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錢小莉
我園地處農(nóng)村,由于外出打工的年輕父母較多,園內(nèi)留守幼兒占了幼兒總人數(shù)的一半以上,且絕大部分留守幼兒由祖輩監(jiān)管。前不久,我們針對幼兒與人交往的問題進行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很多留守幼兒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出現(xiàn)畏縮、抵觸、攻擊等行為?!?~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在社會領域中指出:“人際交往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其社會性發(fā)展的基本途徑?!绷己玫纳鐣园l(fā)展對幼兒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影響。由于留守幼兒大多由祖輩監(jiān)護,幼兒的交往水平及交往方式受祖輩影響較多。因此,祖輩的教養(yǎng)方式對留守幼兒的性格養(yǎng)成起著極其關鍵的作用。筆者結合多年農(nóng)村幼兒園的工作經(jīng)驗,對提升農(nóng)村留守幼兒祖輩教育觀念的策略進行了探析。
本地的農(nóng)村老人一般比較辛苦,為了讓子女安心在外工作賺錢,他們既要監(jiān)護孫輩,又要承擔繁重的農(nóng)活。老師在與其溝通時,一定要本著尊重的原則,態(tài)度溫和,語言委婉。因為在繁重的勞動之后,如果聽到的是“不入耳”的告狀,老人情緒更易激動。這樣不僅阻礙了家園的有效配合,對今后的溝通也會造成不利影響。
一些老人僅能滿足對孫輩生活上的需求,他們不了解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抱著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完全交給老師教育的想法,將孩子的行為問題全都拋給教師。教師要在體諒老人不易的基礎上,從“點贊”開始進入交流。例如,盡管農(nóng)活很忙,但是孩子每天入園時穿的衣物都很整潔,教師針對這件事當面贊許老人,趁著老人心情愉悅,再談談孩子在園的優(yōu)秀表現(xiàn),讓老人對孩子的未來充滿期待,最后就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提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建議老人要協(xié)助幼兒園進行家庭教育,讓孩子可以更出色。
在日常交往中,要用寬容和貼心對待突發(fā)狀況。例如,當老人接孩子來晚了,急匆匆趕過來時,我們會溫馨地叮囑,如果下次要晚一點接孩子,只要打個電話過來說一聲,路上也不用趕得太急,我們會帶著孩子在這里耐心等待。用這類溫暖的細節(jié)能迅速消融隔閡,拉近距離,增進信任,也使以后的溝通效果更佳。
幼兒教師要善于抓住日?;顒又泻⒆拥慕煌鶎嵗?,及時給予科學的教育建議,這種有針對性的提示法,更有助于老人理解和接受。
一天午飯過后,我讓中班的孩子們帶著自己的小椅子到戶外坐一坐,出門時小杰和嘉琪的小椅子并排卡住了門,兩個孩子都想先出去,互不相讓。老師聽到爭執(zhí)聲便走了過來,她隨手將嘉琪的小椅子先拎了出去,這時,小杰一下子扔掉椅子,放聲大哭,無論我怎么安慰,他都倔強地不予理睬。
在與小杰爺爺奶奶交流時,他們滿腹牢騷:“這孩子也不聽我們的話?。 薄暗人职謰寢尰貋砦覀儠嬖V他們的,讓他們來好好教育他?!薄笆前?!脾氣太壞了,就像他爸爸小時候。”我們知道老人這樣回應,是因為不懂得如何采用有效的策略啟發(fā)、教育孩子,所以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才會顯得無計可施,甚至尋找各種主觀原因。
當詢問起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時,小杰爺爺談道:“平時為了讓孩子開心,什么事都比較遷就他,后來這孩子一旦‘輸了’就會哭鬧。”對于這件事情,爺爺奶奶表示‘拿他沒辦法’。于是,我對他們說:“孩子的父母常年不在家,你們要擔負起教育的責任,確實很辛苦。但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付出再多我們都心甘情愿,不是嗎?我們都很愛孩子,但這種愛要有原則,如果孩子習慣了‘人人都要讓我’,一旦遭遇挫折,當然會接受不了。這樣下去,對孩子性格及良好的與人交往行為的養(yǎng)成都極為不利??!”見老人認可我的觀點,我趁機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正確引導孩子在“輸”的體驗中承受挫敗感,并學習調(diào)節(jié)情緒。成人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過于遷就外,還需要抓住機會,讓孩子體驗“輸”的挫敗感。例如,在和孩子玩游戲時,商定好了游戲規(guī)則后,可以根據(jù)情況適當?shù)刈屗麄儭拜斠惠敗保缓髱椭⒆舆M行心理疏導。讓幼兒懂得結果的輸贏并不重要,過程中的獲得才最可貴。在此過程中,成人一定要堅守原則,不能輕易“被眼淚打敗”,要讓孩子領會到“哭鬧”不再是一種可以達到任何目的的有效手段。最終逐漸達到讓孩子“輸?shù)闷稹钡哪康摹?/p>
其次,引導孩子在積極的行為體驗中獲取認知。例如,在平時和小伙伴的相處過程中,抓住機會引導孩子學習“禮讓”,并對孩子的進步行為及時給予表揚。
面對我的剖析和建議,兩位老人恍然大悟,連連點頭。
