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認知詞典學研究的現(xiàn)狀與特點

        2018-08-11 10:09趙連振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

        趙連振

        摘 要: 認知語言學是當代語言學領域新的研究范式,當代詞典學研究表現(xiàn)出與認知科學相結合的趨勢。國內(nèi)外主要詞典學期刊近40年的認知詞典學研究主要關注認知語義學相關理論與詞典學結合、認知語法學與詞典學結合兩方面的內(nèi)容;在研究特點上更加注重詞典與認知語義學的結合,研究重點為英語單語學習詞典,而對雙語學習詞典的研究未給予足夠的關注。展望未來,認知詞典學研究的核心內(nèi)容應該是認知語言學理論與詞典自身結構要素的融合,以設計出新的具有認知性的詞典文本特征,并且還要重視認知詞典學理念的用戶調(diào)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 H06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 1009-4474(2018)03-0090-08

        關鍵詞: 認知語言學;認知詞典學;英語學習詞典;雙語學習詞典;原型理論;概念隱喻理論

        一、引言

        詞典編纂研究與語言學研究關系密切,英語詞典在400多年的編纂實踐中就受到了不同語言學流派的多種影響〔1〕。英語學習詞典創(chuàng)新意識明顯,更是及時體現(xiàn)了語言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可以說,當代詞典編纂創(chuàng)新離不開對主流語言觀研究成果的借鑒。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認知語言學成為當代語言學領域新的研究范式。認知語言學在解釋語言和增強學習者語言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處理能力方面具有優(yōu)勢,因此詞典學與認知語言學相結合,可以使詞典對語料的處理有利于學習者對詞匯的認知和習得,這也是現(xiàn)代詞典學研究的明顯發(fā)展趨勢〔2〕。據(jù)現(xiàn)有文獻,國內(nèi)學者趙彥春較早提出“認知詞典學”術語并嘗試闡述了“認知詞典學”這一詞典學研究范式的基本內(nèi)容〔2~3〕。此后,辭書學界有研究者也對此作出了呼應〔4~5〕,倡導構建認知詞典學或認知觀的詞典研究范式,但是還未有對國內(nèi)外認知詞典學研究現(xiàn)狀的綜述。為了解認知詞典學研究的特點與發(fā)展動態(tài),本文擬以國內(nèi)外五種詞典學期刊為封閉域,結合認知語言學的基本內(nèi)容和熱點研究課題,從宏觀上考察認知語言學與詞典學結合的研究現(xiàn)狀,以加深對認知詞典學的認識,并促進其未來的發(fā)展。

        二、研究方法

        1.數(shù)據(jù)來源

        為了對認知詞典學研究現(xiàn)狀進行總體把握,我們以國內(nèi)外主要詞典學雜志為數(shù)據(jù)源,統(tǒng)計了這些期刊截至2017年9月所刊發(fā)的認知詞典學研究文獻(語言為英語和漢語),這些學術期刊所刊載的文獻可以反映國內(nèi)外詞典學研究的概貌。設定詞典學學術期刊為封閉域是因為“認知詞典學”是一個大致的、隱性的范圍,很少直接出現(xiàn)在題目或關鍵詞中,以“關鍵詞”“篇名”等為檢索項都容易遺漏該相關文獻,在檢索中我們通常采取對文獻題目逐一審定的方式來判斷該文是否屬于認知詞典學研究,如果從題目上無法判斷是否屬于認知詞典學研究,就必須閱讀正文以判斷。本文探討的認知詞典學指的是狹義的認知語言學理論與詞典學結合的研究,不涉及廣義的認知理論(如心理模型、心理語言學、關聯(lián)理論等)。截至2017年9月,國內(nèi)外主要詞典學雜志出版情況見表1。

