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聯(lián)網+”的時代下,微課、慕課、翻轉課堂,來勢洶洶;新的高考指向引發(fā)新一輪的課改,如何利用微課促進課堂改革,結合教學實踐,闡述了微課的開發(fā)、利用對于推進課堂供給側改革的作用與意義。
關鍵詞:微課;供給側改革;作用
當前我國經濟正在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此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yōu)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作為一線教學的老師,我認為我們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也需要用供給側改革的思維來推動教學行為改革,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在教學關系中,教與學的雙方就是“供與求”的關系,相對于“需求側”而言,教學過程中的“供給側”改革,主要應該從改革課堂出發(fā),通過改變課堂教學行為與過程,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與品質。
隨著互聯(lián)網以及信息技術的普及,我國已經逐步進入了“微時代”,微博、微信、微電影、微小說等等,于是學習也進入了微時代,微課是指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設計的一種新型網絡課程資源,微課因其自身的一些特點和優(yōu)勢被很多老師廣泛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不斷改變教學行為,成為推動課堂供給側改革的助推器。
一、微課開發(fā),促進供給主體專業(yè)發(fā)展
課堂供給側改革首先是供給主體的變革。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掌舵人,是教學關系的供給主體,是課堂教學供給側改革的推動者和實踐者,沒有教師自身的變革,課堂的變革也就無從談起。
身處互聯(lián)網+信息時代,教師自身更要不斷加強專業(yè)知識和信息技術的學習,不斷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和眼界,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微課的出現,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習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也為教師自身的成長和學習提供了條件。微課的開發(fā)與制作要經過諸多環(huán)節(jié):選題、教學設計、制作教學課件、視頻拍攝與錄制、后期制作等等。微課一般針對的是教學的重難點和疑點或者針對學生的一些問題進行方法指導與點撥等,這要求老師管理知識,精心挑選,合理權衡,要求教師不斷研究學生、研究課標等;教學設計是微課開發(fā)的核心內容,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簡單有效地解決相關知識,既要短小又要保證內容的完整性,既要有一定的吸引力,又要把重難點深入淺出,這對老師的設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微課的拍攝與錄制以及后期制作過程中,需要老師學習和掌握一些信息化的技術和手段,如一些基本的錄屏軟件、Flash動畫制作、視頻剪輯等基本工具以及各種素材的選取和運用都對教師自身的信息化素養(yǎng)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在學習制作微課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教師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能力,不斷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另外通過各種微課程的發(fā)布與使用也可以促進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微課程不僅是一種工具,也是教師成長的新平臺,為課堂供給側改革增添新動力。
二、微課應用,改革課堂供給方式
課堂供給側改革,關鍵在于改變課堂供給的方式?,F在的課堂教學普遍存在教師滿堂灌、一言堂的現象。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被拖著走,學生的學習既感疲憊也不甚有效。美國的教育家蘇娜丹戴克也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蛔屛覅⒓?,我就會完全理解?!币虼宋覀兘處熢谡n堂教學中要學會勇敢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發(fā)展的參與者、體驗者?;ヂ?lián)網+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所以我們廣大教師應該積極抓住“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機遇,不斷變革和創(chuàng)新教學的供給方式,促使課堂教學的供給方式由“被供給”向“主動探索”改變。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參與者、體驗者,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微課學習,促進供給對象的能力轉變
供給對象的轉變是課堂供給側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學生是教學關系中的供給對象,課堂供給側改革,最終要回到學生本身。微課的運用,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教學模式,它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利用移動終端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同時它也滿足了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的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查漏補缺,強基固本,既能強化鞏固知識,也能促進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學生可以把對微課的學習放在課前或者課后來進行,而在課堂上可以專注于一些關鍵問題的討論與研究,通過與同學進行小組合作的形式,加強與小組成員的交流和溝通,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升華,因此它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微課的出現,無論對學生還是教師,都是一次大變革,它促成學生的自主學習,也促進教師自我成長與發(fā)展。用供給側改革的思維審視課堂教學,改革洶涌而來,我們唯有積極參與其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方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改革,我們仍在
路上。
參考文獻:
[1]蘇誠.演繹加減乘除 提升教學品質:談高中政治教學的“供給側改革”[J].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參考,2017(2).
[2]李勤.改革課堂供給側 提升教學有效性[J].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參考,2017(1).
[3]吳奇.“等不得”與“慢不得”:也談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師供給側改革[J].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參考,2017(4).
作者簡介:秦燕,女,職稱:中學政治一級教師,就職于中山市第二中學。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