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卿
摘 要:美國紀錄片poverty,politics and profit既像一個社會調查欄目,又像一個紀錄片探案,在這種新穎的模式下,主持人以剝洋蔥的方式,向我們揭示了由美國貧困項目引起的種種問題:貪污腐敗和種族歧視。此片向人們展示了在打著改變貧困旗幟下的種種騙局,終將在資產階級制度下被依法處置。這種社會調查紀錄片,既樸實無華地向我們展示了貧困人民的生活,也為我們揭開了一系列對美國社會的疑問。
關鍵詞:貧困;貪污腐敗;種族;教育;經濟貧困
如何定義貧困?在各個時期,各個國家的標準是千差萬別的。貧困的定義很難量化,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在《富國論》(The Wealth of Nations)(1776)中將貧困定義為:“缺少那些必需品,不但是維持生活必不可少的商品,而且是按照一國的風俗習慣,即便是最低標準的生活習慣,此人也被認為是不體面的?!彼J為貧困是指不能再維持基本生活了。而杰費里·薩克斯(Jeffery Saches)在其著作《貧困的終結》中提出這樣一個命題:“地理就是命運?!彼J為,貧困的根源是“地理”不夠優(yōu)越導致的。所以貧困的定義不能單純地靠某一學科的解釋。只要有富有,那么就有相對的貧困。
在發(fā)達國家也存在貧困現(xiàn)象,這部poverty,politics and profit就是在講美國貧困地區(qū)的發(fā)展建設。
1 刁鉆刻薄的提問,令人駭然的真相
此片開頭以調查研究為引子,將我們引入它所要“講述”的故事。嚴肅的基調,清晰的思路,層層撥開這個百億貧困建設項目下,高層的不成文的潛規(guī)則以及并不為我們所知的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和交易。這種社會調查研究紀錄片在中國并不流行。我們還是習慣以一種紀實的方式,平鋪直敘,有的是故宮風花月禮的風景,有的是北京胡同的多姿文化,但種種表象下的骯臟現(xiàn)實,卻需要一個眼光獨到并敢于實現(xiàn)的導演,以犀利精準的視角,刁鉆刻薄的問題,來向觀眾展現(xiàn)一個“地表下”的真實情況。
此片中的采訪對象,有的來自貧困區(qū)的有色人種,有的來自失業(yè)靠低保生活的困難人群,還有未成年少女,有著早戀早孕的困擾。令人心寒的回答,則是那些住在富人區(qū)享受良好工作、教育條件的家庭的全職太太,他們所擔憂的是,貧困項目會使不等于自己階級的貧困人群(黑人)住在自己的社區(qū)周圍,而使自己陷入更多的麻煩境地,如生活習慣。事實上,從她們尷尬的表情可以看出,她們最主要擔心的是種族問題。片中有一段黑人女孩穿著泳衣在她新入住的社區(qū)散步而被警察逮捕的畫面。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種族差異是影響貧困的一個因素。所以幫助更多的人脫離貧困,要面對更多領域的問題。
再說政府工作者,遲遲不愿意實施這項政策的原因是更深層、更復雜的官僚主義的阻礙。電影在前半段給我們埋下種種伏筆和疑問,在后半段向我們一一解答疑惑:人們?yōu)槭裁簇毨?,因為政策沒有給他們優(yōu)惠和福利。那么當政策給他們優(yōu)勢和條件時,阻礙開始,然后又回到起點,他們當初貧窮、落入困境的原因是什么?
