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步伐的不斷推進,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受到很大的沖擊。初中化學作為一門充滿趣味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特殊學科,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下要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結合學科教學特點,改變實際的課堂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本的開放性化學教學課堂,全面提升教學效果,提高初中生的化學能力和學科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化學 教學
引言
隨著我國大力倡導開展素質(zhì)教育,初中化學教學也開始逐步轉(zhuǎn)變了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模式,而開始逐步關注學生本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化學理論知識學習能力的同時,開始更加注重對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培養(yǎng)。[1]
一、傳統(tǒng)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tǒng)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明顯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教學模式單一,師生的互動性比較差,課堂氛圍的活躍性不強。在傳統(tǒng)的化學課堂教學中,往往習慣性采用教師在前面講,而學生在下面聽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程教學和教學成果檢測方面都是我來教你來學和我來教你來背的模式,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氛圍比較壓抑。其次,缺乏教學探究能力,知識的深入程度不強,教學效果較差。傳統(tǒng)的化學課堂教學中,主要以書本理論知識講解為主,因此學生大多掌握了大量的“死知識”,卻不知道該如何使用這些知識,不能活學活用。傳統(tǒng)課堂教學缺乏對化學學科思維的鍛煉,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后,教師和家長的溝通方面欠缺。由于初中化學學習時間短,中考分值較低,所以很多學校對化學的重視不夠,家長的重視程度也不高,不像語數(shù)外一樣重視,能形成家校合力引導學生加強化學的學習。[2]
二、新課改初中化學教學模式應用分析
1.轉(zhuǎn)變教師角色,改善課堂教學氛圍。
教師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主要的知識灌輸者的角色,而不是知識傳播者的角色。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教師角色也逐步開始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再是像以往那種個人在講臺前面唱“獨角戲”,而是開始變成了開始漸漸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過程。開始變成學生學習興趣的啟迪者,成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性的主要動力。初中化學是學科教學的基礎,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決定日后的學習效果,教師要不斷促進學生對化學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夠喜歡化學,愛學化學。此外,在新課程改革進程的推動下,教師不再是以往的單純的教學者,而更加帶有明顯的學科知識的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一些以前從未了解的化學知識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循循善誘的方法耐心地為學生進行化學過程的演繹,幫助學生更加直觀而形象地了解化學問題,同時還可以積極引導學生運用發(fā)散性的思維進行思考、分析和總結。[3]
2.轉(zhuǎn)變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新課程改革大背景環(huán)境的影響下,初中化學課程教學開始越來越關注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關注如何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來完成實際的教學任務,注重學生個人的“手腦并用”的問題??梢赞D(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化學實驗中去,并且不斷加深化學實驗的印象。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教師可以采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例如,在進行鎂條燃燒實驗時,可以把學生分組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通過真實地觀察鎂條燃燒的過程來加深對于化學實驗的印象,從而更好地掌握所要掌握的知識點。實驗室的課程與書本理論知識課程教學要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親身參與實驗室的實驗,讓學生利用課本所學的理論知識去支撐自己的實驗,去一同探究化學學習的魅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鼓勵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在活動參與的過程中去體會和感受化學學習的樂趣,從中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以后再加以綜合性的合理解決。[4]
3.將教學帶入生活中去,提高教學實踐能力
化學源于生活,很多化學現(xiàn)象都是在生活中常見的,因此,將化學教學帶入到具體的生活實踐中去,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化學知識運用能力。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所學的化學知識,可以讓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基礎的化學研究方法,讓學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自己可以接觸到的化學問題,在這一不斷發(fā)現(xiàn)和探索的過程中來的加強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例如,在酸堿性檢測這一內(nèi)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不但可以使用常見的PH試紙檢測,還應該將PH試紙具體的使用方法詳細地傳授給學生;同時還可以將一些日常生活中跟酸堿性檢測相關的內(nèi)容進行關聯(lián)想象,如紅酒真?zhèn)螜z測的時候就可以對紅酒實際的酸堿性進行綜合性的檢測而加以辨別;還以通過鐵粉氧化放熱來達到發(fā)熱的目的。[5]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更加注重教學過程中的知行合一,注重調(diào)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教學效果的提升。初中化學作為學科教學的基礎,在學科體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只有不斷順應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深入化學改革新課改思想,讓初中化學課堂變得鮮活起來,才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楊玉蓮,董軍元.淺談新課改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策略[J].廣東化工,2017,44(22):202-203.
[2]單玲.基于新課改下的初中化學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31):163-164.
[3]徐勇.新課改下初中化學教學的新思考[J].知識經(jīng)濟,2016(14):170.
[4]張萬寶.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zhì)量方法探析[J]. 教育教學論壇. 2014(12).
[5]白麗杰.新課改下初中化學教學策略探究[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4(03).
作者簡介
王華,學歷:大學本科,當前職務:化學教師,職稱:中教一級,研究方向:初高中化學教學,單位全稱:湖北省宜昌市長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