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058-01
漢字在其產生、發(fā)展和應用的漫長歲月里,形成了許多相互聯(lián)系的系統(tǒng)。從總體上看,漢字的系統(tǒng)性集中地表現(xiàn)在為數(shù)不多的基本字素對數(shù)以千萬計的漢字的統(tǒng)攝關系上。所謂字素,是指具有提示語義或語音作用的最小的字形結構單位??茖W認識和講解獨體字,不僅可以提高獨體字、合體字的識記效率,還能活躍小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fā)其右腦。不僅如此,從獨體字這一基本字素入手揭示漢字字形的內蘊,還能預防學生寫錯別字。
一、提高獨體字的識記效率
處于識字寫字初階的小學生,其認知特點決定了他們認字時是一種照相機似的認讀。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獨體字的特點,運用溯源法進行形象的教學。具體可以這樣進行:
首先,根據(jù)獨體字象物形的特點,將字形結合字本義還原為圖畫,然后通過圖畫、字的對比,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來認識字的形和義。其次,歸納字與圖畫的相似點,引出字的本義,并據(jù)義組詞;接著講清其字體的演變情況;然后據(jù)圖理清筆順;最后教師還可“因地制宜”地延伸,如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真正體會字的內涵;展示漢字的書法藝術,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熱愛和審美情趣;拓展學習由該字或變體、拼合而成的字。這樣教學獨體字,形象且直觀,教學效果會比機械性記憶要好得多。
二、提高合體字的識記效率
大量的合體字是以獨體字為基本字素而變體、拼合出來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要達到課程目標規(guī)定的掌握好2500字常用字的要求,是艱巨而又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多,在識字教學中,更要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能力。這就需要抓住獨體字這個基本字素,使之綱舉目張。
1.會意字
會意字實際上是兩個或幾個表意的獨體字或其變體組合而成的合體字。它的形體是合成的,新的字義也是合成的。雖然會意字在漢字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我們還是要重視。因為它的形體、字義的合成特點,最能體現(xiàn)漢字表意的趣味性和中國人的智慧。如一年級下冊的獨體象形字“止”(腳的象形),其所組成的字,一般都和腳及其行為有關。上下畫了兩只腳,表示走了一步,即“步”字;上面畫個奔跑的人,下面畫只腳,即,就是“走”,本意是小跑;在人跑形下面多畫兩只腳,表示跑得更快了,即,
這就是“奔”;一只向上的右腳從坑里邁出,即,就是“出”。如能將獨體字這一基本字素充分利用起來,小學教識會意字將不至于成為難點,教師教得也輕松,不必煩惱和擔憂學生將“步”字多寫一點。
2.形聲字
形聲字是以一個表示意義的形旁和一個表示讀音的聲旁組成的字?,F(xiàn)代漢語常用字中的形聲字達到70%。形聲字多跟形旁的表意性有很大的關系。形聲字的形旁實際上就是表意的獨體字或獨體字的變體。如:
卩:音jié,獨體字“人”的變體,甲骨文寫作,金文寫作,小篆寫作,像人屈膝跪坐之形。本義是屈膝跪坐之人,突出了人的膝關節(jié)?!摆唷弊髌裕晳T上稱為“單耳朵”或“單耳旁”,在構字中主要作意符,所從字多與人的腿部動作等義有關。知道這一點,便可帶出一系列的字,如表示用手強按使人跪下的“印”;表示人跪坐就餐的“即”;表示兩人相向跪坐就食的“卿”。“卩”也作聲符,比如在“節(jié)”中,就作聲符。
形聲字的聲旁,來源于形音義俱全的獨體字。另外,許多表聲的偏旁,同時具有表意功能。如“皮”在“被”中,既作聲符,又有“加于其上”之義,蓋于體上為“被”。在教學形聲字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形聲字的兩個部分,對于形旁,不但要講解清楚意思,還要適時延伸出其變體,充分利用漢字的系統(tǒng)性,適當舉例釋義。對于聲旁,不但要為學生總結聲韻調完全相同的形聲字,還應根據(jù)某個聲旁,加多個形旁來拓展、復習各個形旁的表意功能。
三、適時適度地在識字教學中運用漢字學知識
由于漢字的復雜性和學生漢字基礎的差異性,在實際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要注意適時地滲透漢字學知識,適度地把握漢字學知識在教學中的運用。在解析漢字時,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趣味性,可以運用簡筆畫、投影演示等方式,揭示漢字的形義關系。
漢字是表意文字,是形、音、義的統(tǒng)一體;而兒童則以形象思維為主導,一個漢字是一幅圖畫,它們都富有形象性和直觀性,順應學生的思維特點,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適時適度、科學地在識字教學中運用漢字部首規(guī)律,并不像有些人臆想的那么艱難。這看似深奧的漢字學知識其實一點都不抽象,恰恰是符合小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
綜上所述,抓住獨體字這一基本字素,用科學的識字方法揭示漢字的字形內蘊,有利于識字規(guī)律的把握和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確實能有效地防止學生寫錯別字,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好好利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