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是當前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然而并不是每一所學校都配有足夠的專職心理健康教師,以精準地服務到每一個班級、每一位同學。小學生更為直接的管理者和接觸者為班主任,班主任可以將適合本班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有機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使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及班會、團隊活動等有機結(jié)合,多種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主題班會是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及思想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其組織形式、主體、主題是多種多樣的。在此基礎上,加入心理學元素,把心理團輔活動、體驗感和參與性融入其中,開設心理班會,讓每個學生投入其中,在團體內(nèi)的人際交往中體驗自己、感受他人。
不同于傳統(tǒng)的班會活動,心理班會更加注重對學生積極心理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在完成德育目標的同時,注重對小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中,更加注重體驗性和活動性,以團輔的方式,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在各種游戲、情境體驗、合作中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思考。班主任充分參與到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幫助學生進行方案設計,并通過提問的方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感悟。
心理班會中的問題來自班級同學日常相處,在學生的積極思考中得到解決。在四年級的班會課上,筆者進行了有效嘗試:
1.探尋事件緣由。
四年級的男女生在午間休息時發(fā)生了爭吵,男生擾亂女生正在進行的時裝秀彩排,事態(tài)從幾個人的爭論上升為一群人的相互攻訐。
2.分析行為表現(xiàn)。
四年級的男女生相互不來往,分別行動,彼此之間針鋒相對,無論是與同性還是與異性的互動,他們都欠缺人際交往技巧。
3.心理元素思考。
作為班主任,在處理這次事件的時候,不能只是簡單地詢問原因,進行團結(jié)友愛的思想教育,而是要在學生行為表現(xiàn)中,挖掘出事件背后的積極心理元素,通過開展心理班會,讓學生自己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因此,以培養(yǎng)班級成員的互助合作意識為目標,以鍛煉班級積極分子的組織能力為著力點,以學生喜歡的活動、游戲的方式開展心理班會“我的時裝我做主”。
4.學生組織活動。
分析調(diào)查:以采訪的方式隨機向班級成員進行調(diào)查,包括對時裝秀的興趣度,對心理班會有何期待和想法等?;顒娱_始前,大量收集學生的想法。
活動設計:男女生各派出代表,女生作為時裝秀活動的組織者,男生作為協(xié)助者。要求制定一份活動計劃書,從活動目的、人員組織與分配、舞臺設計、主持人競選、臺詞設計等方面規(guī)劃本次服裝秀。女生小楊帶領同學一起參與計劃書的制定和活動的設計。
活動準備:組織者制作宣傳單,講明活動的目的和游戲方式,向全班同學進行宣傳,激發(fā)同學發(fā)揮奇思妙想設計服裝的興趣。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還準備了一些活躍氣氛的音樂和小獎品。
技術支持:班主任起著引導和答疑解惑的作用,引導人員合理分工,并經(jīng)常請小楊等同學來開會,講解四年級男女生不和的心理原因以及人際相處的應對技巧,詢問組織過程中他們的想法和困惑,及時從心理學和管理學角度給予幫助。
5.開展心理班會。在小楊等同學的努力下,心理班會有模有樣地舉行了。參與同學分小組合作完成時裝設計,每組選派一人參與時裝表演、一人介紹設計和創(chuàng)意。表演結(jié)束后,自評、互評、老師評相結(jié)合,評選出“最佳創(chuàng)意獎”“最佳配色獎”“最團結(jié)小組”“最佳領導者”等多種獎項,并給獲獎者頒獎。
班會課結(jié)束后,班主任帶領班級全體成員分享自己對活動的體驗,并填寫了活動反饋單:“你對今天心理班會課的評價是……”,“在本次活動中,你最大的收獲在于……”,“你有什么想對組織者說的”。通過問題啟發(fā)每個學生思考,提出對本次活動的意見,以及對今后班會課的期望。
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zhì)有時候就是“玩”出來的,關鍵在于教師要深入引導,將心理元素滲透到班會課中,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fā)掘自己的潛能,學會如何組織活動、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與同伴溝通,從而解決問題,促進身心健康、幸福發(fā)展。
圖1 以班級問題為核心的心理班會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