此外,一些老人有著一套自己的教育想法,他們有時比較固執(zhí),不會輕易認可別人甚至老師的教育方法。溝通時,教師首先要傾聽他們的想法,肯定他們正確的方法,對于不太正確的教育方式要有理有據(jù)地婉轉指正。例如,有位奶奶曾這樣說:“在家里,我讓孫女做很多事情,現(xiàn)在她比一些同齡的孩子能干多了。但是孩子還小,對一些規(guī)矩不要太較真,等長大了自然就懂了?!蔽蚁蓉Q起大拇指說:“怪不得您孫女這么能干,原來是奶奶的功勞啊!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非常好,孩子在做的過程中收獲經(jīng)驗,進步自然更快!”孩子奶奶開心地笑了,我又接著說:“但是,老話說得好:‘桑樹從小桅,長大筆筆直’,一個人品質的形成是從孩提時期開始的,這個階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大,是非、善惡的基本概念在這個時期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另外,一些道理如果缺少成人的指引,沒有經(jīng)驗的孩子就很難明白,以后也就容易走彎路,所以對孩子這方面的教育也要從小抓起啊!”這位奶奶聽后想了想,很快便表示了認同。
為了進一步向祖輩們滲透科學的育兒理念,我們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了各種祖孫親子活動。如:親子跳蚤市場活動、親子共演童話劇、親子社會實踐等,讓老人在親身參與中感受孩子在與人交往中存在的優(yōu)點和不足。通過各類親子競賽活動,讓老人體會“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游戲氛圍,感受成人和孩子、孩子和孩子之間合作、交往的快樂。活動后通過教師有針對性的總結、梳理,讓老人進一步明白孩子學習正確與人交往的重要性,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技能也在活動中得到了加強,從而能夠更加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幫助孩子習得守規(guī)則、知謙讓、懂合作等交往技能。
告知事情的后果,會讓祖輩了解到孩子因不正確行為而造成的不良影響,進而產(chǎn)生協(xié)助教育的緊迫感。
例如,大班幼兒宇兒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了婚,宇兒媽媽是外地人,自從離婚后便再也沒有回來看過孩子,父親常年在外打工,也很少回家。爺爺奶奶因為孩子的不幸,對其尤其溺愛。以至于孩子事事都以自我為中心,稍不如意還會發(fā)生攻擊行為。老師幾番教育之后效果都不明顯,每次與其爺爺奶奶溝通,兩位老人也都一笑了之。一次,我們和他奶奶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希望奶奶能協(xié)助、配合我們的教育,誰知奶奶竟這樣回答我:“小孩子的事情不要這么較真的!”
區(qū)域游戲時,宇兒因為爭搶玩具,在一個孩子的手上咬了一口。幸虧老師發(fā)現(xiàn)及時,咬痕并不深。面對老師的批評和小伙伴的指責,宇兒一臉的不服氣,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在和宇兒的爺爺奶奶講完事情的經(jīng)過后,我特意補充了一個細節(jié):現(xiàn)在游戲時,班里的一些孩子開始拒絕宇兒的加入,于是,很多時候宇兒只能獨自玩耍。我告訴宇兒的爺爺奶奶,對于孩子們來說,班級也如同一個“小社會”,五六歲的孩子早已具備了一定的是非判斷能力,孩子們會去找自己心目中覺得“好”的孩子做玩伴,而排斥自己不喜歡的小伙伴,所以性格和善、懂得禮讓的孩子會成為大家歡迎的對象。宇兒因為愛爭搶、愛攻擊已經(jīng)被小伙伴們所“嫌棄”,孩子如果總是被疏遠,融入不了群體,對其自身的社會性發(fā)展將會十分不利。
我的一番話讓兩位老人的臉色逐漸變得凝重。顯然,班里的其他孩子會如此排斥宇兒,也出乎了他們的意料。我繼續(xù)說,根據(jù)我們一段時間的觀察,宇兒絕大多數(shù)的攻擊性行為只是為達到自己的目的所做出的推搡、搶奪等動作,并非刻意要傷害別人,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升級為身體攻擊,說明孩子不僅沒有意識到行為的錯誤,反而變本加厲,此時,急需成人進行正確引導。隨后我提供了教育建議,兩位老人不約而同地連連點頭,最后表示愿意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
總之,教師要善于抓住與家長交往中的細節(jié),采取適宜的策略與之互動,只有目的明確、方法得當,效果才能更快顯現(xiàn)。
提升祖輩家長的教育觀念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保持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并與之持續(xù)展開互動。由于絕大部分農(nóng)村老人不會使用網(wǎng)絡媒體,因此,交流應以面對面的為主,耳濡目染、親身體驗,是最好的措施。例如,可以利用入園和離園的交流時間,告知孩子在園內(nèi)點滴的小進步,讓祖輩獲得成就感;可以通過家訪活動,和祖輩聊一聊孩子在家的情況,交換彼此的看法,肯定祖輩的付出,順便提供有效的教育策略;還可以利用戶外的家園互動欄和各種家園互動活動向祖輩展示正面素材等等。此外,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向孩子遠在外地的父母介紹祖輩們的好做法,贊揚孩子的出色表現(xiàn),利用孩子父母的認可激發(fā)祖輩的教育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