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繪
摘 要 根據(jù)企業(yè)對接觸網(wǎng)工的崗位要求,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fā)理念,對《接觸網(wǎng)》課程進行改革,明確課程目標,設計出12個學習情境,運用案例說明教學組織過程,采用“過程性考核+終結性考核”的考核方式,實現(xiàn)教、學、做一體的教學目標,并指出企業(yè)參與度有待提高、實訓條件有待改善的問題。
關鍵詞 工作過程 課程開發(fā) 接觸網(wǎng)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4.029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mpany's job requirements for network worker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he work process, the "Contact Network" curriculum was reformed,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were clarified, 12 learning situations were designed, the teaching process was explained using the case, and "process assessment + summary assessment" was adopted, realizes the teaching goals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integr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level of 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the training conditions need to be improved.
Keywords work process; course development; contact network
高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要求高職課程設計應使學生能夠認知完整的工作過程,并學習掌握工作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程序性知識、職業(yè)技能和相關的職業(yè)體驗,形成職業(yè)能力。但傳統(tǒng)課程的設計是基于學科知識體系,課程的理論基礎部分和實踐技能訓練部分是相對獨立的,課程內容的編排,是平行式展開的方式,導致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分割,這與高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相違背的。因此,對課程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很有必要,本文以“接觸網(wǎng)”課程為例,對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fā)進行探討。
1 課程目標定位
“接觸網(wǎng)”是鐵道供電技術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課程。通過對接觸網(wǎng)技術的學習和技能實訓,學生掌握接觸網(wǎng)的結構、工作原理、檢修標準和檢修過程,其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并要求學生獲得接觸網(wǎng)工(中級以上)職業(yè)資格證書。
為了實現(xiàn)“接觸網(wǎng)"課程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與相關企業(yè)進行了研討,充分了解企業(yè)對電氣化鐵道技術人才的需求情況、接觸網(wǎng)工的崗位要求,明確企業(yè)對該崗位從業(yè)人員的基本要求,最后將“接觸網(wǎng)”課程目標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三個方面定位(見表1)。
2 課程設計
2.1 設計理念
工作過程是指為了完成某一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诠ぷ鬟^程的課程開發(fā),即開發(fā)以職業(yè)能力為目標,任務驅動、工作過程為導向,融教、學、做為一體的課程。由此,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式,應以過程性知識為主,陳述性知識為輔;課程內容的序化應以工作過程為參照融合陳述性知識和過程性知識。
2.2 內容設計
教學內容選取以滿足接觸網(wǎng)工職業(yè)崗位工作任務需要、學生考取接觸網(wǎng)工職業(yè)資格證書需要和學生職業(yè)生涯發(fā)展需要為依據(jù),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的設計理念整合和序化教學內容。
根據(jù)接觸網(wǎng)工職業(yè)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對“接觸網(wǎng)”課程設計了12個學習情境,16個學習任務,如表2。每個學習情境都以真實的接觸網(wǎng)維護、檢修任務為載體,實現(xiàn)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模式。
2.3 教學設計
基于工作過程的“接觸網(wǎng)”課程改變以往老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傳統(tǒng)模式,而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主線,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和新技能隱含在工作任務中,學生通過對所提出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通過自主學習,教師的指導、幫助,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最終完成任務。
以學習情境五“拉出值的調整”為例說明教學組織設計。首先教師布置整體任務——拉出值調整,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主學習討論與拉出值調整相關的資訊。然后教師介紹接觸網(wǎng)定位裝置的組成、作用、特點、安裝要求及拉出值調整方法,在其過程中可根據(jù)內容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如講授法、啟示法、案例法、演示法、討論法或現(xiàn)場教學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緊接著由學生實踐實訓操作項目,在訓練過程學生可與組員或教師討論、交流,直至最終完成工作任務。最后學生上交成果資料,如實訓視頻、照片、文字資料等。
2.4 考核方式
該課程的考核方式由傳統(tǒng)的“期末考試成績+平時成績”的方式改為“過程性考核+終結性考核”。該課程有12個學習情境,共16個工作任務,學生在完成每個工作任務后,都相應給予一個百分制的過程性考核分數(shù)。完成16個工作任務將獲得16個分數(shù),然后取其平均值即為過程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70%。過程性考核的內容包括學生的考勤、課堂紀律、自主學習掌握程度、實訓操作技能掌握情況等。終結性考核主要考核記憶性知識,通過卷面考試的方式考察學生的掌握程度,占總成績的30%。將過程性考核成績和終結性考核成績相加即為該課程成績。
3 存在的問題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是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開展,課程的學習情境、工作任務是在校企雙方進行充分研討的基礎上確定的。因此,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需要企業(yè)的積極參與。但很多時候,院校方面的遭遇是“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尷尬。為了能夠促使企業(yè)積極參與,政府部門應考慮出臺一些相應的鼓勵政策,有效地提高企業(yè)的參與度,使校企在改革中獲得雙贏。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整個教學過程需要在實訓場所進行。在課堂教學中通常將班級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至少配置一個工位。對于實訓條件欠缺的院校,由于工位不足,很難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尤其是同年級有多個平行班的時候,更是捉襟見肘。因此,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fā)的同時,應同步進行硬件建設,建設集理論教學、實訓操作于一體的多工位的多功能的實訓場所,以滿足教學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