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鵬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和訪談法對目前高校學生體質狀況進行調查,通過體質現(xiàn)狀分析找出目前制約大學生體質提升的急需解決的問題。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高校大學生體質出現(xiàn)下滑現(xiàn)象,特別是到高年級階段。體質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需從多方入手,著力提升學生體質。本文主要擬從學校體育教學入手,著力提升學生體質,同時亦將促進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學生體質 體育鍛煉 提高手段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2(a)-0209-02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健康的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xiàn),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高校體育教學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亦是《全民健身綱要》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體育教學是學校教學中不可分割的教育過程。體育教學一方面?zhèn)魇隗w育知識、運動技能,另一方面通過體育教學,體育鍛煉促進身體健康,這是大學生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通過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意識,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終身體育意識。查閱文獻不難看出,目前高校大學生體質出現(xiàn)下滑現(xiàn)象,體育教學中也存在諸多問題急需解決。如體育教學內容及方法需改善,體育教學科學化、系統(tǒng)化問題,如何把運動人體科學相關理論知識運用于體育教學實踐問題,學生體質健康的測評與指導問題等。
為此本文通過查閱分析文獻資料,走訪部分高校,找出目前制約學生體質提升,制約高校體育教學有效開展等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初步建議,以此促進體育教學有效開展,促進學生體質提升。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大學生體質狀況和高校體育教學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近五年有關大學身體體質,學校體育教學等相關文獻,并對文獻進行深入分析,為文章的撰寫提供理論支持。
1.2.2 訪談法
通過走訪黑龍江省部分高校體育院、系、部相關教師和公共課大學生,了解目前大學生體質現(xiàn)狀及體育教學現(xiàn)狀,對現(xiàn)狀進行分析,找出問題,提出對策。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動統(tǒng)計學方法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為文章撰寫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
2 結果與分析
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受多因素的影響,既有主觀因素的存在,也有客觀因素的影響,多因素作用導致目前學生體質狀況不容樂觀。
2.1 主觀影響因素
首先,學生對體質健康的認識不夠。目前學生普遍存在對體質健康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沒能真正認識到個人體質健康對自己乃至社會將來所帶來的影響。部分學生雖在思想上認識到身體健康的意義所在,主觀上也有意識地采取積極干預措施在提高自身的體質健康水平,但在行動上還不夠積極主動。如,學生參加日常的體育課教學還存在學習興趣不高,體育教學只是應對學分教學任務,參加日常體育活動和體育鍛煉積極性不高。
其次,飲食營養(yǎng)不合理。目前學生的營養(yǎng)狀況明顯改善,但應存在諸多飲食弊端,如早餐過于簡單,晚餐過于豐盛等問題,大學生在飲食營養(yǎng)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急需改變,如不重視早餐、挑食、偏食等問題嚴重。上述不良的飲食習慣持久存在會給帶來飲食方面多層次的影響。如學生出現(xiàn)貧血、肥胖、齲齒等健康問題。亦有學生為了追求體型美等,采取控制飲食等方式,長期也會對身體健康帶來影響。
最后,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人體健康具有深遠影響,不良生活方式將對人體健康帶來消極影響。查閱相關資料顯示,目前發(fā)達國家疾病發(fā)生各因素中,不良生活方式占據(jù)巨大作用。調查顯示,目前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諸多不良生活方式。如,學習任務繁重而熬夜,長時間沉浸于網(wǎng)絡、學生更多的課余時間是在寢室玩手機游戲,而不是投身于身體鍛煉等原因。這些勢必影響學生體質的提升,也是導致學生體質逐年下降的重要原因。
2.2 客觀制約因素
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客觀原因,主要來源于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諸如學校、社會和家庭的相關因素。
首先,學校層面因素。高校的體育教育思想至關重要,我國目前多數(shù)體育教育應在堅持“健康第一”的思想,注重學生增強體質。隨著社會發(fā)展,體育教學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目前體育教學目標已用“健康”取代“體質”與“體力”,更重視學生的健康,不僅僅是軀體健康。所以我們必須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體育教學,看待體育教學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不科學成分。教學中必須樹立科學、全面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科學觀念,不斷完善體育教學內容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正確引導學生的體育觀,使其主動運動,終身運動。調查也發(fā)現(xiàn)目前各高校均是一、二年級開設體育課程,三、四年級均不開設體育課程,學生均靠自己的體育意識去從事體育鍛煉,這導致一些缺乏終身體育意識的學生放棄了體育鍛煉,進而導致學生體質三年級出現(xiàn)大幅下滑。
其次,家庭因素。調查發(fā)現(xiàn)家庭因素在學生體質提升中也發(fā)揮巨大作用,獨生子女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一些家庭過度溺愛子女,使得其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怕苦怕累。也有家庭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身體健康,進而導致學生體質出現(xiàn)下降。
最后,社會因素。國家的相應政策法規(guī)得不到切實推廣,導致學生體質下降。國家不同時期均提出促進學生體質提升的有效對策,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大打折扣,執(zhí)行力度不夠,效果不良。隨著社會發(fā)展,社會各方競爭日益激烈,導致學生就業(yè)壓力過大,使得其沒有過多精力從事體育鍛煉,導致體質下降。
3 建議
本文通過研究找出了目前制約學生體質提升的相關因素,各因素在學生體質提升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要徹底提升學生體質,需多方下手,齊抓共進才能收到可喜的效果。本文主要從學校體育教學入手,旨通過體育手段促進學生體質提升。
第一,學校應加大體質健康的宣傳力度,使學生認識到體質健康對自己乃至社會所帶來的積極作用,讓學生自主投身于體育鍛煉之中,營造出“人人參與健身”的良好氛圍。
第二,學校應根據(jù)時代發(fā)展的需求,轉變體育教學理念,建立長效體質健康意識。結合實際切實改變教學內容與方法,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學的健身、健心等功能。
第三,學校應完善硬件和軟件建設,成立“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評指導中心”,負責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評與指導工作,并有針對性提出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的積極對策。同時應根據(jù)本校和地域實際,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為學生體質提升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
參考文獻
[1] 蘇國英,閆美辰.忻州師范學院學生體質弱勢群體體育需求研究[J].體育科技,2017(4):146-147.
[2] 尹志勝.體質健康的新影響因素及應對舉措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12):50-51.
[3] 劉希龍.談高中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應用的策略[N].發(fā)展導報,2017-04-28.
[4] 岳媛姣,吳鵬.體育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6(11):79.
[5] 李國柱.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3):152.
[6] 胡志強.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展望,2017(6).
[7] 朱珊珊,劉云發(fā),蔡曉紅,等.青春期各階段學生日常行為模式和體質狀況的調查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6):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