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靜
摘 要 閱讀是各學科的基礎,是他們進入信息社會、參與社會競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同時,閱讀也是獲取知識、擴展新概念、訓練獨立思考、判斷和推理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并為孩子提供有效的閱讀幫助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 閱讀;松弛;隨心
中圖分類號:G252.17,A,O242.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5-0198-01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學生讀書三分靠教師教,七分靠自己學”,古人的“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以及我們自身成長實踐均告訴我們:要想具備較濃厚的文化底蘊,必須通過大量閱讀,通過量的積累,實現(xiàn)質(zhì)的變化。而現(xiàn)在,我們的老師很多時候責備學生的語詞單調(diào),情感冷漠,思考無力,但是反思一下,能提供給學生怎樣的閱讀體會?很少去感受學生的情感世界,很少去體味學生的閱讀滋味。我們總以個別的閱讀經(jīng)驗教育他們,讀書的目的就是要寫好作文,而且要寫正確的??!總以成功的結(jié)果來要求他們,要求他們讀什么樣的書,從“學而優(yōu)則仕”到“讀書-考試-上大學”仍然沒有改變這一現(xiàn)實的初衷。也許就是這樣延續(xù)的“使命”,使我們把讀書看得如此神圣和莊嚴。
提倡閱讀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自得其樂!越少施加壓力,越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于不知不覺間漸行漸遠,越登越高。仿佛在有意無意間,這樣引導他們,才是語文教師最該做的事情。孩子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更多的是對閱讀材料里包含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讓他們?nèi)ミx擇適合他們的精神需求和欣賞口味的書籍。只有這樣做,他們的心理需求才能被激活和滿足。
在小學階段,孩子需要的是童話、神話、名人傳記、兒童文學,只有孩子們在閱讀著沾滿蜂蜜的書籍,在舒展自由心靈,張開想象翅膀的閱讀中,才能在真、善、美的世界中走向崇高和智慧。也許,只有在故事的敘述中,他們才能逐漸營造自己的精神家園。當然,閱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甚至讀書越來越多,還會有無數(shù)次的情感變化,有心領神會的頓悟,有高峰體驗的快感,有失望、痛苦、無奈……。當他們開始有這樣的理性思維后,再開始附加各種各樣的目的性也不晚。
因此,讀書的目的,首先讓孩子空洞疲乏的心靈運動起來,從而獲得更充分的成長,而不是寫作、考試等。誠然,這個過程何其艱辛,沒有輕松可言,當讀書成為興趣之后就需要克制種種欲望,需要正襟危坐,需要潛心思慮,而這都是成長中的痛苦折磨。我們是需要尊重他們,但我們要教會他們閱讀。
為了能讓學生廣泛地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使讀書成為學生的內(nèi)在需要,成為他們的一種自覺的生活方式。
一、閱讀和活動互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體驗成功
小學生的閱讀,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明顯,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的認同。要使閱讀長期堅持,就要關注學生閱讀成就感的生成。
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圍繞閱讀開展了一系列學生喜愛的活動:組織“好書推薦會”,要求學生說清楚書名、作者、主要內(nèi)容,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讓學生各抒己見,說說自己喜歡哪個角色?為什么喜歡?這些符合學生的心理,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往往能夠使學生興趣高漲,踴躍發(fā)言,把其他孩子也引領到這種讀書氛圍中來,進一步“愛”上讀書;成立“班級讀書角”,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自由讀書,看報;在班級的墻報上選登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等等?;顒拥拈_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檢查閱讀的情況,鞏固了閱讀成果,學生從中享受到了閱讀的樂趣,也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熱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二、用競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玩中促進學生多讀書
課外競賽活動學生非常喜歡,激發(fā)學生的讀書熱情。小學生總能以最快的時間、最大的激情投身于競賽中。在班級的墻報中,我開辟出一個“知識樹”專欄,由30片樹葉組成一棵知識樹,當學生讀完一本書后,神經(jīng)仍處于興奮狀態(tài),需要以某種方式把自己的收獲表達出來。這時教師把握機會,就這本書向?qū)W生提出幾個簡單的問題,如解詞、概括某章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感情朗讀等問題,只要學生認真讀過,都有能力回答,都想回答,答對問題,便可把這本書的名字寫入知識樹的一片樹葉上,并署上自己的名字,并可得到小卡。小卡換大卡,直接涉及到自己的階段評優(yōu)情況,學生非常重視。從而達到了讓學生熱愛讀書的目的,而且在回答某個問題時,及時教給答題方法,學生很是欣然接受,效果極佳。學生們總會在課下比一比,“誰讀的書多?”學生就在你追我趕的氛圍中互相激勵著,逐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閱讀興趣。
三、師示范,與生共讀,誘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既要重教書,也要重讀書。要讓學生熱愛讀書,教師首先要愛讀書。語文教師不僅要讀經(jīng)典作品,還要多接觸少兒圖書。根據(jù)學生的胃口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報刊雜志。我把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帶進教室,自己先讀,供學生傳讀。學生能讀到老師自己都喜歡的書,興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四、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解說風景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向?qū)W生推薦與教學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又符合他們年齡特征地課外讀物,積極引導學生由課內(nèi)閱讀走向課外閱讀。課內(nèi)閱讀向課外閱讀延伸,減緩了閱讀坡度,學生讀有目標、讀有所獲,能使閱讀興趣大大提高。還有,讀書需要思考,更需要領悟。而這些更是教師進一步引領的任務。因此,我們一定要以開放的姿態(tài),敞開心胸,隨時迎接書中的東西。從這點來說,我們既要引領學生漸入佳境,又要寬容他們的自由伸展。
綜上所述,閱讀應“松弛”,“隨心”,只有這樣才會使閱讀駛向廣闊而深邃的心靈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