2 由片子聯(lián)想到的貧困文化
2.1 恩格爾系數(shù)
在第三世界國家,貧困人群指的是擔負不起食物的饑餓人群。從劉易斯的分析中我們了解到,他認為貧困的起源,各種歷史背景都可能形成貧窮文化或貧窮亞文化。
恩格爾系數(shù)和基尼系數(shù)是人們衡量貧困時常??紤]的另外兩個指標。恩格爾系數(shù)是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19世紀德國統(tǒng)計學家恩格爾根據(jù)統(tǒng)計資料,總結得出了這樣一個規(guī)律:當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在這個家庭的收入中用來購買食品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隨著這個家庭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來購買食品的支出比例會逐漸下降??梢源笾峦茰y,一個國家越窮,人們的平均收入中用于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越來越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但恩格爾系數(shù)是有缺點的,它測量的是國家的整體水平,而美國的農產品價格相對較低,致使美國的恩格爾系數(shù)整體是非常低的,容易誤導人們認為美國人都很富裕。所以,用恩格爾系數(shù)去衡量美國社會的貧困問題是不準確的。
2.2 美國的貧困文化
貧窮文化的經濟特征包括長時期操勞溫飽、失業(yè)或不充分就業(yè)、勞動報酬偏低、從事低技術含量的職業(yè)、童工、無存款、經常性現(xiàn)金短缺、家中無食品儲存、一日之中依需求而多次少量購買食品、抵押個人物品、借高利貸、鄰里間自發(fā)(輪流)組織非正式信貸體系,以及購買使用二手服裝和家具。片中被采訪對象就顯然屬于這一種形態(tài)。對那些認為貧窮就沒有文化的人來說,“貧窮文化”這個概念仿佛是一個自相矛盾的詞語。此處定義的貧窮文化并不包括因為隔離于世、技術落后、未有社會分層的人們形成的落后狀態(tài)。[1]片中的貧困群體是指沒有平等地享受基本生活、教育、工作、住房的需求的人。而在美國,邊緣人物特指吸毒人群。對比第三世界,這些情況都能算作富裕了。而在美國這樣的國家,無論如何,人們都在試圖改變,向一種更好的生活奮進。他們不處于溫飽線的掙扎,但他們在貧困文化的生活下滋生了文化貧困,就像是慣性使然,一旦在這樣一種缺失下生活發(fā)展,那么脫離這樣的文化貧困,也是如剎車一樣,要付出更多的力。①擺脫貧困的發(fā)展,有很多種途徑,我們且看片中美國政府是如何處理的。
美國人認同競爭的公平性,所以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在他們眼里是個人能力不同的體現(xiàn)。所以在美國,我們會經常見到通過自己努力打拼成億萬富翁的故事,如Facebook的創(chuàng)始人和谷歌創(chuàng)始人等等。這樣的例子在國內是不常見的。正是因為下層的工人可以通過自身努力成為上層管理人員,工業(yè)社會的流動性也就起來了。所以資本主義私有制雖然造成了貧富差距過大,但它在一定意義上激發(fā)了公認的奮斗精神。
一些學者認為,貧困文化是指這樣一群人:他們沒有進取的精神,往往使用反社會行為來表達自己或發(fā)泄他們對社會的不滿和憤怒?;蛘咭恍┓N族和群體長期處于高貧困率,因為他們對財富的態(tài)度不同。他們不愿意成為中產階級,也不愿意融入主流社會。正是“貧窮的文化”使他們長期存在。①
1895年,美國學者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在描述美國的底層貧困人口時曾說:那些社會的垃圾沒有機會發(fā)展自己的友誼,他們對平和、禮儀、家庭和睦都完全不了解,他們不信基督,他們的有些不良行為是受貧困本身之外的因素造成的。[1]
美國政府之所以要將這個優(yōu)惠政策實施在高等社區(qū),就是為了讓貧困人口能夠享受更好的醫(yī)療、教育、工作機會等等。繆爾達爾用循環(huán)累積因果關系解釋了“地理上二元經濟”的消除問題,他認為,由于回波效應的作用并不是無節(jié)制的,地區(qū)間發(fā)展差距的擴大也是有限度的,當發(fā)達地區(qū)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人口稠密、交通擁擠、污染嚴重、資本過剩、自然資源相對不足等原因,使其生產成本上升,外部經濟效益逐漸變小,從而減弱了經濟增長的勢頭。這時,發(fā)達地區(qū)生產規(guī)模的進一步擴大將變得不經濟,資本、勞動力、技術就自然而然地向落后地區(qū)擴散,繆爾達爾把這一過程稱之為擴散效應。擴散效應有助于落后地區(qū)的發(fā)展。①片中美國的社區(qū)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影片在公開這些秘密賬目和郵件的同時,也吸引了大波粉絲的關注,我們的窺探欲迫使我們對這樣的丑聞抱有很大的興趣。這也是如何做好紀錄片的一樣東西——敏感的話題。在主持人問“前任檢察官認為這個幾百萬的貧困項目是個基于信任的項目”時,被采訪者有長達十幾秒的停頓。這樣尷尬的沉默,帶給觀眾的的確是無盡的思考和加深的關注。政府、律師被問到時尷尬不已、窘相百出也是整部影片的吸睛之處。