        2.數(shù)據(jù)收集

        經(jīng)過閱讀,本文收集考察了各雜志從創(chuàng)刊至今的英語和漢語認知詞典學研究文章63篇,其中來自《辭書研究》雜志29篇,《詞典》(Dictionaries)雜志5篇,《詞典學》(Lexicographica)雜志6篇,《國際詞典學雜志》(IJL)20篇,《詞》(Lexikos)雜志3篇。從認知語言學理論的文章來看,在1979到2017年近40年間,國內(nèi)外所刊載的認知詞典學研究文獻主要分為兩類:(1)認知語義學相關理論與詞典學結合的研究;(2)認知語法學相關理論與詞典學結合的研究。其中,認知語義學相關理論主要包括原型理論、隱喻理論、圖式理論等;認知語法主要包括句法與語義的概念界面,如框架語義學、構式語法等。以上認知語言學理論與詞典編纂的某個或某些方面結合,用以改善詞典對詞匯的描寫和處理。

        三、認知詞典學主要研究內(nèi)容

        (一)認知語義學相關理論與詞典學的結合

        認知語義學關心的主要課題是概念結構以及自然語言范疇化的結構特征,如概念隱喻、原型性(prototypicality)、認知模型、心理空間等。相比結構主義語義學,認知語義學對意義的認識更符合人們的心理現(xiàn)實?!霸~義是詞典編纂者所關注的中心問題”〔6〕,詞典最重要的任務是用以查取詞義,在詞典對語詞意義的描寫方面,詞典編者能從對語詞語義結構的語言學或哲學討論中獲益。從以往的文獻來看,在討論詞典釋義時,主要涉及原型理論、概念隱喻理論、圖式理論等認知語義學相關理論。而現(xiàn)有研究又可以細分為兩個小類型:(1)綜合運用多種認知語義學理論的研究;(2)單獨運用某種認知語義學理論的研究。

        1.綜合運用多種認知語義學理論進行研究

        在此類研究中,研究者談及了多種認知語義學理論對詞典編纂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有:

        第一,宏觀上討論語言學理論與詞典學關系,主要是認知語義學對詞典編纂的借鑒意義。語言學與詞典學的互動關系是理論詞典學的重要研究課題。伴隨認知語言學的興起,詞典研究者在論及語言學理論與詞典編纂關系時,會涉及認知語義學相關理論。Atkins認為語言學在詞典的詞條結構方面對理論詞典學的貢獻最大,詞條結構處理語義,因此語義最受理論語言學關注〔7〕。Atkins舉例說明在語義處理上詞典編者可以借鑒Fillmore的框架語義學、Lakoff和Johnson的隱喻理論以及Lakoff的原型理論等來進行研究。也有不少研究者討論認知語言學與詞典編纂的關系。例如Geeraerts就較為全面地論述了認知語義學對詞典學的啟示,著重探討了認知語義學理論框架如何為現(xiàn)有的詞典釋義和詞義描述賦予更為自然和合理的闡釋〔8〕。他認為認知語義學對詞義結構認識的三個方面對詞典釋義有啟示:(1)詞義的原型結構特征要求詞典要提及原型范疇或范疇內(nèi)成員的典型特征(而不是一般特征);(2)多義結構的不可分割或模糊性要求詞典釋義不應該再采用嚴格的屬加種差式定義,嚴格在義項之間劃分界限,而是可以采用非正統(tǒng)的釋義方法,如列舉、分裂式、近義詞并置等,這些方法體現(xiàn)了詞義的開放性與模糊性;(3)多義詞的結構性要求詞典體現(xiàn)語義結構的多維、簇狀特征,而不是線性呈現(xiàn)。Geeraerts還談及了文章未涉及到的方面,如展示多義間的聯(lián)系、框架語義學對動詞的描述、搭配研究等。

        第二,微觀上綜合運用認知語義學理論探討具體詞的詞典意義的描寫。相比宏觀研究,這類研究通過選取特定語詞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相關認知語義學理論,深入闡釋認知語義學理論在詞典編纂實踐中的應用。Apresjan以fear和pity為例闡釋了詞典對情感詞的意義描寫〔9〕,他認為情感詞由于其抽象特性,難以用語言描述,通常語言學有兩種方法描述情感詞,即原型釋義法與隱喻釋義法,而充分的描述需要結合這兩種方法。Xu和Lou綜合多種認知語義學理論,詳細探討了英語學習詞典中對空間介詞to的處理,包括釋義、義項劃分與義項安排〔10〕。Xu和Lou在簡要回顧空間介詞多義性的認知語言學研究路徑后,對介詞to的空間用法和非空間用法作了分類,其理論依據(jù)是認知語言學中的空間語法(Talmy的圖形和背景理論、Langacker的射體和界標理論)以及原型理論等。在此基礎上,Xu和Lou提出了對介詞to的釋義與義項安排的原則,如釋義中要注意使其空間用法和非空間用法的關系凸顯,而義項安排中要注意體現(xiàn)原型范疇的四層模式。此外,Xu和Lou按照提出的理論模式,重新設計了介詞to在學習詞典中的詞條。

