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青松
【摘要】本文就信息化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轉變進行了研究。本文提出,信息化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是有必要的,必要性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分別是時代的呼喚、現(xiàn)實的需要。本文認為,著眼于信息時代的現(xiàn)實情況,初中道德與法制學科教學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方面存在的問題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分別是教學手段落后、教學方法失當、教學思路模糊。本文針對以上三個問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意見。意在通過有益的探索和討論,為推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素質教育的有效開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信息化背景 初中 道德與法制學科 教學理念 科學方法 轉變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182-01
一、對于信息化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的理解
(一)時代的呼喚
信息化背景下,開展初中道德與法制教育,首先是時代的呼喚和要求。伴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科學的發(fā)展,當今時代,針對初中生的教學,內容更加的靈活,形式更加多樣,要求也愈發(fā)提高。在這樣的現(xiàn)實背景下,人們一方面,要求對,初中生開展卓有成效的知識層面的教育,同時針對這些掌握了更好知識的學生,來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幫助他們成才的同時,也得到心智的成長,是很有必要的。
(二)現(xiàn)實的需要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針對初中學生開展道德與法制教學,同樣還是現(xiàn)實的需求。和諧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離不開每一個個體的成長和進步,在這樣的現(xiàn)實背景之下,圍繞著學生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開展卓有成效的道德與法制教學,幫助學生在青春期,這樣的一個重要的時期養(yǎng)成,正確的思維,邏輯方法,養(yǎng)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是十分有幫助的,對于和諧社會的建立也是十分有好處的。
二、信息化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制學科教學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手段落后
信息化的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方面存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手段的落后。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人們在使用信息技術的過程當中,所能夠支配的手段和方式是非常多樣的,但是考慮當前我國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還沿用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育學的固有模式,再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往往更加強調對于書面知識的宣講,而不去以更加豐富的網絡技術手段來進行呈現(xiàn)。而這種呆板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來說往往是枯燥而乏味的,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往往把這個課程的學習當作一個機械的任務來完成,沒有做到入心入腦,也沒有將知識所指引的邏輯和行為方式劃歸為自己的行為方式,因此在這樣的現(xiàn)實條件之下,教學的成果是非常少的,也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二)教學方法失當
錯誤的教學理念,引發(fā)了教學路徑的失當。從當前的教學實踐上來看,很多老師在進行相關課程教學的時候,往往更加強調讓學生進行,背誦對于學生的背誦成績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種以應試為指向的教學方法,常常浪費了過多的課堂時間,實際上我們在進行針對初中生所開展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時候,圍繞的是初中生在青春期這樣的一個人生特殊的時期,思想上和行為上所可能產生的不良的波動,所進行的一個思維方式上的教導,而這種思維方式的教導目標,不是讓學生在考試當中取得好成績,最終的目標是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正好的事,思維邏輯習慣,讓學生能夠在與他人交往和與社會進行交互的過程當中,秉持正確的思維理念,一味的要求學生背誦,很大程度上會減少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讓學生在失去興趣的前提之下,用機械呆板的思維來面對這門課程的學習,這實際上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是沒有幫助的。
(三)教學思路模糊
當前存在的第三個問題就是教學思路的模糊,每一個學生在發(fā)展的過程當中都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和邏輯,特別是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處在青春期,思維方式和身體都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的轉型時期,老師和家長都有必要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做好領路人,而開展道德與法制教育,實際上就是要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在融入社會的過程當中,有一個正確的思想引領,這個教學思路的模糊,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老師作用的發(fā)揮,也偏離了這個學科在創(chuàng)設之初所引致的一以貫之的思路,教學思路的模糊影響了教學實踐的開展,也影響了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三、信息化背景下,著眼于現(xiàn)實需要,初中道德與法制學科教學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方面應該進行的調整
(一)充分使用技術手段
從當前的現(xiàn)實條件上來看,圍繞著當前既有的問題,充分的使用技術手段,是信息化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當中,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上面所應該做出的第一個調整。上文已經提到了,在當前的現(xiàn)實條件下,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已經成為了一個既定的事實,不管是對于老師,學生還是家長來說,智能手機可以說是人手一部接觸這樣的有效的網絡平臺來開展,有針對性的,反正道德教育,使用互聯(lián)網平臺,沒認證書中的現(xiàn)實訴求,針對學生既有的思維邏輯的狀況,推送,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內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完成相關的教學工作,顯然是有必要且有幫助的。
(二)重點改革教學方法
信息化背景下,著眼于現(xiàn)實需要,其次,還應該重點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改革教育教學方法,一個非常中心和核心的點就是老師和學生應該破除既有的教育學的固有關系,要讓學生在一個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當中,完成相關理念的接觸,對于老師來說,應該更多的去與學生面對面心連心的去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和訴求,針對學生在思想和邏輯上的偏差進行職業(yè),而不是單純的要求學生在考試當中取得好的成績,因此在教學實踐當中應該更多的去減少考試的次數,降低考試的要求,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心理狀態(tài)更放松,讓他們能夠以更加輕松的面貌去面對學習。
(三)重視延伸教學思路
重視延伸教學思路,是在新時期所應該做出的第三方面的調整。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給老師的教學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工具的進步也讓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順暢,密度越來越高,著眼于這樣的現(xiàn)實情況,充分的利用網絡平臺和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先進工具,來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活動,對于學生的成長而言是十分有幫助的,對于和諧校園與和諧社會的建立,也是十分有好處的。從學生本身的現(xiàn)實情況上來看,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都寄托了一個家庭的殷切期盼,都是一個社會發(fā)展進步的重要因子,因此對于學生本身來說,它在激烈的社會競爭當中,若想取得一個優(yōu)勢的地位,不想成為社會發(fā)展進步的一個積極的力量,就有必要在提升自己知識水平和勞動技能的同時,也得到高層面上的,個人思維邏輯和個人思想道德水平的成長,只有達到了這種要求,這個學生他才是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夠為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貢獻更好的正能量。
四、結語
信息化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制的教育貫穿初中學生學習的始終,教育成果也體現(xiàn)在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全過程,只有秉持著這樣的初心和使命感來完成相關的工作,我們才能夠取得應有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李鳳來.信息化教學的模式和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6(05):31-33.
[2]李林.巧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中職數學的教學效果[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