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朋
摘 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在小學教育領域全面深化發(fā)展,對數(shù)學教師課堂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為學生開拓出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促使其優(yōu)質完成階段性的成長任務,實現(xiàn)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雙向發(fā)展目標,這是數(shù)學教師值得深思的關鍵問題。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個性特點整合教學資源,巧妙融入趣味元素,刺激學生的興奮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誘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互動與交流,在點滴進步中構建完善的認知體系,這樣一來,學生的抵觸情緒就會慢慢消減,課堂的教學效率將會顯著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課堂教學 有效性 策略 研究
長期奮斗在一線的數(shù)學教師應以素質教育理念和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為指導,堅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原則,把課堂真正的歸還于學生,給學生提供更多、更真實的體驗機會,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出發(fā),活躍學生的邏輯思維,調動學生的自學熱情,使學生切實感知到數(shù)學的學科魅力,從而真正的喜歡數(shù)學、愛上學習,借此取得數(shù)學課改成效的事半功倍。然而應試教育觀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部分教師仍舊沿用單一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式指導,課堂無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效率普遍不高,教學效果不盡人意。要想改善這一弊端現(xiàn)狀,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創(chuàng)設課堂有效情境
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實際的理解能力與認知水平基礎上。課堂有效教學指的是讓學生熟練掌握多種學習方法,憑借已有經(jīng)驗探究新的知識點,獨立解決數(shù)學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探究習慣。一名優(yōu)秀的數(shù)學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個性特征進行活動方案的優(yōu)化設計,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從生活角度出發(fā),捕捉動態(tài)信息,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道理,潛移默化、循序漸進中增強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更好的提升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例如,教學完《元角分的認識》后,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小小營業(yè)員”的情境,再現(xiàn)買賣物品的生活片段,使學生在游戲中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加深了對人民幣元、角、分的認識。課后還布置了一個實踐作業(yè):和媽媽一起去菜市場買菜,去超市購物,幫媽媽付錢,第二天交流買東西的情況。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消化理解與吸收,又能開闊眼界。學生從中深刻體會到了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更體驗到了學習知識后得以運用所帶來的喜悅。另外,教師也可在平時多設計一些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開放性題目。例如,學習了乘除法知識后,為了讓學生應用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我設計了“公園買門票”這一情境,具體是:公園門票成人每張10元,兒童每張5元,10張以上可以購買團體票每張6元,3名老師帶50名同學去玩,該如何購票?學生們通過思考、計算,得出了多種解法:10×3+5×50=280(元),6×(50+3)=318(元)。學生不難從比較中得出最佳方案。這樣的情境聯(lián)系不僅使學生了解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而且讓學生體驗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二、關注學生學習過程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shù)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shù)學和經(jīng)歷數(shù)學。數(shù)學學習,特別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學習,應當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體驗數(shù)學。如在教學游戲公平后,有一個實踐活動是:“我用瓶蓋設計了一個游戲:擲出瓶蓋后,著地時蓋面朝上,甲勝;著地時蓋面朝下,乙勝。這個游戲對甲、乙雙方公平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覺,說這個游戲朝上和朝下的可能性相等,是屬于等可能性,所以是公平的,不用做就知道啦。在此,我沒反駁他們,只是說,那你們還是試一試再下結論吧。當通過他們反復擲瓶蓋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感覺欺騙了自己,原來,這個游戲是不公平的。因為他們經(jīng)歷了猜測,驗證的實踐過程,對這一知識,他們記憶深刻,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也更加濃厚了。
三、建立平等師生關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點在于它的工作對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動著的個體,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中的基本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我在教學過程中,始終用商量的口氣與學生進行交談,如“誰想說說你的想法?”“哪個小組愿意來匯報?”“老師真高興,我和××的意見相同”……教師擺脫權威,放下架子,從高高的講臺走下來,深入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體驗到教師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使學生在民主、平等、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體驗學習,敢想、想問、想說,放飛自己的思想,大膽的交流。例如,在教學乘法時,5個4相加,有的學生列成了4+4+4+4+4=20,有的學生列成5×4=24,4×5=20,也有的列成5+5+5+5=20,最后這種列法顯然是答非所問,不符合題目的意思。但是,我沒有訓斥這位學生,而是和顏悅色地對這位學生說:“你再認真、仔細地讀一讀這道題目,再看看你列的算式,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一會兒,這位學生恍然大悟,自己說:“原來是5個4相加,我寫成了4個5相加?!边@樣讓這位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既不傷害這位學生的自尊心,又啟迪了學生的思維。像這樣在課堂上減輕學生的壓力、容忍學生出錯,可以使學生減輕負擔,放下包袱,暢所欲言。
四、靈活運用電教手段
多媒體、計算機等現(xiàn)代教育手段具有集文字、圖片、圖像、動態(tài)、聲音等于一體的特點,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將抽象的概念、復雜的變化過程、形態(tài)各異的運動直接生動地呈現(xiàn)出來,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因此,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恰如其分地運用它,能達到突破難點的效果。例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由于學生還沒有樹立空間概念,不能準確地說出立體圖形和平面展開圖的聯(lián)系,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充分展示了長方體地展開過程,并通過一些畫面技巧使學生在直觀中能準確地指出長方體的長、寬、高與每個面的長和寬之間的關系,輕松地完成了預設目標。
結語
總之,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有效教學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多種元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將理念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拋開形式主義的束縛和功利主義的誘惑,減少課堂無效教學時間的花費,潛心鉆研,勇于探索,從而使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真實、有效。
參考文獻
[1]莫莉.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5(13)24-25.
[2]郭素平.管窺新課改下小學數(shù)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J].學周刊,2016(2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