        2.單獨運用某種認知語義學理論進行研究

        在文獻梳理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研究單獨考察了認知語義學的某一理論對詞典編纂的影響。按照認知語義學理論,我們可以把這類相關研究分為若干小類:

        第一類是關于原型范疇理論在詞典對詞目意義描寫中的應用,這在詞典詞條結構方面涉及詞目義項區(qū)分、釋義方式以及義項的編排。就原型范疇理論與詞典問題的結合而言,該理論或單獨應用詞典編纂的某一方面,或進行綜合運用。在單獨運用方面,就釋義方式而言,章宜華較早在詞典釋義方式中引入了西方的原型理論〔11〕。章宜華指出傳統(tǒng)理解型詞典采用亞里士多德式的釋義方法來釋義有著嚴重的缺陷,終將被原型理論所取代。同時,他還指出原型釋義有時語義分解太煩瑣,在詞典釋義中是無法操作的。除了釋義方式之外,義項排列也是應用原型理論的重要領域。例如,方璐、陳叢梅運用Palmer和Sweetser的情態(tài)理論,并結合原型釋義法,提出了對情態(tài)助動詞在英漢學習詞典里的義項排列模式的設想。她們認為這種方法不僅可以使義項切分更科學、義項層次更清晰,也可使各義項之間的語義聯(lián)系更緊密〔12〕。

        學界不僅研究了原型范疇理論在詞典釋義和義項排列方面的運用,還綜合研究了該理論在詞典詞條結構中多個方面的應用情況,涉及詞目義項的區(qū)分、釋義方式以及義項的編排等。Gao就以基本范疇理論為依據(jù),考察了《朗文當代英語詞典(第4版)》的釋義情況,包括釋義詞匯、義項區(qū)分、義項編排以及釋義方式〔13〕。Jiang和Chen分析了五大英語學習詞典中原型理論的應用,重點關注詞典微觀結構中詞目的義項區(qū)分和排列,指出原型理論在以上詞典中得到了無意識和零散的處理〔14〕,同時還提醒用戶注意原型理論的缺陷,并提供了改善的建議。除了對英語學習詞典中理論應用進行評價,有研究還進一步提出基于原型理論處理多義結構的模式。Halas認為詞典能否充分滿足用戶需求,取決于當代語言學理論與詞典編纂實踐的成功結合〔15〕。他提出了完全基于原型理論的詞典處理多義結構的模式,這個模式涵蓋多義結構處理的三個關鍵方面:義項劃分、釋義以及義項編排,并以drop為例闡釋了其提出的模式在詞典編纂中的實際應用。

        第二類是概念隱喻理論在詞典編纂中的應用。詞典編者將概念隱喻理論應用到詞典編纂的某一方面。就釋義方式而言,Regan介紹了Lakoff的概念隱喻理論,指出語言的隱喻性廣泛存在,但人們對什么是隱喻的膚淺理解妨礙了對隱喻的識別〔16〕。Regan隨機選取了英語母語詞典中的若干詞條,并分析了其釋義方式,發(fā)現(xiàn)詞目釋義并非是完全客觀的,而是不可避免地包含人的主觀因素。例如,多數(shù)釋義式中使用了介詞短語,這可以被認為是較為隱蔽的隱喻,而人們往往只注意到其他明顯的隱喻用法,這說明詞典釋義也受隱喻思維影響,來源于人們對現(xiàn)實客觀世界的體驗。此外,隱喻理論還應用于多義詞義項排列。Meer認為四大主要英語學習詞典將高頻隱喻義項排列為首要義項的做法不利于外語學習者的學習,不能增加他們對詞匯豐富性的認識,他贊同傳統(tǒng)做法,即將本義排列在前,然后是轉義,以此表明義項之間的演變關系〔17〕。王安民、王健指出現(xiàn)有漢英詞典中單字義項、復詞條目的編排順序割裂了相互間的語義聯(lián)系,認為根據(jù)隱喻理論編排單字義項和復詞條目能夠保持它們之間的語義聯(lián)系,更符合外國學習者的認知方式,從而有利于他們構建詞匯知識系統(tǒng)和提高詞匯能力,更好地習得目標語〔18〕。

