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穎
摘要:詩詞是新課標教材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而教材選編的詩詞更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和強大的藝術魅力。對于詩詞的教學,哪些是有效的策略?我認為應當強調美育在詩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為入選教材的詩詞可以說是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結晶和薈萃,教師在教學中如能引導學生通過正確的欣賞詩詞的語言美、聲韻美去認識從中表達的意境美,進而體驗、感悟詩人的心靈美,這不僅對于陶冶性情,發(fā)展觀察力和想象力,豐富詞匯很有好處。同時,還能使學生覺得學語文是一種美的欣賞,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高中詩詞;策略;探討
高中語文詩詞部分是學習的重點,一方面高中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已經接近成年人,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詩詞的意境和表達方式,另一方面,高中語文知識能夠為學生今后的人生觀和社會觀的形成奠定基礎。但是,由于近現(xiàn)代的生活習慣和文化氛圍與詩詞中的內容和形式都相去甚遠,因此大部分高中學生對詩詞的學習是被動的,僅僅是為了得到高考中詩詞部分占有的分數(shù)。提升高中語文詩詞教學水平,已經成為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 高中語文詩詞教學中的不足
高中的學習生活緊張單調,其中許多學生學習壓力大,學習積極性不高,為了考入更好的大學,他們把學習當成任務,完成任務的質量以考試的成績來衡量。高中語文詩詞學習對大多數(shù)高中生而言,枯燥而且乏味,基于這種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高中語文詩詞教學中出現(xiàn)了很多不盡如人意的現(xiàn)象。
(一)過分簡單粗暴地理解詩詞的意境和情感
詩詞不僅辭藻華麗、合轍押韻,還表達了詩人豐富的情感,折射出當時的社會背景或者生活環(huán)境。由于部分教師和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相應的歷史知識和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很容易脫離這些背景知識,簡單粗暴地套用解讀模板,從而忽略詩詞的個性,曲解意境和情感。
(二)教學目的和教學形式單一
由于高中生需要學習的內容眾多,因此很多教師在詩詞教學過程中會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背誦課文、講解重點語法和重點詩句、背誦相關的時代背景知識、了解作者生平和主要文學成就。很多教師的教學目的也很明確,牢記以上知識,一定能通過相關考試,這就完成了教學任務。功利的教學目的限制了教學方式的改進,使得高中語文詩詞教和學的難度更大。
(三)大多數(shù)學生固化了學習詩詞的方式
基于上述原因,大多數(shù)高中生在學習詩詞時已經固化了學習方式,背誦,背誦,背誦,把需要牢記的知識點背誦熟練,詩詞知識的學習就完了。這樣的學習過程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習固化為一種固定模式下的固有行為方式,使得詩詞學習偏離了原有的目的。
二、 高中語文詩詞教學策略
改變高中語文詩詞教學現(xiàn)狀的方式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素質教育的旗幟已經被高舉了多年,但是應試教育的陰霾仍然揮之不去。詩詞教育的初衷絕不是為了考試。教育工作者應從多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詩詞教學回歸教學初心。
(一)利用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認同感
詩詞是我們的民族文化瑰寶,其內容豐富、形式生動,是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文化成果。學習詩詞就是了解我們民族的過去,也是培養(yǎng)我們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徑。利用諸如辯論、演講等多種形式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或者鼓勵學生多讀有相關背景知識的書籍、多看影射相關歷史知識的好電視、電影節(jié)目,就能學生的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詩詞的熱情。
(二)引導學生關注推廣古文化知識的媒體欄目
詩詞曾經坐了很長時間的“冷板凳”,幸運的是,它們最近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中。我們可以從很多媒體欄目中看到推廣古文化知識的內容,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多了解和關注推廣古文化知識的媒體欄目,讓學生感受詩詞的魅力。比如說,關注央視的《詩詞大會》或者各種微信公眾號就是很好的選擇,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詩詞帶給我們的自豪和優(yōu)美意境。
(三)化整為零,培養(yǎng)學生誦讀詩詞的習慣
詩詞的內容和形式都是美的載體。人們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讀詩詞不僅有助于理解其中的內容和意境,更有助于理解詩詞的韻律。讀詩詞不是要當時背下來,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培養(yǎng)一種習慣,理解一種文化。利用早晚自習或者學習之余的碎片時間誦讀詩詞,持之以恒,哪怕是每天十分鐘或者十五分鐘堅持下來也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提升教師素質,激發(fā)學生潛能
教師是每天和學生見面最多的人,也是學生最直接的榜樣。一個具有深厚人文修養(yǎng)的優(yōu)秀教師,不僅能夠把詩詞的內容和意境理解得更好,也能夠憑借多樣的教學手段和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得到更多學生的認可。著名學者酈波教授就是憑借淵博的學識得到學生認可的例子。提升教師素質,也要靠多讀多練,多讀優(yōu)秀的古籍,在備課過程中多參照名人大家的見解,都能豐富授課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詩詞的教學,以前以讀背為主,近代以串講為主。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這些方法都已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要讓學生真正掌握并能自行研習,提高藝術鑒賞力與文學修養(yǎng),詩歌的教學必須有一套符合自身特點的方法,要力圖通過有效的教學,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高中語文詩詞教育的初衷是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并且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經過教師和學生共同的長期努力。詩詞是一種人文內涵深厚的文化積累,形式上的學會和實質上的學會有著天壤之別。高中生學習詩詞更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堅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容忽視。新課程標準對詩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語文教師應遵循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濃厚興趣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習慣,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閱讀和鑒賞詩詞的水平,提升學生的文學品位,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詩詞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