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宏舜
【關鍵詞】 家校共育;協(xié)力同心;讀書
【中圖分類號】 G6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06—0028—01
一個人的成長,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共同構筑起教育的坦途。增進家校合作、促進溝通,形成“家校和諧共育”的教育合力,營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圍,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是東崗小學“家校和諧共育”的根本出發(fā)點。
東崗小學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學生中60%以上來自流動人口家庭,大多數(shù)父母忙于生計,家庭教育水平可想而知,但越是這樣的家庭,越需要教育方面的引導。為此,學校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以誠摯的態(tài)度、切實可行的活動方式信任家長,依賴家長,使得各項工作不斷推進,呈現(xiàn)出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
一、 協(xié)力同心誠意來
心理學家說過:社會地位越低的人,對周圍的信任度越低,越難與周圍的人坦誠相待。在大多數(shù)家長的心中,學??偸蔷痈吲R下,甚至高不可攀,因此便敬而遠之。面對家長的觀望和猶疑,學校始終要真誠相待,以實際行動消除彼此間溝通的障礙。為此,學校成立了校級、年級、班級三級家委會,家委會成員由家長共同推選,主任由大家選舉產(chǎn)生。家委會組建之后,學校定期召開校級家委會會議,與學生發(fā)展相關的重大決策均與家長開誠布公地商議,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并根據(jù)家長的合理化建議,對多項工作方案進行了修訂。班級家委會每學期負責組織一次班級活動,策劃、安排、活動過程全部由家長承擔,班主任只是全程參與。每年“十一”,學校舉行隆重的新生入隊儀式,所有的家長受邀參加,在莊重的儀式中,家長親手為自己的孩子佩戴上紅領巾,激發(fā)家長的教育擔當意識。雖然只是一個流程上的小小改變,但是對家長的意義卻不可小覷,很多家長在這個過程中熱淚盈眶,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是盛裝出席。這樣的儀式,讓每一位家長意識到:孩子的成長,他們是不能缺少的,孩子的快樂、榮耀,他們必須全程參與。
為了讓孩子們體驗生命成長的過程,感受自然界神奇的變化,學校圍墻內(nèi)原有的花園被改成了“莘莘育苑”種植園,每個班劃分一小塊地,自由耕種。各個班的家長們爭先恐后,在這一畝三分地大顯身手。他們組織學生們觀摩、體驗,有幾個班還請來家長給孩子們講解植物生長的相關知識,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家長們講得頭頭是道。一片小小的園子,讓家長充分感受到他們也是學校的主人。充分的尊重與信任,換來的是家長的責任感、服務意識日益增強。學校社團活動缺少專業(yè)教師,有特長的家長主動承擔;“六一”學生演出,各年級節(jié)目均由年級家委會組織策劃、排練,既減輕了班主任的負擔,又密切了家長和班級的聯(lián)系,受到了全體家長的贊譽。在班級籃球聯(lián)賽中,幾個班的家委會組織家長走進校園,為班隊作指導;學生教育中,離不開集體活動,班級家委會出面組織參觀博物館、游覽風情線活動,既豐富了學生閱歷,又增進了親子交流,其樂融融。
學校從領導到教師,都從心底里把家長當成學校的“同盟軍”,事業(yè)上的“伙伴”,努力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許多矛盾在大家彼此的真誠相待中迎刃而解。事實證明,不管怎樣的家長,都不是“鐵石心腸”,也不會“油鹽不進”,他們也是充滿教育熱情和渴求幸福感的一群人。之所以家校之間會生發(fā)矛盾和沖突,就是在雙方的相互尊重與信任上出了問題。因此,尊重與信任就成為家校合育的理念支撐點、基點,如果這一理念基點得不到承認和落實,一切技術都是枉然。
二、明責篤行讀書始
讀書的意義毋庸贅言,但是怎樣引導奔波于生計的家長讀書呢?孩子自然是最好的媒介。為此,學校廣泛開展“我為圖書寫書卡”、“親子共讀”、“故事媽媽進課堂”、“讀書心得共分享”等活動,在孩子的倡導下,家庭讀書習慣逐步養(yǎng)成,“小手拉大手”成為現(xiàn)實。
學校將圖書室4萬多冊圖書分批次、分階段發(fā)放到學生手中,發(fā)起“我為圖書寫書卡”活動,鼓勵孩子和家長一起為圖書包書皮,并且要制作圖書推薦卡,簡要寫出向其他同學和家長推薦這本圖書的理由,還要慎重地簽上名字。回收后,循環(huán)發(fā)放,依次續(xù)寫推薦緣由。為了幫助孩子制作圖書推薦卡,很多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讀書的意識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來。
每學期,各個班級通過校訊通平臺、家長QQ群等,向家長們推薦親子閱讀書目,發(fā)放“親子閱讀卡”,并對填寫認真、有自己見解的“閱讀卡”進行評獎,在全體學生集會時,為家長頒獎。雖然只是一張簡單的獎狀,但是孩子們的矚目和歡呼,卻極大地激發(fā)了家長得獎后的成就感、自豪感,“親子閱讀”活動越來越有時效,讀書已成為很多家庭密切親子關系的重要途徑。當讀書逐漸成為孩子們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時,家長的心態(tài)、眼界、情懷都會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變化。他們在書籍中懂得了自己的教育責任,在與孩子共讀的過程中,開始參與孩子的成長。讀書,悄然無聲地改變著家校關系,家校共育的合力就在讀書中漸漸增強。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