        此外,還有研究綜合考察隱喻信息在詞典中的表征情況。《麥克米倫英語詞典(第一版)》(2002)首開在學習詞典中提供隱喻信息的先河。這方面的代表性文獻有:Moon回顧了隱喻的相關研究(隱喻與語言學習、隱喻與語料庫證據(jù)),考察了隱喻在單語英語詞典中的處理情況(學習詞典和母語者詞典),還詳細說明了其參與的該詞典隱喻專欄設計特征的編寫過程〔19〕。除了《麥克米倫英語詞典(第一版)》外,研究者還探討了其他英語學習詞典中的隱喻信息表征。如梁秋花、姚喜明從隱喻的視角考察了《朗文當代英語詞典(第四版)》的微觀結構,包括隱喻和義項的安排、概念隱喻模塊與語言提示、隱喻變化和釋義〔20〕。與從學理上探討英語學習詞典中的隱喻信息處理不同,Yang和Wei從用戶使用調(diào)查的實證視角對《麥克米倫英語詞典(第二版)》中概念隱喻信息表征的有效性做出了評價,認為學習詞典不僅要提供隱喻信息(或認知信息),更要從用戶角度考慮文本表征的有效性以及對用戶產(chǎn)出活動的效果〔21〕。除了單語詞典,國內(nèi)研究者也探索了隱喻信息在雙語詞典中的表征。武繼紅通過介紹《麥克米倫英語詞典(第二版)》和《柯林斯COBUILD英語詞典》中的隱喻呈現(xiàn)方式,探討了雙語詞典如何在釋義、例證、用法信息和詞源中表現(xiàn)隱喻的〔22〕。

        (二)認知語法學相關理論與詞典學的結合

        認知語法更關注語言系統(tǒng)本身,如對句法與語義的概念界面的研究揭示了語詞(尤其是動詞)意義和句法實現(xiàn)之間的關系,這對于詞典中詞目(尤其是動詞)釋義及其語義—句法行為的描述具有重要啟示意義。根據(jù)認知語法學理論,現(xiàn)有研究可以大致分為框架語義學和構式語法兩個次類別〔23〕。

        第一,F(xiàn)illmore的框架語義學(Frame Semantics)與詞典研究的結合。該理論為人們提供了一種理解和描寫詞項(lexical items)意義及語法構式(grammatical construction)的方法。在詞典釋義方面,于屏方從框架語義學的角度觀照動詞釋義,認為每個動詞義位都描寫了典型情景中的一個完整動作事件〔24〕。在詞典編纂中,動詞義位的釋義表現(xiàn)為不同概念角色與動詞義核組成的語義配列式,于屏方嘗試性提出了基于概念角色的系統(tǒng)釋義觀——動詞義位的細化模式和簡化模式。在詞典對詞目的語義句法行為描述方面,F(xiàn)illmore等簡要介紹了FrameNet研究項目①,包括基本假設與目標,指出由于FrameNet對詞目語法和組合屬性的詳細描述以及從語料庫中獲取的真實例句,可以輔助詞典編纂〔25〕。LHomme將框架語義學理論應用于??圃~典編纂,指出標注謂詞單位(主要是動詞)以及它們的概念角色參與者,可以輔助詞典編者和術語研究者驗證他們對語詞或術語語義句法行為的理解〔26〕。

