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2001年的婚姻法中,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作為我國除離婚經(jīng)濟幫助、離婚經(jīng)濟補償之外的第三種離婚救濟制度予以確立。此舉不僅有利于保護婚姻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更是為我國的司法實踐提供法律依據(jù)。而后出臺的相關司法解釋更是對提起離婚過錯損害賠償?shù)脑V訟程序等方面又作出了較為具體的規(guī)定,增強了其可操作性。下面本文將對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作出簡要的介紹,以期有利于增強公眾對其的理解和運用,更好地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內涵;歷史發(fā)展;構成要件
一、離婚過錯賠償制度的內涵
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又稱為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指的是由于配偶一方的過錯行為侵害配偶另一方由于配偶權所享有的合法權益,造成婚姻關系破裂的情況,離婚時無過錯的配偶有權對對由此所受的損害要求賠償,而過錯配偶一方對其財產損失,精神損失等予以賠償?shù)拿袷虑謾嘭熑蔚拿袷轮贫?。一般來說,離婚損害賠償指的是離因賠償,即因配偶的一方的過錯致使婚姻關系破裂,其應當對無過錯方承擔賠償責任,但也有的學者和國家認為離婚過錯損害賠償中還應當包含因解除婚姻而導致對方的物質或精神受損失。比如法國民法典規(guī)定:“如離婚被判過錯屬夫妻另一方,則該方得被判賠償損害,以補償他方因解除婚姻而遭受的物質或精神損失,他方得在離婚訴訟之際請求損害賠償?!倍P者認為離婚過錯損害賠償應當僅指離因損害賠償,這如此更適合我國法律的制度設計。因為對于配偶一方由于離婚所造成的損害,并不需要單獨提出賠償請求,完全可以通過離婚經(jīng)濟補償,離婚撫養(yǎng)等其他的救濟途徑來加以解決。
二、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的歷史發(fā)展
縱觀世界各國關于婚姻的法律規(guī)定的歷史,婚姻被許多國家視為一種民事契約,需要經(jīng)過雙方的合意才可成立。而關于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最早在立法中的確立,可以追溯到1907年的瑞士民法。自那以后,各國也紛紛將離婚損害賠償納入本國的婚姻法,民法之中.與此同時,有的國家雖未明文規(guī)定離婚損害賠償,但是理論界,實務界卻都是認可離婚損害的存在的。正如上述國家的成文法和習慣中所傳達的價值觀念,許多國家都是將婚姻看作一種契約合同,而我國由于長期受到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封建思想的影響,一直以來,并沒有將婚姻視為一種契約關系,更多地看作一種人身關系,即妻子對夫家具有人身依附關系。正是由于這樣的思想觀念,我國婚姻法直至2001年才將離婚中的過錯損害賠償制確定在立法中。
三、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的構成要件
我國的離婚過錯損害賠償作為離因損害賠償,屬于侵權責任。根據(jù)侵權法中對于侵權行為責任的確定,一般以四個構成要件為標準來判斷,即違法行為,損害結果,因果關系,主觀過錯。離婚損害賠償?shù)臉嫵梢矐斠源藶榛A來構建。下面筆者將從四個構成要件的角度來簡單闡述我國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的成立條件。
1.具有違法行為
這里所指的違法行為,不同于一般侵權行為應當做限制性解釋,不得隨意擴張。侵權行為的表現(xiàn)形式可分為作為和不作為。而離婚侵權行為是特定的,一般指的是配偶一方或者配偶一方和第三者行使了婚姻法所規(guī)定的破壞雙方婚姻家庭關系的行為:如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四種法定侵權行為。
2.具有損害結果
損害結果被認定為配偶一方的行為或是配偶一方與第三者的行為對另一方造成了財產、人身或精神等損害事實。我國婚姻法四十六條規(guī)定:“因破壞婚姻家庭關系行為而導致離婚的,能夠請求賠償?!边@也就意味著若是只有損害事實,而并沒有離婚結果,則不得提出損害賠償?shù)闹鲝?。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應當以離婚為前提,如果在婚姻存續(xù)期間或是在離婚訴訟中未判決離婚的,其所主張的損害賠償,法院將不予受理,損害賠償請求也將不予支持。
3.具有因果關系
離婚過錯損害賠償不僅要具有違法行為和損害結果,更應當具有聯(lián)系兩者的因果關系,即由于配偶一方的破壞婚姻家庭的違法行為直接導致離婚的結果。如果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則不存在賠償問題。這里所說的因果關系,并不是指離婚的配偶一方所提出的離婚理由,而應當是由違法損害行為所造成的婚姻關系破裂的根本原因。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當一方離婚當事人提出因感情不合為理由的離婚訴訟請求時,這并不意味著受到損害的配偶一方一定知悉離婚賠償事由。如若在審理中查明是由重婚,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家庭成員等法定事由,法官應當對受損害一方的離婚損害賠償予以支持。
4.具有主觀過錯
主觀過錯一般包括故意和過失。在一般侵權的理論中,可能存在雙方當事人主觀上的混合過錯或是共同過錯。但是在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里所指的是只是普通過錯,即配偶一方對其所實施破壞婚姻家庭關系的違法行為的主觀意識是故意或過失,而另一方作為受害人,沒有過錯。關于離婚過錯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主體,一般認為只能是配偶中實施違法行為破壞家庭婚姻關系的一方,不存在第三人。但是也有學者認為,應當將第三者追加為賠償請求的對象,但在主觀上對其構成要件做出了限制,即要求第三者需要具有主觀故意。如果第三者對于他人已有婚姻關系的事實并不知情,也就不存在主觀故意破壞他人婚姻家庭的行為,自然也就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參考文獻:
[1]王利明.婚姻法修改中的若干問題[J].法學,2001(03):45-51+59.
[2]王萌. 對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問題的探討[J].前沿, 2002(5):67-69.
作者簡介:
單江沛,女,漢,河北衡水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