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調研測試的問卷涉及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習慣、學習基本能力、學習意志力、時間管理、考試應對、適應程度和家庭支持感知度8個方面,包含學習目標、學習興趣、學習自我效能感、學習習慣、學習注意力、學習觀察力、學習記憶力、閱讀能力、學習意志力、時間管理、考試應對、學校適應、師生關系適應、同學關系適應、家庭支持感知度等維度。
1.學習動力,主要考察學習目標、學習自我效能感和學習興趣三個維度。學習目標:學生有沒有學習目標、能否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自我效能感:學生有沒有對自己學習能力的自信和通過努力能夠解決困難的自信。學習興趣:學生對學習本身有無興趣。
2.學習習慣,主要考察學生的日常學習行為習慣和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包括課前預習、上課做筆記、課后復習、階段復習、完成作業(yè)、自我檢查知識掌握情況、對重要知識點的關注(特別是對容易出錯的知識點的關注與總結)、能否保障充足的睡眠等方面。
3.學習基本能力,主要考察學習觀察力、學習記憶力、學習注意力和閱讀能力四個維度。學習觀察力:學生觀察力的范圍、對細微之處的觀察仔細程度以及敏銳性等方面。學習記憶力:學習方面的記憶速度、記憶效果和記憶方法等。學習注意力:學習方面注意的轉移、穩(wěn)定性等。閱讀能力:閱讀的速度、理解力、閱讀時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總結歸納能力等方面。
4.時間管理,主要考察時間利用和時間管理優(yōu)先性、學習計劃性、計劃的靈活性等方面。
5.學習意志力,主要考察學生的學習意志品質在自覺性、自制力、果斷性、堅持性等方面的表現。
6.考試應對,主要考察考前焦慮、緊張情緒調節(jié)能力、考場壓力下的臨場發(fā)揮情況和答題順序技巧等方面。
7.適應程度,主要考察學校適應、師生關系適應、同學關系適應三個方面。學校適應:學生對學校的整體滿意程度、對學校各種管理制度的適應情況和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等方面。師生關系適應:教師上課的吸引力、師生間的親密感和師生關系滿意度等方面。同學關系適應:同學間交友、助人、互助、正確認識競爭和同學關系滿意度等方面。
8.家庭支持感知度,主要考察家長與孩子的親密度、孩子感受到的家長的態(tài)度和支持、孩子的獨立自主感受、家長的日常行為習慣對孩子的影響等方面。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南京市濱江中學、南京市寧海中學分校、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學、南京大學附屬中學等五所初中學校7~9年級的1487名學生及其家長參加了測試工作。
對7~9年級學生的學業(yè)狀況做性別的差異性檢驗,統計結果顯示:7年級女生在大多數維度上優(yōu)于男生,并且在幾個維度上差異顯著或邊緣顯著;在整體評價方面,女生優(yōu)于男生并且差異顯著。8年級女生在大多數維度上優(yōu)于男生,但差異顯著或邊緣顯著的維度數較七年級有所減少;在整體評價方面,女生仍優(yōu)于男生,但差異不顯著。9年級男生在多個方面反超女生,但所有維度上的差異均不顯著。(見表1)
統計結果顯示,各年級學生之間,在總體評價、學習目標、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注意力、時間管理、校園適應和師生關系適應方面的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在其他維度上沒有顯著差異。(見表2)
表1 男女生各年級情況差異對比
除學習基本能力外,自我效能感、校園適應和學習目標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貢獻量較大。(見表3)
以家庭支持感知度、師生關系適應、同學關系適應、校園適應為自變量,以學習自我效能感、學習目標、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統計結果顯示:師生關系適應因素對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學習目標、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貢獻量相對較大。(見表4)
推論:
1.可能的發(fā)展趨勢??傮w來看,年級越高,學生學習素養(yǎng)自評結果越低。除閱讀能力和考試應對外,其他絕大多數指標的自評結果呈現下降趨勢。這是學生心理成長特點造成的必然結果,還是與教育管理或課程設置有關,需要通過研究進行更多地歸因分析,力求根據歸因設計更好的教育方案。