        第二,構式語法與詞典研究的結合。此類構式語法主要指以Goldberg為代表的題元結構研究。語言學界大多數(shù)人認為,動詞能對句子意義做出最好預測,即動詞能夠投射它自身的題元結構,而題元結構則被認為是由述位(predicator)傳達的活動或狀態(tài)最低限度的參與者。因此,在詞典中對動詞構式信息的呈現(xiàn)有助于學習者的語言產(chǎn)出。這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是Engelberg等探討了題元結構實現(xiàn)的分布特征在不同語篇體裁中存在的差異及其對詞典編纂的影響〔27〕。他們的研究表明,對很多動詞而言,題元結構的實現(xiàn)存在文本的相對性。因此,Engelberg等認為從教學詞典學角度看,將配價與語篇體裁和頻率結合,可以提供習得句法型式和語篇體裁細節(jié)的更集中的方法。蔣華華、徐海也探討了方位構式在英漢學習詞典中的呈現(xiàn)模式,他們通過對代表性英語單語和英漢學習詞典的文本分析,指出在呈現(xiàn)方位動詞構式方面,學習詞典存在釋義中構式結構意義不完整、缺少對比方位構式的例證等問題〔28〕。基于廣狹域規(guī)則、意義驅(qū)動多維釋義理論及注意假設,蔣華華、徐海提出了學習詞典中英語方位構式的呈現(xiàn)模式,用以優(yōu)化方位動詞在詞典中的呈現(xiàn)。

        四、認知詞典學研究的基本特點

        本文所調(diào)查的文獻來自國內(nèi)外五大頂級詞典學學術期刊,基本能夠反映當代詞典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問題,對認知語言學與詞典結合的研究自然也可以反映出世界范圍內(nèi)該領域的研究特點??傮w而言,五類詞典學期刊中所涉及的認知詞典學研究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認知詞典學研究突出表現(xiàn)為詞典與認知語義學理論的結合

        國內(nèi)外詞典學學術期刊中關于認知語言學與詞典結合的研究表現(xiàn)為較多關注認知語義學相關理論,尤其關注原型范疇理論與概念隱喻理論在詞典中的應用問題。從研究內(nèi)容可以看出,不論是在宏觀上論述認知語言學與詞典學的關系,還是單獨應用某一認知語言學理論對詞典編纂進行研究,研究者大多借鑒原型范疇理論和概念隱喻理論來改善詞典微觀結構對語詞意義的描寫,這與詞典的主要任務是對語詞意義進行描述有關。正如上文所述,詞義問題是詞典編纂關注的中心問題,語義信息相比其他信息類型在詞典文本中占據(jù)了更加重要的地位。而且,關注詞義問題也同認知語義學的研究主旨相契合,因為認知語義學的主要課題是研究詞義概念結構以及自然語言范疇化的結構特征。因此,從任何一方來看,認知語義學與詞典中的語義描寫結合必然成為重點研究內(nèi)容。這也可以通過世界著名認知語言學家Dirk Geeraerts對詞典學的關注得到驗證。作為認知語言學家,Geeraerts分別為《牛津認知語言學手冊》(2007)和《詞典:國際詞典學百科全書(補編)》(2013)撰寫了認知詞典學的文章,關注焦點為原型理論與詞典中意義的處理問題〔29~30〕。認知語法學則更多關注句法層面或語義的句法實現(xiàn),這點在詞典中體現(xiàn)為配例中包含句法信息。盡管句法信息對語言產(chǎn)出具有重要意義,配例也被稱為“詞典的血肉”,但其重要性要低于詞典中的語義信息。而且,認知語義學有眾多的理論,如原型性(prototypicality)、概念隱喻、認知模型、心理空間等,這些理論從多角度深化了人們對詞義的認識,也帶來了認知語義學與詞典結合研究的繁榮局面。

