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標
摘要:新課程標準改革給教育界帶來了從內到外的變化,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三大學科一直是學生們主要學習的科目,其中數學作為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最有效科目,在新課改背景之下也被賦予更多的教育意義,在當前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仍然有很多教師因為被傳統(tǒng)教學思維所限制,導致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明顯,本文提出相應策略,希望能夠幫助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帶來提高。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數學教學課堂通過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和認知能力水平,來幫助學生提升數學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們積極投入到小學數學學習當中,并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幫助學生們在開展小學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和同學以及教師的互動交流,來獲得數學基礎知識和個人能力的提升,自主開展數學學習。當前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體現仍然不夠明顯,通過相關策略應對,能夠有效改變這種狀況,幫助學生們更好的獲得數學知識水平和個人能力的提升。
一、熟練運用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無論任何科目的教學,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都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當中在使用各種教學手段來完成教學目標,所以說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能夠幫助教師更加具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學生們也可以在經過學習之后明確自身在課堂上的學習目標,從而幫助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效率也可以得到有效提高[1]。
教師想要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首先要明確所要教學的教學內容,而教學內容要保證不能脫離教師所使用的教材,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對教材的掌握要足夠熟練,數學本身是一門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科,并且知識之間都有著一定的聯系,并且在熟練掌握教材的基礎之上,也不能忽略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爭取能夠讓知識給學生們帶來的提升最大化。教師們通過對教材的解讀,將教材中的內容熟記于心,通過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個人能力,將教材進行再創(chuàng)造,將死板的教材變的更加具有活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注意,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組合使用,幫助學生們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讓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開展學習。教師在熟練掌握教材內容之后,可以設計好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們科學合理的安排學習過程,注意教學內容的難度不能超過學生們之前的學習基礎,并且要尊重學生們的個性差異,無論是成績好還是成績差的學生,他們的學習需求都要滿足,對于教材之中的難點,教師應該精心設計,爭取讓所有學生都能盡量理解,通過教材的內容把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提前規(guī)劃好,讓課堂教學顯的井井有條,讓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在短暫的課堂時間內將教學效果最大化。比如,教師們在教導學生們學習乘法口訣表時,教師可以分段制定教學目標,首先讓學生們掌握相同的數字相乘時的結果,再分數字制定教學目標,先背誦5以下的數字,再背誦5以上的數字,幫助學生將教學目標分段,減輕學生們的學習壓力,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2]。
二、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組合
新課程改革標準中對于教學目的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學校應該改變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應試教育體制下一味追求提升學生們學習成績的情況,應該順應時代要求,通過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型教育,給學生們帶來綜合素質和個人能力的提升。教師在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背景中應該改變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注意學生們的主體地位,及時了解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方向,尊重每一個學生們之間的個體差異,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堂階段,應該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內容組合,幫助學生們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綜合素質和個人能力的提升。
想要更好的優(yōu)化課堂教學組合,教師們應該遵循以下原則。教師需要熟練掌握教學內容,并通過個人的能力將表述較為簡單抽象的知識更加具體話的展現給學生,新課程標準中的教材雖然已經經過多次優(yōu)化,變的更加適合小學生們的認識能力,但是在理論知識中仍然有很多部分存在著簡單表述的現象,教師應該注意,將這一部分知識通過自己的教學經驗和理解,更加具體話的教授給學生,幫助學生將知識深度探討,從而幫助學生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對所有知識都熟練掌握,在學習新知識時能夠及時將兩者之間建立聯系,并且教師可以將與知識有關的背景告訴學生,讓學生對數學背后的故事產生興趣,從而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并且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利用自己的個人能力將課堂教學內容重新組合,變的更加適合小學生們的認知能力水平,教材只是一個教學工具,只有通過教師們的個人能力,才能幫助學生們更好的開展數學學習,理解教材內容,讓課堂教學變的更加有效[3]。
三、做好課后反思工作
在課堂教學當中,需要教師和學生們開展有效的互動溝通,來幫助雙方發(fā)現其中存在的問題,但是在課堂之上這樣做會占用課堂時間,并且也有諸多因素限制,所以在每堂課的教學之后,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有一個教學反思階段,將自己和對方在本次課堂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找出來,并且在下次課堂教學中注意讓問題不要再發(fā)生,和對方及時開展溝通交流,互相指出問題的存在,并在下一堂課堂教學中改正,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雙方不斷進步,還可以增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帶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加明顯[4]。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改革帶來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教學方式的變化,更是教學理念和教學思維的變化,教師們應該貫徹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具體要求,讓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變的更加明顯,從而幫助學生們獲得更好的教育體驗,小學教師應該整合自己的教學內容,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并且和學生一起開展課后反思,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華.新課標背景下關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4):262-263
[2]袁華.優(yōu)化課堂教學 落實素質教育——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9):215
[3]周永兵.試論新課改下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J].南北橋,2015(12):83-83
[4]楊春杰.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29):1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