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指導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科學地閱讀教材,解讀不同立場的文獻資料,訓練不同類型的習題,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批判性思維品質。
關鍵詞:高中歷史;批判性思維;提升
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在一次高中開學演講上說:“你們需要通過理科的學習,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技能,治療癌癥和艾滋病,開發(fā)新能源技術,保護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你們需要從文科的學習中培養(yǎng)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維,消滅貧困、愚昧、犯罪和歧視現(xiàn)象?!卑凑諍W巴馬總統(tǒng)的邏輯,文科課程應該特別重視批判性思維的訓練。歷史教學是文科課程重要的內容之一,歷史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也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國著名的歷史教學專家趙亞夫教授也說:批判性思維是決定歷史教學質量的關鍵。
那么,批判性思維是什么?美國著名思維訓練專家摩爾和帕克在《批判性思維》一書中認為:它是一種思維工具也是一種優(yōu)秀的思維品質。那么,如何在高中歷史課堂上運用這一思維工具,培養(yǎng)這種優(yōu)秀的思維品質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 鼓勵學生“像歷史學家一樣閱讀”教材,“像歷史學家一樣思考”問題來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
“讓我們像歷史學家一樣閱讀”是美國某個歷史教育小組的一個學習項目的名稱,這個項目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歷史探究精神,旨在教會學生如何通過閱讀文獻尋找來源、上下文分析、佐證證據、仔細研讀等來探究歷史問題,替代記憶歷史事實。怎樣才能把這種批判性閱讀的思想貫徹到日常教學中呢。
在講述人民版必修Ⅱ《“自由放任”的美國》和《羅斯福新政》二課時,我在課前設計了這些問題:1. 經濟危機的概念;2. 危機過程中產生哪些沖擊?對不同群體人民產生哪些影響?3. 危機是怎樣產生的?除了課本的根本原因外,還可能有哪些原因?4. 面對危機,各國的執(zhí)政者用什么樣的政策來緩解和克服經濟危機?(至少舉兩個例子)5. 這些政策中,什么政策能夠促進經濟在危機中盡早地復蘇?6. 各國克服經濟危機的政策帶來什么樣的影響?7. 談談你對克服經濟危機政策的認識。8. 閱讀完這兩課內容后,你產生哪些疑問?我要求學生把每個問題的答案寫下來,除了課本外可以查百度和相關資料。上課時,則分組討論,同個小組的同學分享討論各自的答案。這樣的方式,可以得到超乎課本的知識,學生帶著問題更深入地閱讀了課本,思考了課本上及課本以外的一些問題。如果每節(jié)課都能精心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批判性地閱讀思考,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更加優(yōu)秀的歷史思維品質。
二、 提供不同立場文獻,通過解讀不同立場的文獻來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
文獻史料作為歷史研究的一個中介媒體,是揭示歷史真相的關鍵根據。學習中需要對文獻史料進行解讀,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的理解,形成綜合性的信息解讀。歷史事實一直是多樣繁雜的,這就要讓學生盡量從多視角、多角度去了解,才能全方位地了解到真實的歷史,拓寬同學們觀察歷史事實的視野,并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
在講述人民版必修Ⅰ《美蘇爭鋒》一課時,我拋出了一個問題:誰對冷戰(zhàn)負主要責任,美國還是蘇聯(lián)?我先讓學生閱讀課本的“資料卡片·《鐵幕演說》”和課文杜魯門主義的內容??赐赀@兩段文字,同學們很容易順著課本的思路認為美國在挑起冷戰(zhàn),應對冷戰(zhàn)負主要責任。接著我用課件展示了這樣一段文字:斯大林在1946年2月9日莫斯科選區(qū)的選民大會上發(fā)表重要演說,對資本主義采取嚴厲批判態(tài)度,明確指出現(xiàn)代資本主義是新的世界大戰(zhàn)的根源,表示要再搞三個甚至更多的五年計劃來促進國家的工業(yè)化,使蘇聯(lián)具有足以應付各種意外事件的保障。斯大林的公開講演在西方引起了強烈反響。美國最高法院法官威廉·道格拉斯稱其為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的宣言書;《時代》雜志則認為,斯大林的演講是“自對日作戰(zhàn)勝利日以來一個高級政治家所發(fā)出過的最好戰(zhàn)的聲明”。讀完這段文字,大部分同學覺得蘇聯(lián)在挑起冷戰(zhàn)。
到底誰應該對冷戰(zhàn)負主要責任?有些領悟能力比較強的同學很快就意識到要學會批判性的閱讀分析不同立場的文獻史料,不要輕易下結論。
三、 通過習題訓練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技能,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
在《批判性思維》一書中,作者羅列了21項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技能。這些技能為:學生是否善于:1. 判斷信息是否恰當;2. 區(qū)分理性的斷言和情感的斷言;3. 避免言過其實的結論;4. 清楚地表達論證及其語境;5. 符合邏輯且言辭一致地組織論證;6. 展開論證時避免無關因素;7. 有序地呈現(xiàn)增強說服力的證據等……練習是檢驗批判性思維技能最直觀有效的手段。如2017年全國高考Ⅱ卷26題:北朝時,嗜好奶類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習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據此可知,唐中期( )
A. 國家統(tǒng)一使南茶開始北運
B. 南北方飲食習慣趨于一致
C. 南方經濟文化影響力上升
D. 南方經濟水平已超越北方
該題中,題干的時間限定是“北朝時”,選項A“國家統(tǒng)一”顯然屬于1“判斷信息不恰當”;選項B“南北方趨于一致”和選項D“南方已超越北方”顯然屬于3“言過其實的結論”,也是屬于2“情感的斷言”。這樣一道題,綜合檢驗了多種技能。
又如:2017全國高考Ⅲ卷41題:(材料略)
問題:圍繞材料,結合中國近代史的具體史實,自擬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闡述。(要求:明確寫出論題,闡述須史論結合。)
回答這道題,至少需要運用到上述4、5、6、7各項技能,這屬于能力要求更高的題目。通過各種不同類型的習題,各項批判性思維技能可以得到具體的訓練,從而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批判性思維品質。
總之,立足高中歷史課程,發(fā)掘歷史課程里潛在的批判性思維因子,把批判性思維熟練運用到高中歷史課程里,積極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歷史批判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美]布魯克·諾埃爾·摩爾,理查德·帕克著,朱素梅譯.批判性思維[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7(11).
[2]程修凡.美國特級教師的歷史課[M].廈門:鷺江出版社,2017(1).
[3]趙亞夫.批判性思維決定歷史教學的質量[J].課程·教材·教法,2013(2):7.
[4]樓衛(wèi)琴.將批判性思維引入歷史課堂觀察[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9).
作者簡介:
陳映雪,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