        2.認知詞典學的熱點是對英語學習詞典的研究

        近四十年來國內(nèi)外詞典學期刊中的認知詞典學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英語學習詞典的探討。綜觀近年來的研究,尤其是在微觀層面探討認知語義學相關理論在詞典中的應用時,研究者都以主流英語學習詞典為研究對象或數(shù)據(jù)來源。例如,Gao以《朗文當代英語詞典(第4版)》為數(shù)據(jù)來源探討了該詞典釋義中原型范疇理論的應用〔13〕;Jiang和Chen 分析了原型理論在五大英語學習詞典中的應用〔14〕。對詞典中概念隱喻信息表征的考察,則集中在英語學習詞典上,尤其是以《麥克米倫英語詞典》為研究對象,相關研究有Moon對《麥克米倫英語詞典》隱喻專欄的介紹〔19〕和Yang、Wei對《麥克米倫英語詞典》隱喻信息有效性的實證研究〔21〕。導致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主流英語學習詞典創(chuàng)新意識明顯,能夠積極吸收語言學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推陳出新,并提出眾多具有用戶友好的設計特征(design feature),因而英語學習詞典的編纂在世界范圍內(nèi)獲得了文化和商業(yè)兩方面的巨大成功。相比之下,其他語種學習詞典的發(fā)展或剛剛起步,或雖有發(fā)展但總體上采用的是英語學習詞典的基本編纂構架,在詞典的基本設計特征上鮮有創(chuàng)新,短時間之內(nèi)無法擺脫英語學習詞典的影響。

        3.雙語學習詞典研究并未得到足夠的關注

        從國內(nèi)外詞典學期刊上刊載的認知詞典學文章來看,研究者對認知語言學理論在雙語詞典中的應用關注度不高。從整理的文獻來看,關注認知語言學理論與雙語詞典編纂的大多數(shù)是中國學者。例如,Li和Bilbow考察了雙語專科詞典中隱喻信息的表征問題〔31〕;方璐、陳叢梅結合原型釋義法,提出了情態(tài)助動詞在英漢學習詞典中的義項排列模式的設想〔12〕;武繼紅探討了雙語詞典如何在釋義、例證、用法信息和詞源中表現(xiàn)隱喻〔22〕;蔣華華、徐海探究了方位構式在英漢學習詞典中的呈現(xiàn)模式〔28〕。國外學者對雙語學習詞典研究不夠的原因可以從Ostermann的研究中找到答案。Ostermann認為,在構建認知詞典學理論體系時,選擇單語英語學習詞典作為分析對象是因為單語詞典在提供信息方面有著更多樣的詞典表征手段,而雙語詞典是重在提供對應詞。另外,由于不依賴于某一特定用戶的母語,單語詞典還擁有更廣泛的用戶群體〔32〕。其實,雙語詞典利用對應詞譯義可以發(fā)揮母語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這是單語詞典所不具有的,而且雙語詞典特有的雙語共現(xiàn)的文本特征也為開展認知語言學跨語對比提供了良好場所,這有助于詞典學反哺認知語言學的研究。因此,非常有必要在雙語(學習)詞典編纂領域開展認知詞典學范式的研究。

        五、對未來認知詞典學研究的展望

        認知詞典學在取得進展的同時,我們也應清楚地看到當前認知詞典學研究的不足。認知詞典學研究目前還停留在理論探討層面,對詞典編纂中的應用問題還考慮不足,不能提出較好的具有操作性的編纂標準和程序,以便編者在詞典編纂中遵守。換言之,當前認知詞典學研究尚停留在理論驅(qū)動型詞典研究階段。Halas曾對理論驅(qū)動型詞典進行研究,認為堅實的理論基礎可以確保其實踐中的效率〔15〕,但對于這一觀點學界有不同的聲音。趙彥春是國內(nèi)較早構建了認知詞典學理論框架的學者,但因其研究與詞典編纂實踐結合不夠,所以黃建華先生在為趙彥春的著作《認知詞典學探索》所寫的序言中提到:“由于它對詞典本體的鉆研尚不深到,專事詞典的人讀后可能認為,它無助于解決什么實際問題?!薄?〕黃先生深刻指出了認知語言學應用于詞典編纂時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問題。

        令人可喜的是,經(jīng)過十幾年的發(fā)展,這一問題得到了較大改善。德國學者Ostermann出版的專著《認知詞典學:基于認知語義學理論的詞典編纂新方法》(2015)利用認知語義學理論構建了基于詞典本體的認知詞典學理論框架,并將認知語義學理論應用于英語學習詞典編纂實踐。該研究為未來認知詞典學研究指出了方向:

