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軍
摘 要:在新課改理念下,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高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目標導向下的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主要是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開展教學,這不僅有利于明確教學目標的引導,使各項教學工作順利開展,使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序進行,還有利于突出教學的主體,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目標導向;高中信息技術;有效教學
高中階段的學習是進一步深入學習,在這個階段的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又要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能使學生的知識僅是停留在書面上。而高中信息技術不同于其他學科,盡管既包括理論也包括實踐,但是它的實踐性更強,所以進行有效教學是為了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并能應用于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而在目標導向下的信息技術教學,其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教學任務更加清晰,能更好地引導教學實踐,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一、轉變教學觀念,樹立目標導向的信息技術教學理念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下,面對高考的壓力,教師往往忽略了對信息技術的教學,而更加注重其他學科,甚至擠占信息技術教學的時間。即便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也是以教師為中心,更多的是教師灌輸式地講授,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所以在信息技術課堂上進行有效教學首先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樹立目標導向的信息技術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教學中心,使教師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是否實現了制定的教學目標,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的學習是否掌握了相應的知識,是否提高了操作技能。其次,需要學校定期組織教師進行目標導向理論的學習活動,使教師之間相互交流,不斷優(yōu)化自己在目標導向下的教學方法,并不斷吸收借鑒他人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更好地促進信息技術的有效教學。
二、明確教學目標,優(yōu)化目標導向的教學策略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明確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制定具體的目標,并在這些目標的導向下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可以將任務驅動的教學策略與目標導向結合起來教學,這樣能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在進行高效教學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任務驅動教學策略主要是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通過研讀教材,高效備課,制定出教學任務,然后通過課堂討論分析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完成任務,最后進行任務評價,這樣會使教學有清晰的目標,為完成設計好的學習任務進行有效的教學。例如,在學習“信息與信息技術”時,老師可以設計好教學任務的重難點,即讓學生掌握信息和信息技術的概念,以及信息的基本特征,這樣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老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在實際生活中信息技術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對于我們周圍的信息是怎樣傳遞的,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問題,得出結論,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三、豐富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目標導向下的信息技術教學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學法、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教學法等,在教學中既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也可以將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對課堂教學喪失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信息獲取”時,老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開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思考我們獲取信息的方法有哪些,然后在學生積極討論的基礎上采取多媒體教學法,將文件的下載過程通過多媒體演示動態(tài)地展示出來,使學生更直觀地掌握文件下載的途徑和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完善信息技術教學評價
師生關系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主要關系,要促進目標導向下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就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師生之間才能更好地交流,明確統(tǒng)一的目標,共同努力。同時,師生關系和諧,教師會給予學生更多的耐心和包容,尊重他們獨特的想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會更加客觀科學地評價。在教學評價過程中,評價主體不再局限于教師,還會有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評價內容會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全面發(fā)展,而不再是將學習結果作為唯一的評價內容。這樣,在不斷完善的信息技術教學評價中,師生能夠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策略和學習方法,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目標導向下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豐富教學方法,同時學生要轉變學習觀念,提高學習效率。這樣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美玲.目標導向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5(19):188.
[2]李建明.目標導向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科技風,2015(17):224-226.
?誗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