學生就很難寫好作文。學生開始不會寫作文,教師要慢慢的去引導他們,閱讀一些優(yōu)秀的小學生范文、名家作品,引導學生閱讀中思考,探究,學習作者的寫作方式、寫作特色,模仿寫,逐漸自我創(chuàng)新,達到寫作的蛻變,寫出自己的風格??鞓穼懽?,寫作快樂,是廣大師生的永遠追求。教師要不斷的改變教學方式,敢于創(chuàng)新,并努力調動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讓學生覺得寫作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參考文獻
[1]張燕. 新課改下,小學作文寫作方法研究[J]. 都市家教月刊,2010(11).
[2]邱琰.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方法的創(chuàng)新實踐[J]. 考試周刊, 2016(20):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