        (1)認知詞典學的核心內(nèi)容應該是認知語言學理論與詞典本體結構的融合,并設計出新的具有認知性的詞典文本特征。將認知語義理論映射到詞典結構來獲得認知詞典特征,每一種特征適用于相應的認知語義理論及選擇的詞匯典型群(如某一詞類、處于某一語義場的詞、某一類型的詞)。認知詞典學理論框架是系統(tǒng)的、開放的,可以設計無限量的組合,在每一種組合中特定詞匯典型群或詞典特征應用某一特定的認知語義理論。

        (2)重視認知詞典學理念的用戶研究(user study)。研究者不應止步于理論驅(qū)動型詞典的研究,純粹依照理論模式編寫詞條,將理論理據(jù)等同于現(xiàn)實的有效,相反,研究者需要進一步為提出的認知詞典創(chuàng)新設計特征進行詞典用戶使用調(diào)查驗證,以實證研究的方式測試詞典理論設計對詞匯習得的有效性。正如于屏方、杜家利所言:“現(xiàn)代詞典的創(chuàng)新,應該是一種基于實證研究結果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是基于對詞典用戶信息接收過程進行充分研究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薄?3〕

        總之,我們相信隨著認知語言學理論與詞典學的深入結合,認知詞典學會如黃先生寄予厚望的那樣,“產(chǎn)后的嬰兒”在學界關注下真正茁壯生長,實現(xiàn)詞典研究范式的“認知觀”轉向。

        注釋:

        ①《國際詞典學雜志》在2003年第3期開辟??瘜rameNet項目做了介紹,該文獻是其中之一。

        參考文獻:

        〔1〕Béjoint,H.The Lexicography of English:From Origins to Presen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262-347.

        〔2〕趙彥春.認知詞典學探索〔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ii,v.

        〔3〕趙彥春.認知詞典學發(fā)軔——關于詞典學認知方法的探索〔C〕∥中國辭書學會學術委員會,編.中國辭書論集2001.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319-328.

        〔4〕陳 偉,張柏然.認知觀:詞典研究范式的歸向〔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10):59-62.

        〔5〕王仁強.認知辭書學引論〔J〕.外語學刊,2010,(5):36-39.

        〔6〕Zgusta,L.Manual of Lexicography〔M〕.Prague:Academia,1971:21.

        〔7〕Atkins,B.T.S.Theoretical Lexicography and Its Relation to Dictionary-making〔J〕.Dictionaries:Journal of the Dictionary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1992,14(1):4-43.

        〔8〕Geeraerts,D.The Definitional Practice of Dictionaries and the Cognitive Semantic Conception of Polysemy〔J〕.Lexicographica,2001,17(1):6-21.

        〔9〕Apresjan,V.J.‘Fearand ‘Pityin Russian and English from a Lexicographic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1997,10(2):85-111.

        〔10〕Xu,H.Lou,Y.Treatment of the Preposition to in English Learners Dictionaries:A Cognitive Approa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2015,28(2):207-231.

        〔11〕章宜華.論充分必要條件與原型理論釋義功能〔J〕.辭書研究,2001,(4):47-53.

        〔12〕方 璐,陳叢梅.英漢學習詞典中情態(tài)助動詞的義項排列模式設想——以“must”為例〔J〕.辭書研究,2008,(6):70-76.

        〔13〕Gao,J.Basic Cognitive Experiences and Definitions in the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2012,26(1):58-89.

        〔14〕Jiang G,Chen Q.A.Micro Exploration into Learners Dictionaries:A Prototyp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2017,30(1):108-139.

        〔15〕Halas A.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totype Theory in Lexicographic Practice:A Proposal of a Model for Lexicographic Treatment of Polysemy〔J〕.Lexikos,2016,26(1):124-144.

        〔16〕Regan V D.Lexicographical Metaphor〔J〕.Dictionaries:Journal of the Dictionary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1989,11(1):1-9.

        〔17〕Van der Meer.Metaphors and Dictionaries:The Morass of Meaning,or How to Get Two Ideas for On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1999,12(3):195-208.

        〔18〕王安民,王 健.從認知隱喻學看外向型漢英學習詞典中單字義項和復詞條目的編排〔J〕.辭書研究,2006,(4):92-98.

