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棟 胡小英 陳建軍 李慕絢 張黎磊 劉曾雙
“我是一只白色的鳥,不知天有多高,云往哪里飄。我是一只尋夢的鳥,不管路有多長,也要去尋找……我要飛,我要飛,我要向著北斗……” 2018年3月18日,平昌冬殘奧會閉幕式上,伴隨著優(yōu)美的旋律,17位來自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聽障演員用唯美的手語和舞蹈精彩演繹了“北京八分鐘”,驚艷世界。她們向世界發(fā)出了誠摯邀請:“2022,相約北京!”
這些美麗的舞者中,有11名來自宜昌市特殊教育學校。折翼的天使為何能綻放夢想之花?美麗的精靈為何能在宜昌綻放?本刊專題報道組深入宜昌特教一線,帶您一起尋找宜昌特教改革發(fā)展的神奇密碼。
堅持“公平而有質量”,讓殘障孩子擁有平等學習的機會
2010年,宜昌市伍家崗區(qū)大公橋小學來了一位特殊的孩子——錢洪(化名)。4歲時,他因為一場車禍高位截癱,從此只能在輪椅上看世界。一年級時,校長雷琰發(fā)現他每天從教室到操場,上下臺階非常艱難,于是決定在一樓建一個坡道,讓他能自由上下,他的教室也一直在一樓。課堂上,只要他舉手,老師一定會點他回答問題。下課了,同學們便推著他一起玩耍。那年冬天,他因感冒引起了呼吸衰竭,校長、校行政干部、班主任、他的同學們都來看他。在大家的鼓勵下,他最終戰(zhàn)勝了病魔重新回到教室。
“開朗、自信是我對錢洪的印象?!毙^k主任譚萌說,“他非常聰明,還參加了宜昌市科技節(jié)的遙控車比賽。”在大公橋小學師生的關心下,錢洪已經順利進入宜昌市六中。
為了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宜昌市教育部門專門成立了隨班就讀指導中心,在專家組的指導下,對殘疾兒童少年進行測查鑒定,對隨班就讀學生建檔歸類,針對學生在資源教室(中心)做輔助訓練的情況,制定周、月工作計劃,并編制隨班就讀課程指南,指導各地隨班就讀學校開展工作。
為了全力保障特殊教育事業(yè)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宜昌市出臺了《宜昌市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關于做好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切實為特殊教育改革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教育要公平均衡,也要追求質量。我們既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也不能忽視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边@是宜昌市教育局局長覃照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為了不讓一個殘障孩子掉隊,讓他們也能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宜昌市制訂了《送教上門工作規(guī)程》,指導各區(qū)縣特校負責送教上門服務。目前,宜昌市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已實行三年有余,通過選派責任心強,思想、業(yè)務水平較高且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為市兒童福利院等地方的適齡殘疾兒童每月送教上門1至2次。目前,全市共確定送教上門對象141人,送教的規(guī)模和覆蓋面還在不斷擴大。
特殊教育,基礎在特殊,關鍵在教育。宜昌市已基本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的辦學格局,適齡視力、聽力、智力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5%。經過多措并舉,特殊教育已經深度融入到宜昌市整體教育改革發(fā)展的生態(tài)中,并成為宜昌市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堅持“醫(yī)教結合”,讓殘障孩子具備融入社會的能力
如何科學開發(fā)殘障孩子的潛能,讓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這是擺在廣大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時代課題。
覃照告訴記者:“教育是面向未來、面向社會的。教育的初心,就是幫助學生實現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特殊教育也不例外。”
為此,宜昌特教人積極探索融教育與康復于一體的康復教育新模式,努力做好“醫(yī)教結合、智慧康復”這篇大文章,幫助殘障孩子不斷提升融入社會的技能。小男孩洲洲(化名)便是眾多受益者中的一個。
