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一種藝術品的出現(xiàn)都有它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文化內(nèi)涵。畫像石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南、江蘇、四川等地,多用于裝飾祠堂和墓室,是一種政治經(jīng)濟生活產(chǎn)物,它的圖案豐富多彩,大到神話故事、名人歷史傳說,小到生活場景、裝飾圖案。本文分析的是畫像石中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庖廚圖的藝術特征。
關鍵詞:庖廚圖;藝術特征;文化內(nèi)涵;漢代
1 山東庖廚圖
山東庖廚圖場面較大,且不是單獨出現(xiàn),同時還有宴飲、奏樂等部分。整體畫面給人感覺豐富飽滿、節(jié)奏緊湊。這種藝術形式既不像浮雕那么飽滿立體,也不像繪畫那么細膩生動,外形簡單,人物的造型與剪影類似,多以塊面出現(xiàn),沒有太多細節(jié)表現(xiàn),這與當時繪畫水平和材料有關。
圖1第三排的庖廚圖中,左邊的人正燒水做飯,中間一人跪著洗菜,其右邊兩人在汲水,最右邊一人在宰殺家畜,汲水工具上方的幾只鳥填補了畫面的空白,讓畫面更加豐富。左邊最上方懸掛的應是肉類食材,旁邊跪著一個在盆里清洗魚肉的人。畫面中并沒有屋梁結(jié)構,整個場景并不是在廚房內(nèi)進行的,像充滿生活趣味的裝飾畫。此類場面只有重大活動時會出現(xiàn)。漢代有以賓客盈門為榮的習俗,喪主在家設宴招待前來吊唁的賓客,來人越多,需要準備的食材就越多,當然庖廚圖的場面就越大。
2 四川庖廚圖
而圖2是四川的庖廚圖,很明顯與山東的不同,畫面整體感覺不再豐富飽滿,空白處也不再填補。人物造型也不像山東的那么壯實,而是更加苗條纖瘦。這與地域文化有關。如今,大家都認為北方人是粗壯結(jié)實的,南方人是嬌小纖瘦的。
四川庖廚圖與山東的構圖和內(nèi)容還是相似的,畫面左下方都有一個人在生火做飯,中間一個人跪著洗菜,旁邊的狗增加了生活趣味,右邊是兩人正在洗菜。往后是一人跪著在砧板上剁肉,砧板下方有一小坨黑色,從體積來看是家養(yǎng)動物。再右邊是一個拄著拐杖的人,應該是來廚房巡視的管家。后面的狗巧妙地擋住了一部分柱子,把畫面做了一個分割,這里加入了古人的新想法。再往后是掛在棍子上的肉類食材。
3 庖廚圖中的生活性
庖廚圖中表現(xiàn)的場面都與現(xiàn)今很相似,歷史研究表明東漢時存在大量的莊園,經(jīng)濟自給自足。庖廚圖中很多工具也一直沿用至今,只是材料形狀有了改變。另一個充滿智慧的發(fā)明是汲水工具,利用了杠桿原理,這都是勞動人民生活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從上述圖來看有個很特別的現(xiàn)象,不管是在山東、四川,或者河南、徐州的庖廚圖中,幾乎所有食材都是大魚大肉,屠宰清洗的也都是牛、羊、豬之類的葷菜,幾乎沒有素菜,這一點是違背現(xiàn)實的。雖說重大宴會中,確實會用大魚大肉來表達主人的熱情,不過也有素菜,并且當時的生產(chǎn)力也不能提供這樣的食材。這些庖廚圖的墓葬規(guī)格并不大,可見墓主的身份并不顯貴,但畫面內(nèi)容都很豐富。所以,這些場面龐大的庖廚圖也是進行了夸張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物欲。
4 庖廚圖中的社會性
古人對孝禮的追求源遠流長,楚辭中關于招魂的詩就體現(xiàn)了鬼猶求食的觀念。到了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治手段讓漢人更加興孝道重喪葬文化。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大部分庖廚圖并不是單獨出現(xiàn),一般都還有其他場面,庖廚圖只是其中一部分。喪葬場面很大很熱鬧,他們建造了堅固的墓室,還放了很多陪葬品,他們相信還有來世,希望死者還可以享受這樣的待遇,同時還表現(xiàn)了他們恪遵孝道,奉死如生的信仰。平民對喪葬文化的重視證明漢朝廢除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已經(jīng)在社會深深地扎根。除了墓室外,祠堂也是畫像磚出現(xiàn)率很高的一個地方。祠堂作為一個傳統(tǒng)文化的產(chǎn)物,是供奉先祖的,與墓室的畫像磚不同,祠堂供生人使用。祠堂的大小和裝飾程度與家族的繁榮興盛有關,也反映著后代表現(xiàn)孝道的欲望,一個開放式的祠堂可能是一種炫耀,當然也體現(xiàn)了厚葬為德,薄終為鄙的文化觀念。
庖廚圖不僅向我們展示了古人的生活習慣、地域特色,還傳達了文化內(nèi)涵、思想情感、信仰追求。這不僅是美術史上的重大發(fā)現(xiàn),也為考古提供了很多線索。山東整體豪放粗獷,所以庖廚圖也是古樸厚實;四川給人熱情火辣的感覺,所以庖廚圖也是潑辣粗獷。作為一種裝飾藝術,它的表現(xiàn)有自己的體系性,首先是表現(xiàn)大場面的喪葬,庖廚圖是其中的一部分。其次,庖廚圖中都有生火、汲水、屠宰、清洗這些場景。雖然有一些程式化,但也體現(xiàn)了匠人對人需求的精簡提煉。
隨著漢代滅亡,畫像石也漸漸消失,這也和時代的發(fā)展有關。造紙術的發(fā)明與紙的廣泛使用讓繪畫寫字的材料從竹簡絹帛變成紙,人們對繪畫技法的掌握更加嫻熟,讓繪畫從簡單的裝飾地位解放出來。
對庖廚圖的研究讓筆者了解欣賞作品時,不僅要關注畫面的本身更要深入了解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內(nèi)涵等各個方面。
作者簡介:袁琪(1994—),女,江蘇丹陽人,蘇州科技大學傳媒與視覺藝術學院2016級美術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在讀,從事中國畫創(chuàng)作與技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