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薇
摘要:當前的文學欣賞處境主要是指,在進行文學的欣賞過程中,首先明確其自身的主體所處的位置,明確實際的時令與環(huán)境對其理解產生的影響。相對來說,受文學自身的性質影響,在進行欣賞過程中,不同的外部環(huán)境對其產生的作用意義也存在明顯的區(qū)別。心境與意境則分別指在進行實際的文學欣賞過程中,主體自身展現(xiàn)的心態(tài),并以此為前提基礎,通過客體與主體之間的相互交流,感應文學自身的內涵,體現(xiàn)出文學欣賞的作用,由此可知,文學欣賞的處境、心境與意境三者存在辯證關系。
關鍵詞:文學欣賞;處境;心境;意境
以當前的馬克思思想為例,該思想在進行文學欣賞過程中,主張將當前的文學欣賞與文學創(chuàng)作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的分析,并通過實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代表其二者之間的關系,例如,以實際的消費與生產為例,只有存在消費需求,才能促使生產進行,而不斷的生產,可以滿足當前的消費需求,在該關系中,二者展現(xiàn)出相互依存、相互依賴的關系。而實際上,文學欣賞與文學創(chuàng)作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例如,在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其自身蘊含的意義、功能、內涵以及作用等,需要通過社會審美來確定,而文學的欣賞,又反過來對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方式、方向以及潮流興衰等進行決定,展現(xiàn)出相互依存促進的關系?;诖耍髡邚奈膶W欣賞的處境、心境以及意境等三個方面進行多角度分析,明確其實際意義。
一、文學欣賞的處境分析
在文學欣賞過程中,其欣賞的過程屬于一個審美的過程,并且其實際的欣賞效果受外界的環(huán)境影響,并產生明顯的影響效果。因此,在實際的欣賞過程中,大部分讀者都以當前的作品為基礎,直接從作品中體會其蘊含的意義,并在不斷的探究過程中,明確文學作品的實際意義,達到最終的目的與結果。例如,某讀者在對一篇文章進行欣賞過程中,靈活利用自身的各個感官,對其文章描寫的相關事物進行想象與思考,通過聯(lián)想、想象、理解以及感悟等方式,加深對文章內涵的分析,跟隨作者自身的意愿進行情感理解,感受文章中滲透的元素,獲得精神上的滿足,進而實現(xiàn)最終的欣賞目的。由此可知,在文學欣賞過程中,應從多個角度進行認知,保證自身在文學欣賞時靈活運用心理功能,明確其表達的處境內涵,滿足實際的需求。例如,以我國古代柳宗元創(chuàng)作的《江雪》為例,在該詩中,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讀者在欣賞過程中,卻可以通過反復的吟讀,明確作者表達的內涵,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一句中,作者為人們提供了良好的現(xiàn)象空間,在欣賞過程中,進行合理的想象,想象作者表達的畫面,僅僅從幾個字中,感受到千言萬語的內涵。由此可知,在進行文學欣賞過程中,應以處境為基礎,進行有效的分析,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二、文學欣賞的心境分析
相對來說,文學欣賞的心境主要指,欣賞者在欣賞過程中,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以實際的情緒為基礎,進行有效的分析,主要是指欣賞過程中主體自身的心境。對于當前的文學欣賞來說,想要促使欣賞主體自身的心境發(fā)生變化,必須通過內在的內涵對其產生影響,達到最終的目的。因此,在進行文學欣賞過程中,需要靈活的利用當前的心理功能,充分發(fā)揮出其自身的作用,幫助欣賞的主體提升審美效果。與此同時,文學欣賞過程中,受其自身的性質影響,在進行心境分析時,還應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與心情,在進行客觀的分析過程中,明確其實際的態(tài)度,展現(xiàn)出不同的心境,如,悲傷、憤怒、高興、喜歡等,通常以客觀的觀點進行描述,達到欣賞的目的。因此,在實際的欣賞過程中,欣賞主體應保證其具有良好的審美意境,進而達到最佳的審美效果。
三、文學欣賞的意境分析
意境概念在我國傳統(tǒng)的欣賞中提出的時間較久,例如,早在唐代時期就曾出現(xiàn)過記載,但當時其自身的概念并未明確,難以體現(xiàn)出其自身的精髓。相對來說,其意境主要是指審美的一定境界,如,意境與內涵、主體與客體、情境與想象等,在進行欣賞過程中,達到文學作品欣賞的最高境界。具體來說,當前的文學欣賞意境分析的特征較為明顯,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在進行藝術作品欣賞過程中,需要融入作品自身的意境中,感受其作品自身蘊藏的內涵,并利用作品自身的表達方式、理念、思想等吸引欣賞者閱讀,感受其自身的意義,并隨著作品自身的內容展現(xiàn)出不同的意境,滿足實際的需求。例如,當某一主體在藝術作品融入過程中,需要首先明確藝術作品自身的心境與處境,并降低其產生的影響,滿足實際的欣賞需求。其次,在欣賞過程中,應從多角度進行分析,置身于作品的事件與人物之外,在不斷的優(yōu)化發(fā)展過程中,找準實際的立足點,并站在時代的角度進行審美,感受作品自身的意境。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文學欣賞的心境、處境以及意境三者之間,存在明顯的關聯(lián)性,并且相互依存、相互依賴。因此,在文學欣賞過程中,應明確三者對其產生的影響,如,處境影響欣賞主體,處境存在不同,欣賞的效果也存在不同,需要將三者進行合理的分析,以此來提升欣賞效果,滿足當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陳旭光.藝術的意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1.
[2]赫爾岑.赫爾岑論文學[M].辛未艾,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62:35.
[3]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32.
[4][加拿大]弗萊,穩(wěn)練的批評家[G]//弗萊文論三種.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3:264.
[5][德]姚斯.文學史作為文學理論的挑戰(zhàn)[G]//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132.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新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