洲洲是一個典型的自閉癥患者,剛進宜昌市博愛特殊教育學校時不會說話,不會有意識地發(fā)音,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滿地打滾。學校為他量身定制了康復教育方案。一個月的訓練,洲洲能夠有意識發(fā)出咿咿呀呀的聲音;兩個月后,洲洲可以跟著老師模仿口型了,發(fā)單音節(jié);訓練快三個月時,洲洲第一次喊出了“媽媽”,旁邊的媽媽早已淚流滿面……如今,洲洲已成功融入普通幼兒園學習,實現了隨班就讀。
宜昌市特殊教育學??祻筒恐魅翁平鹦銓Α搬t(yī)教結合”感觸深刻。她說:“以往,殘疾兒童很難得到早發(fā)現、早干預、早治療、早康復的特教服務,當孩子被送到特校時,大部分已經錯過了康復的黃金時期,甚至部分孩子因為耽誤了治療時間,殘障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在“醫(yī)教結合”理念的指導下,延誤治療的現象已經大大改善。
據宜昌市特殊教育學校負責人透露,該校不僅把“醫(yī)教結合、智慧康復”理念落實到教育教學活動中,還將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落實到各學科的教學中。每一位特教老師把學生溝通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作為每一節(jié)課的目標,確??祻徒逃裏o止境、無盲區(qū)。
與此同時,宜昌市教育部門鼓勵特校和幼兒園聯(lián)合開展早期融合教育,擴大各特校殘疾幼兒學前教育招生規(guī)模,讓“醫(yī)教結合、智慧康復”的陽光普照到更多的殘障兒童。
堅持“多向互補”,讓殘障孩子樹立綻放夢想的追求
殘障孩子就像折翼的天使,也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也渴望綻放屬于自己的光榮夢想。
對此,覃照思緒萬千、夜不能寐。他說:“殘障學生的追求,就是特殊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教育部門要積極構建現代特殊教育服務體系,努力讓特殊教育更具特色、更富人性、更有追求。”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在宜昌特教人的共同努力下,越來越多的殘障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舞臺上閃閃發(fā)光。
2013年12月,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為培養(yǎng)高素質殘疾學生和專業(yè)演員,與宜昌市人民政府簽訂了《合作共建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附屬學校協(xié)議書》,掛牌在宜昌市特殊教育學校,30多名孩子成為首批合作共建學生。經過刻苦訓練,這批學生已成長為“舞林高手”。
2016年9月,這批學生隨國家高訪團出訪古巴,參加中國拉丁美洲文化交流年活動;同年10月,隨中國殘聯(lián)主席張海迪赴英國為康復國際大會演出;2017年8月,巡演南美洲4國,并收到了張海迪的賀信鼓勵:“你們創(chuàng)造了特殊藝術的奇跡?!?/p>
為了讓這群孩子有更多更好的出路,宜昌市教育部門不懈探索,先后在6所特校中開展職業(yè)高中教育試點工作,同時鼓勵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招收殘疾學生。三年來,宜昌市特校共有77名高中學生畢業(yè),71人參加高考,學生全部被高等院校錄取。
一人有難大家?guī)?,眾人拾柴火焰高。宜昌市在積極發(fā)展公辦特殊教育事業(yè)的同時,還重點支持宜昌市天海特殊教育中等職業(yè)學校開展特殊人群職業(yè)培訓,彌補公辦特殊教育的短板與不足。
天海特校在探索特殊人群職業(yè)教育過程中,初步形成了以學校為核心,輔助性工場為支點,中等職業(yè)教育、短期培訓、人才就業(yè)等多種內容相結合的辦學模式。通過在職業(yè)學校的培訓,提升了他們的學歷和增加了生存技能,有了更多的職業(yè)選擇。據統(tǒng)計,近三年來,天海特校已培養(yǎng)出殘障畢業(yè)生專業(yè)人才490人,較好解決了他們的就業(yè)問題與生存問題。
這些優(yōu)異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宜昌市特殊教育改革發(fā)展進一步堅定了廣大殘障孩子融入社會、服務社會、綻放自己的信念與追求。更可喜的是,在這些殘障孩子心中,有一種勵志夢想日益升騰,那就是:假如生活欺騙了我們,我們努力還生活一個奇跡。
宜昌市正在探索實踐的“醫(yī)教結合、隨班就讀與送教上門結合、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結合、融入社會與綻放自己結合”模式,無疑也是破解全國特殊教育改革發(fā)展的神奇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