2.學業(yè)狀況的性別差異。女生在學習素養(yǎng)綜合得分及多個指標方面均優(yōu)于男生;在學習自我效能感方面,男生優(yōu)于女生;在學習興趣方面,除八年級外,男生不比女生差。男女生之間的差異值得深入研究。
表2 各年級不同維度的數據統計
表3 各維度對學業(yè)成績的貢獻量
表4 家校因素對相關非智力因素的貢獻量
3.測試家庭的親子差異。數據統計發(fā)現,家長對學生的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一致的項目數,與學生的學習成績呈現正相關;而不一致的項目數,無論差異大小,均與學習成績呈現負相關。將本次學生與家長問卷進行對比發(fā)現,在可對應的55個題目中,家長與學生回答一致超過30個題目的,僅占33%。
在15個指標中,幾乎所有指標,家長對學生的評價均明顯低于學生的自我評價,在學生學習注意力、學習習慣、學習自我效能感、學習興趣和學習目標方面,雙方的差異更大。這或許是由于家長更多地關注上述方面,并對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表現期待更高一些。
4.對提升學習素養(yǎng)不利的因素中,比例較高的幾個問題。
平均比例從不或基本不主動預習功課 32.83%從不或基本不復習課上學習的內容 16.06%不能或基本不能快速閱讀 21.05%不能或基本不能較快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 19.42%考前感到非?;虮容^緊張焦慮 40.72%認為當成績退步時,父母經常會責罰自己 30.21%不能或經常不能保障充足的睡眠 23.70%問題
5.對提升學習素養(yǎng)不利的因素中,隨年段增高而比例加大的問題。
問 題 平均比例對學校整體感覺不滿意 3.84%對師生關系感到不滿意 3.92%認為父母答應自己的事情不能做到 11.32%認為父母從不或基本不會夸獎自己 18.27%認為自己與父母關系不夠親近 7.40%認為自己即使努力也不能達到父母的期待 6.81%不能或經常不能保障充足的睡眠 23.70%
建議:
1.根據青春期學生的行為與心理發(fā)展特點,基于測試數據的結果,借助推論,發(fā)掘數據背后的實質性問題。通過家校協同教育平臺,引導家長了解并學習“幫助學生建構良好的學習心理”的方法,指導家長正確認識孩子的學業(yè)現狀,學會傾聽和溝通的方式,注重家庭成員教育的一致性,與學校教育保持步調一致。鼓勵和提倡在區(qū)域層面成立家校協同中心,從學習心理建構與潛能提升、有效溝通與親子關系、青少年行為塑造與矯治等方面對家長定期進行心理指導,提升家長的心理保健意識。
2.利用區(qū)域內辦公平臺,在線上開展“行為是美麗的”骨干教師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活動。借鑒已成立的“鼓樓區(qū)小學心理教育專業(yè)聯盟”取得的成功經驗,幫助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需求,遵循個體輔導和團體心理輔導的同感、積極關注、無條件接納和信任原則,運用短程焦點、優(yōu)秀案例和敘事等后現代心理輔導工具,讀懂學生行為背后的意義。組織德育主任及班主任培訓,推動家校協同合作,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心理狀況,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共同構建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
3.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幫助學生了解并學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主動適應學校生活。關注學生在學會時間管理、學會學習、悅納完整的自己、建立積極正向的同伴關系、尊重理解父母、發(fā)現真善美、熱愛生命等方面的心理發(fā)展。在學校層面,制定校園文化活動建設規(guī)劃與相關課程設置規(guī)劃,定期召開心理主題班會,促進學生學會必需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技能;在家庭層面,有效促進家校協同等互動活動。
4.增強家校協同教育的合力,進一步發(fā)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如共同商討學校督導評價指標,共同制定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在學校重大教育教學改革的實施進程中多征求家長與學生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