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婷
在8款巴旦木中,姚生記受到志愿者的好評最多。大多數(shù)志愿者在評價時多冠以“第一口會覺得很不錯”“口感酥脆,味道咸甜適中”“吃完會很有回味感”等,由此可見其受歡迎程度。但也有志愿者持相反的態(tài)度,稱其“外殼顏色較深”“香味不夠濃烈”。
在不好吃的巴旦木的評選中,志愿者普遍指向來伊份。部分志愿者反饋其在開袋時會“掉落較多外殼”,且剝殼時稍用力就弄到“碎殼飛濺”。此外,它的整體口味偏淡,接近無味。不僅如此,它的果仁偏硬,對牙口不好的消費者不夠友好。
百草味開心果(鹽焗味)以“貌美”“味美”獲得了志愿者不約而同的高分。志愿者評價其“這是一個有味道的開心果,長得也很別致”“每一顆都非常有料”,足以證明其顆粒飽滿。開心果本身有著較高的糖分,但這款口味卻更能迎合“咸黨”的心意,他們認為其“咸香得來有點甘”,但亦有喜好清淡的志愿者會覺得“多嚼幾下有點咸”。
相對地,有“瓜子大王”之稱的洽洽在開心果上的表現(xiàn)就不盡人意了。部分志愿者認為其“個別外殼有點臟”,且“色澤比較暗沉”,這讓他們略顯失望。在口味上,志愿者反映其“香味和口感挺普通的”“口味欠佳”“果仁較軟,味道一般”等。不過,志愿者最不能接受的一點是“回味帶苦”。
在碧根果的試吃中,志愿者普遍認為這種堅果的剝殼難度較高。在8款碧根果中,姚生記碧根果贏得了最高的回頭率。它小巧纖長,外殼輕薄而不累贅,果身摸起來比較干爽,并沒有過度調料覆蓋于身的油膩感。在口味上,志愿者用“味道驚喜”“味道比較自然”“起碼沒有給碧根果招黑”“口感不錯,又香又脆”等對其表示認可。
恰恰相反的是,良品鋪子碧根果(奶香味)被志愿者評為“最難吃的碧根果”,雖說徒手剝開這款碧根果并不困難,但味道差無疑是其最大的痛點。志愿者認為其“無香味,口感一般”“入口就讓我感覺不妙,吃到最后竟然泛苦”、“剛開始有點咸,吃完后覺得苦澀味較重”。
CCR綜合測評結果顯示,良品鋪子巴旦木(奶香味)、姚生記碧根果、三只松鼠開心果表現(xiàn)較佳;粒上皇原色開心果、來伊份鹽焗手剝巴旦木由于鈉標示值不符合國標,被本刊列為不推薦產品。
在營養(yǎng)方面,百草味碧根果(奶油味)、樓蘭蜜語碧根果(奶香味)2款堅果均達到“高鈉食品”的范疇,長期食用或不利于部分人群的健康。
在口感方面,姚生記笑口巴旦木、百草味開心果(鹽焗味)、姚生記碧根果色、香、味、形俱佳,廣受好評(如圖5)。
為了迎合消費者對多元化口味的需求,市面上堅果的口味越來越豐富,奶油味、五香味、綠茶味、紅棗味等比比皆是。
不過,“重口味”的背后往往離不開食用香精、人造奶油等食品添加劑的加入,其中亦不排除一些不法商家為掩蓋不愉快的味道而為,這樣的堅果違背了其本身作為“健康食品”的美譽。
事實上,原味的堅果口感、味道純正,不容易造假,消費者最好首選原味。盡量買沒有經油炸處理過的自然狀態(tài)堅果,或者只是輕微烤制的堅果,比如說帶皮又沒有調味的核桃、煮花生等。
本刊測評結果顯示,大多數(shù)廠家在堅果加工過程往往加入大量食鹽來調節(jié)口味,其中部分品牌的堅果鹽含量已是“高水平”,這樣可能會增加食用者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本刊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堅果時,可以仔細閱讀產品包裝的營養(yǎng)成分表上的鈉標示值,如果鈉含量在600 mg/100g以上,應謹慎考慮是否購買。
預包裝堅果:
1.選擇有信譽的廠商生產的堅果,切勿貪圖便宜選擇沒有安全保障的小廠家產品。
2.購買時查看其標簽上的營養(yǎng)標示,看看糖、鈉的含量是否過高,食品添加劑是否使用過多,最后再檢查其保存期。
3.若一次食用不完,趁著干燥狀態(tài)分裝在密閉的罐子里短時間存放。
散裝堅果:
1.以果仁完整、形狀飽滿、無斑點、散發(fā)自然香氣的堅果為佳。
2.仔細嗅一嗅氣味,若有不新鮮氣味,尤其是“哈喇味”一定不要買。
3.優(yōu)先選擇低溫烘烤加工的堅果。低溫處理的堅果外觀顏色比較淡,咬開后里面的色澤依然是白色。
4.適量購買,不可一次性購入過多。
5.如果短期內無法食用完,建議密封保存,放在室溫陰涼處即可;如果購買大量尚未加工的堅果,可以放在冰箱里保存,以防止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