2.3 教育對貧困的影響
片中提到了如何在扶貧教育的基礎上改變文化貧困的現(xiàn)象。貧困問題的多元性與復雜性決定了消除貧困的途徑不能僅靠經濟支持,教育的支持或者教育理論的融合是改變這一狀態(tài)的根本。要將教育置于經濟、社會、地理之上綜合討論。中國在扶貧項目“三位一體”中也提到了通過教育來消除貧困的必要性。
片中一位學者表示,脫離貧困意味著遠離毒品和犯罪(crime,not felony)。而讓青少年接受教育是他們脫離貧困文化的一種最主要的方式。美國雖然人口只有2億多,但勞動者的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很高,以此角度來看,美國并不是一個勞動缺乏的國家,而是一個人力資本相對豐富的國家。令美國勞動力衰退的是邊緣文化,其最主要的根源是教育不平衡。工資的差別主要是由于所受教育的差別引起的,教育水平的提高會使因受教育不同而產生的相對收入差別趨于減緩。隨著義務教育普及年限的延長,隨著中等和高等教育升學率的提高,社會個人收入不平衡狀況將趨于減少。[2]
而這種貧困因為教育跟不上會無限循環(huán)。所以政府特意幫助這些家庭有小孩,家長沒有正規(guī)工作的家庭;小孩會加劇家庭的經濟壓力,而越是貧窮反而會更刺激貧窮的人生育。這種惡性循環(huán)需要干預和打破。政府的干預和鼓勵,不僅可以打破由于天災人禍導致的貧窮,也可以打破由于自身懶惰導致的惡性循環(huán)。
在中國的20世紀50年代,許多政府官員和經濟學家的觀點幾乎是眾口一詞,他們認為,農民之所以貧窮,是因為農民既沒有經濟頭腦,又缺乏管理知識,不能充分利用現(xiàn)有資源,因此,如果派專家深入農村中去,把農民組織起來,幫助他們重新配置現(xiàn)有資源,采用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那么,效率可以大幅提高,產量也會隨之增加,貧窮落后的農村就可以烏雞變彩鳳。[3]
舒爾茨認為,政府要出相關政策給予干預,農業(yè)可以成為經濟增長的發(fā)動機,這已不容置疑。但是,政府必須向農業(yè)投資,這不僅要注意投向,還要給予農民指導和鼓勵?!耙坏┯辛送顿Y機會和有效的鼓勵,農民將把黃沙變成黃金。”
片尾,記者再次采訪貧困對象,她現(xiàn)在已經有了穩(wěn)定工作,住房雖然是臨時的,但情況有比之前好轉很多。這部紀錄片還是挽轉了很多局面。曝光是一方面,而改善美國貧困人口的生活處境是這部片子最主要的目的。
3 結語
片中的poverty voucher是在社區(qū)建造住房以供沒有住所的人居住,他們需要為此爭取機會。而中途警察、國家官員會阻撓這樣的方案的實施,或者用建造追訪的錢來建自己的豪宅。記者從資金來源找明這些貪污腐敗的去向,然后涉案的兩個人鋃鐺入獄。涉及更高層的人物可能僥幸逃過,但這也算是完美的結局吧。當面對這樣的貧困計劃時,有多少人是真心想幫助他們,而有多少人是借此機會想從中獲利呢!
并不是說有的社會制度完全決定了貪污腐敗現(xiàn)象的嚴重性,但在人情社會中,其實更容易滋生這種賄賂,現(xiàn)實社會的絕大部分人是正義的,他們所言其所見,所見及所做,沒有隱藏或歪曲事實,導演要給我們展示的,就是一個赤裸裸的真相:光鮮的外表下隱藏著黑暗,但丑陋的背后還有真情。貧困并不能很快得到消除,但愿這個烏托邦的社會能短暫地儲存人們美好的心靈。
注釋:①繆爾達爾:循環(huán)累積因果理論(cumulative causation mode)。
參考文獻:
[1] 梁茂信.都市化時代——20世紀美國人口流動與城市社會問題[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丁智明.美國社會中的“貧困”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16.
[3] 袁一民.傳播社會學中關于貧困的研究[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7:14-18.
[4] 袁一民.向弗洛伊德致敬:真人童話電影《愛麗絲夢游仙境》中對夢的解析[J].當代電影,2017(08):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