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颯樂 李英 方歡樂 王俠
摘 要 目的:針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低下,探索調高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維護的心理干預方案。方法:采用團體輔導及個體干預的方法對41例納入干預組的空巢老人進行為期6個月的心理干預。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干預前后老人在總分及5個因子(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及偏執(zhí)因子)中得分有所下降,存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而在4個因子(人際關系、敵對、恐怖及精神病性)中兩組老人間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可提高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其生活質量的提高,對社區(qū)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維護工作具有實踐意義。
關鍵詞 心理干預 空巢老人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4.08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plan for improv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empty nest elderly, aiming at the low mental health level of empty nest elderly. Methods 41 cases of empty nester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intervened for 6 months by group counseling and individual intervention.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was us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score of total score and 5 factors (somatization, compulsion, depression, anxiety and paranoid factor)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de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whil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the 4 factors (interpersonal, hostility, horror and psychosi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empty nest elder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mental health maintenance work of the empty nest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Keyword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empty nest elderly; mental health
伴隨經濟迅猛發(fā)展,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空巢老人群隨之也不斷增加??粘怖先说男纳斫】狄呀洺蔀檎麄€社會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國內一些研究也證實了空巢老人心理上存在更多的痛苦、不適、焦慮、抑郁以及自我評價偏低等表現。[1]空巢老人生活質量方面主要在心理健康的組件上通常比非空巢老人低。[2]因此,本研究應用系統(tǒng)心理干預的方法以期改善和提高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為提升我國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晚年生存質量提供可參考的依據。
1 研究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取方便抽樣的方式選擇13個社區(qū)的空巢老人與非空巢老人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為:(1)年齡>60歲;(2)獨居者或僅夫妻共同居?。ㄉ鐓^(qū)),且子女親自探望頻率低于每周一次;(3)心理健康水平通過檢測低于正常常模者(符合SCL-90陽性指標);(4)知情本研究并自愿參與,且本研究的操作均符合醫(yī)學倫理學的道德要求。排除標準:(1)存在意識或精神障礙者;(2)中途退出者。經以上標準共收集心理健康低于正常水平的空巢老人41例作為研究對象。干預前后對比效果。
1.2 研究工具
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測查。調查工具:(1)一般資料調查表,在查閱文獻及專家咨詢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年齡、子女探望頻率、居住情況、婚姻狀況、文化程度、以往職業(yè)、慢性病患病情況和月收入;(2)癥狀自評量表(SCL-90):[3]該量表包括90個項目,分為9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和精神病性)。統(tǒng)計指標包含總得分、因子分和總均分,其中總均分=總得分/90,用于區(qū)分研究對象位于1~5級間的分值程度。
本項目調查表由被調查者自行填寫。所有的調查員均經過統(tǒng)一的嚴格培訓,了解了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以及詳細流程。調查員們在老人填寫前會要詳細解釋調查表及說明填寫的注意事項,不能自行填寫的老人則由調查員一對一問答協助完成。所有問卷填寫完畢后均當場回收。共發(fā)放調查問卷41份,回收有效問卷41份,回收率100%。
1.3 干預方法
實施干預方案的干預期為6個月,時間自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包括團體心理輔導和個體心理干預,具體方案為團體心理輔導:(1)講座,介紹正確應對老年期常見的問題的方法,特別是防治老年抑郁的知識;(2)組成抑郁治療團體,將實施干預的老人組織在一起,在課題組成員的指導下進行小組討論和人際交往訓練,讓患者學會正確宣泄情緒,開放自我,尋找認同感,交流保健經驗,相互支持和溝通,保持心理平衡。地點在社區(qū)居委會,每月2次,每次時間2小時。個體心理干預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干預和行為治療等。認知干預是向老人講解抑郁的防治知識,糾正其對疾病的錯誤認知,以消除不必要的顧慮,并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和衰老,提高他們對治療的依從性。行為干預是對老人進行不良行為模式及應對方式的糾正,指導其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慢跑、打太極拳等。并幫助老人學會放松訓練的方法。
個體心理干預的地點為老人家里,每周1次,每次50分鐘。心理干預期不給予針對抑郁的任何藥物及其他治療方法,6個月后評定干預效果。整個干預過程都由課題組經過專業(yè)培訓的四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完成,對每一項目的實施時間、先后順序、完成質量都有嚴格規(guī)定,每完成一項均有記錄,確保四名咨詢師干預的一致性。通過干預前介紹實驗目的并簽訂協議、干預期間不斷行為強化、干預后電話回訪等方法來保證被試的依從性。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調查數據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2眘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及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SCL-90 各因子評分比較
SCL-90量表調查結果顯示:干預前后老人在總分及5個因子(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及偏執(zhí)因子)中得分有所下降,存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而在4個因子(人際關系、敵對、恐怖及精神病性)中兩組老人間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醫(yī)療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物質水平較以往有長足的提高,人類的壽命了隨之延長。高齡人口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高,相應的老年問題也越來越多。產生老齡化的主要原因有三,分別是生育高峰、壽命延長和少子化,在我國這三種原因幾乎同時存在,我國不僅老齡化的速度在加快,并且呈現高齡化和空巢化的趨勢??粘怖先耸且粋€特殊而日漸龐大的老年群體,單獨居住者比與子女同住的老人更容易發(fā)生心理問題和精神障礙??粘怖先说男睦韱栴}需要引起個人、家庭以及社會的特別關注。有文獻顯示,7.8%的空巢老人存在焦慮情緒,15.6%的空巢老人存在抑郁情緒。[4]空巢老人的抑郁癥和焦慮癥患病率明顯高于非空巢老人,其中老年抑郁癥是引起老年人自殺的最主要原因。[5]空巢老人長期的負性情緒易引發(fā)空巢綜合征,可導致內分泌、中樞神經的紊亂、免疫力下降、誘發(fā)或加重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舊。[6]自我癥狀評價量表的結果顯示,對研究對象干預后,空巢老人不光焦慮、抑郁因子分有所下降(P<0.05),他們在軀體化、強迫等各個維度得分均低于干預前(P< P<0.05),這表明空巢老人在身體、心理方面的癥狀都得到了改善。結果提示,根據不同老人的心理特點實施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幫助老年人改變不良的心理和行為方式。為了實現社會的健康老齡化,除了要提高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外,還必須提高他們的軀體健康水平和群體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杰等.空巢老人心理彈性與焦慮抑郁情緒、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16):4083-4085.
[2] Lv, X., et al., Short Form 36-Item Health Survey test result on the empty nest elderly in China: A meta-analysis.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2013. 56(2): p.291-297.
[3]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
[4] 王慶華等.空巢老人生活質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07(4):96-98.
[5] 鄧俊等.我國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綜述.中華護理雜志,2008(5):457-459.
[6] 蘇紅,周郁秋,王麗娜.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護士進修雜志,2015(5):41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