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勝
摘 要:中考數學對中考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提高中考數學成績就成了很多人關心的話題。要想提高中考數學成績,就要從提高七年級數學成績開始。因為數學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學生進入初中之后的學習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因為初中數學和小學數學最主要的不同是思維方式。這種變化對剛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困難和挑戰(zhàn),出現(xiàn)一部分學生學習數學產生了障礙。本文主要談論初中數學教師應如何轉變學生的思想和思維,讓學生升入初中之后數學學習變得更加順利。
關鍵詞:初中數學;思維方式;轉變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學生進入初中之后的學習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關鍵是因為初中數學和小學數學的主要不同是思維方式的不同。初中數學,是一門抽象化和邏輯推理較強的學科,它涉及到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等等,相當復雜。這種變化對剛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困難和挑戰(zhàn),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產生了障礙。如何才能使學生升入初中之后數學學習更順利呢?下面,結合多年初中數學教學經歷,討論初中數學教師應如何轉變學生思維方式,讓學生升入初中之后數學學習變得更加順利。
一、改變學生的思維意識,由被動接受知識的意識轉變?yōu)橹鲃犹岢鰡栴}探究問題的意識
初中的數學問題不再像小學知識那么簡單易懂,很多時候需要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聽課和學習,這樣當他出錯的時候,他才會弄懂他真正錯誤的原因是什么?數學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的問題,如:商場里的打折銷售問題、銀行的利息利率問題、手機資費選擇問題、收繳水費電費問題等等,教師可以通過這些生活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關注其中的數學信息,并嘗試著進行計算選擇,既培養(yǎng)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又幫學生提高了應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進入初中之后,無論課堂學習還是試題測試都注重學生對數學探究過程的自主體驗,如果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嘗試自己探究、猜想、驗證這樣的學習體驗,那么到初中之后數學學習會順利過渡,甚至很出色。
我在教學《軸對稱》這部分內容時,教材中對軸對稱的定義是:把某個圖形沿著某一條直線對折后兩部分能夠完全重合,則稱這兩個圖形成軸對稱。對學生而言,這個定義比較抽象、深奧,為了讓他們理解這個定義,我在教學時將雙手張開,掌心面向學生,一邊合攏雙手,一邊問學生:“你們看,這時候老師的雙手成軸對稱嗎?”然后我讓班上的幾個學生站起來回答我的問題,這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鞏固他們的知識,我還指著教室前后門的兩扇風窗讓學生自己觀察,能否在墻上找到一條直線沿這條直線翻折后讓兩扇風窗完全重合。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地獲取數學知識,讓他們聯(lián)系生活經驗投入到學習過程中,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由知識點的學習轉變?yōu)樗枷敕椒ǖ膶W習
小學數學知識很多都是初中數學的內容,比如字母表示數、統(tǒng)計概率、幾何圖形的面積和體積計算問題、生活實際問題應用。在初中對這部分知識的要求就不僅僅是掌握知識點,而是注重學生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在初中的數學學習中,更注重的是對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例如:學生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數、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等數學模型之后,一道題目可能就不單純的是一個數學模型的應用,而是多種模型的組合,通過問題中的關鍵信息選擇合適的模型。這種能力的提高就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把知識融會貫通,掌握好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把平時學習中的知識融會貫通,掌握好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我在教學了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數、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等數學模型之后,就讓學生借助手抄報和思維導圖進行知識點的串聯(lián)和綜合,因為學生借助手抄報和思維導圖可以更好理解它們知識點之間的串聯(lián)和綜合。另外,手抄報的制作可以根據一章的知識點,也可以借助在這一章中所用到的思想、方法去理解不同題型的組合。
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單純的數學學習方式轉變?yōu)閺V泛閱讀學習方式
近幾年,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越來越困難,主要原因是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夠,生活體驗不夠。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有充足的閱讀時間,閱讀書目可以是小說類、科普類、簡單的哲學類、文學類、歷史類,一個閱讀量大的學生在學習上比一般的學生學起來要輕松的多。
我在生活中讓學生多一些生活體驗,比如太陽從東邊升起、電梯沒有0樓、電表水表的記錄是累加的等生活常識。有了親身體驗,學生學習這類知識時,腦中的已有信息才可以和正在學習的知識產生鏈接,引發(fā)學生的深層思維,激活已有信息的能量,如果沒有這種親身體驗,就可以借助閱讀來補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實就是這個道理,用閱讀來補充親身體驗所欠缺之處。
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向學生介紹閱讀一些中外歷史上杰出的、優(yōu)秀的人物事跡,比如陳景潤、華羅庚等數學家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為國爭光的故事,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鼓勵學生樹立起“知識就是力量”的信念。
四、改變學生的改錯習慣,由磨磨蹭蹭的改錯習慣轉變?yōu)榧皶r改錯的好習慣
數學學習最關鍵的是思維的學習,一道題錯的原因有多種,如果學生不清楚自己錯誤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他的改錯就是無效的,下一次看到同類問題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因此,在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講出自己解題的思路是什么,并在改錯的過程中寫出所有題目的過程,比如填空題和選擇題也要寫出解題過程。另外改錯一定要及時,初中數學學習的知識量是小學數學知識量的好幾倍,而且數學知識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當天的錯一定要當天清,否則“積勞成疾”,數學學習的障礙就會越來越多,學習就會越來越困難。
例如:1-(-2)=-1 這道題很多學生會犯錯。這個題考的是有理數的加減法,我要求犯錯學生當堂分析出錯的原因:先分析有沒有理解知識點,再分析有沒有掌握題目的解法,最后再分析是不是粗心。
分析發(fā)現(xiàn):
1.有理數的加減法,這個知識點理解: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兩數相加,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那個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2.本題的解題方法也有: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轉變成加法,然后運算。所以應該是:1-(-2)=1+2=3。
3.最后歸結為“粗心”。我最后總結:粗心只是表象,其本質原因是:平時訓練不按規(guī)范的步驟解題,為了省事,跳步驟,結果計算的基礎沒打牢,以后計算容易出錯,所以,“粗心”的同學,只有重新練習規(guī)范完整的解題格式,才能克服這個問題。
總之,小學升入初中后,數學學科的學習要通過理解、體驗等方式來掌握,慢慢的由小學的直觀形象思維向邏輯推理思維轉變,當邏輯思維能力越來越清晰時,也就是初中數學學習得心應手之時。只要我們把數學學習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數學學習就是活的、實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