        〔19〕Moon,R.On Specifying Metaphor:An Idea and Its Implemen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2004,17(2):195-222.

        〔20〕梁秋花,姚喜明.從隱喻的視角看《朗文當代英語詞典》第四版的微觀結構〔J〕.辭書研究,2006,(4):126-131.

        〔21〕Yang N,Wei X Q.Metaphor Information in 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Presentation & Effectiven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2015,29(4):424-451.

        〔22〕武繼紅.論隱喻在學習詞典中的表現(xiàn)方式〔J〕.辭書研究,2010,(2):69-77.

        〔23〕董燕萍,梁君英.走近構式語法〔J〕.現(xiàn)代外語,2002,(2):142-152.

        〔24〕于屏方.動詞義位中內(nèi)化的概念角色在詞典釋義中的體現(xiàn)〔J〕.辭書研究,2005,(3):36-44.

        〔25〕Fillmore C J,Johnson C R,Petruck M R L.Background to FrameNe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2003,16(3):235-250.

        〔26〕L Homme M C.Adding Syntactico-semantic Information to Specialized Dictionaries:An Application of the FrameNet Methodology〔J〕.Lexicographica,2012,28(1):233-252.

        〔27〕Engelberg S,Koplenig A,Proost K,Winkler E.Argument Structure and Text Genre:Cross-corpus Evalu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rgument Structure Realizations〔J〕.Lexicographica,2012,28(1):13-48.

        〔28〕蔣華華,徐 海.方位構式在英漢學習詞典中的呈現(xiàn)模式探究〔J〕.辭書研究,2014,(1):43-50.

        〔29〕Geeraerts,D.Lexicography〔C〕∥D.Geeraerts H.Cuyckens.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1160-1174.

        〔30〕Geeraerts,D.The Treatment of Meaning in Dictionaries and Prototype Theory〔C〕∥R.H.Gouws,U.Heid,W.Schweickard,et al.Dictionaries:A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Lexicography Supplementary Volume:Recent Developments with a Focus on Electronic and Computational Lexicography.Berlin:Walter de Gruyter,2013:487-495.

        〔31〕Lan L,Bilbow G T.Business Metaphors in a Bilingual Business Lexicon〔J〕.Lexikos,2002,12(1):171-180.

        〔32〕Ostermann C.Cognitive Lexicography:A New Approach to Lexicography Making Use of Cognitive Semantics〔M〕.Berlin:De Gruyter,2015:4.

        〔33〕于屏方,杜家利.漢、英學習詞典對比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250.

        (責任編輯:楊 珊)

        猜你喜歡
        認知語言學
        基于認知語言學視角的網(wǎng)絡英語新詞構詞特征和發(fā)展研究
        認知語言學翻譯觀及其對英語翻譯教學的啟示探索
        基于圖形一背景理論的英語簡單句的認知分析
        基于認知語言學“事態(tài)把握”的視角分析日語學習者授受表達的使用
        認知語言學在日語慣用語教學中的應用
        構式語法與句法淺析
        認知語言學視角下英語一詞多義現(xiàn)象分析
        認知語言學視角下英語一詞多義現(xiàn)象分析
        認知語言學視角下英語詞匯的文化語義研究
        肥臀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狼人| 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国语版|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另类|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看片| 国产老熟妇精品观看|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 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三级| 隔壁人妻欲求不满中文字幕| 免费观看a级毛片| 性动态图av无码专区| 亚洲九九九| 三级国产自拍在线观看| 男人和女人做爽爽视频|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手机AV片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在线免费| 欧美成妇人吹潮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在线免费看| 亚洲av第一区综合激情久久久 | 色两性网欧美| 男女在线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一区| 99国产精品人妻噜啊噜|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少妇| 亚洲综合av一区在线|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 男人边吻奶边挵进去视频| 2022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天天色天天操天天日天天射| 三年中文在线观看免费大全| 国产av成人精品播放| 日韩午夜三级在线视频| 久久无码字幕中文久久无码| 国产女精品视频网站免费|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鲁信| 久久精品亚洲熟女av蜜謦| 欧美大屁股xxxxhd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