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芝
摘 要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談及的課程改革的首要目的是“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讓他們成為有效的數學學習者,也就是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因此,自主探究學習已成為學生學習中的重要學習方式。
關鍵詞 自主教學;數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6-0089-01
自主教學策略應用在小班課堂教學中,旨在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對學習的主動性、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那么,在小班化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自主探究策略呢?
一、課前預習,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課前預習起到了一個承前啟后的作用,通過預習,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了一定的認識,將一些簡單易懂、自己有興趣的內容進行了內化,并有了困惑和疑問,在課堂上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討。這樣既節(jié)省了不必要的講授時間,給學生更充分探討的時間,又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聽課具有針對性,為掌握新知識做好心理方面的準備。預習還可以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舞臺。預習時學生會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分析新知識,這個過程正是在鍛煉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布置預習任務時,要注意讓學生帶著明確的預習任務去進行預習,久而久之,學生的自學能力將逐步提高。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一切知識的最強大的動力,學生只有對自主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自覺地投入到知識的探求之中,并感受到自主學習所帶來的無窮樂趣,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等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這些特點,為小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設恰當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對問題的情景產生探究的欲望,從而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發(fā)揮出學習的自主性。
(一)給學生提供操作的機會。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的是人們要想深入了解和認識事物,就必須親自參與嘗試、體驗、親自去做。數學是和現實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學科之一,數學知識來源于生產生活實際,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經常給學生提供親自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通過動手、動口、動腦促使外部學習活動逐步內化為自身內部智力活動,只有這樣,自主學習才有效。
(二)給學生足夠質疑與提問的空間。在美國哈佛大學流行這樣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學生不斷提出和思考問題?!迸囵B(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和提問能力一直是教育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有效的課堂教學,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去質疑、發(fā)現和提出問題,給學生充分的提出疑問的機會。學生開闊思路,敢想敢說,產生了自主探究的求知欲。
(三)小組合作的機會,給學生自主展示的機會。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質疑、討論、設問可討論,問題怎樣解決可討論。通過討論,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達到交流進而共同提高的效果。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
(四)多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人人參與也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顯著特征,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共同特點及個性差異,開展教學活動時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差異,在保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各自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選擇不同層次的數學活動,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體驗,使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五)作業(yè)選擇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在教學中,在作業(yè)的選擇上改變過去那種一刀切的模式,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讓學生在自主作業(yè)的完成中,感受到自主學習的成功感和愉悅感,這就要求在作業(yè)設計上,要付出一番努力,可以結合學生不同的個體特點,設計幾種類型的作業(yè)引導學生正確選擇。
三、善用自我評價
提高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學生自我評價可促進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充分體驗成長的愉悅,發(fā)展健全的自我意識,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并將各種知識有效地納入自我的認知結構中去。自我評價和自主學習關系密切。研究表明學習者自我評價能力的高低對其學習影響顯著。自我評價能力是自主學習的心理基礎,是學業(yè)能力的最能動因素。
(一)課堂開展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課堂教學要鼓勵學生自我反饋和評價,開展同學的互相評價。如:“這位同學的題目符合要求嗎?”“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應如何改動呢?”“這些答案中誰的答案最合理呢?”......通過互相反饋和評價,學生學會了評價別人,也更學會評價自己,因為,學生在評價別人時,必須自己先作出判斷,發(fā)現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錯在哪里,這樣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評價過程。因此,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此長期訓練,可以促進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從而也形成了自我評價能力。
(二)教師必須學會“傾聽”學生的觀點,讓學生無所顧慮地表達意見。讓學生們來評價小組、評價他人,課堂上就會出現不同的聲音,引發(fā)爭論,甚至還會出現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想法,我們發(fā)現在這個過程中被評價的小組各成員和被評價的學生也在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從而自然地產生了新的問題,得出了新的想法。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不斷研究和運用多種自主探究策略,使學生在學習中發(fā)揮其主體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性,不斷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入探究式的理想境界。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fā)展智慧,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學習方法,為學生終身學習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