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不斷迅猛發(fā)展的背景下,傳統(tǒng)初中生物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現(xiàn)代教學的要求。對于剛剛跨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只是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學生在對初中生物的學習中無法完全理解課堂教學中教授的知識,這種現(xiàn)象造成學生沒辦法全身心的投入教學學習中,對教師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學生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都形成了阻礙。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育教學
生物學知識是一門具有抽象性和理論性的學科,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喪失學習的興趣。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于人才的需求不再是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學生需要更多的體驗學習的過程。初中生物教學不僅是要求掌握相應的生物理論知識,更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能力。需要教師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參與教學的機會,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效果。
一、 初中生物課堂的現(xiàn)狀
(一) 教學模式單一
在傳統(tǒng)教育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一直占據(jù)著主體地位,在教學中仍然是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性較差,無法參與進教學中,對學習的熱情不高。并且教師在課堂上往往不能組織學生有效的溝通交流,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二) 知識點過于抽象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學科本身具有大量的抽象概念,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教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生物學是門實驗性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對于生物實驗也是講實驗,對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不能用生物實驗來鞏固,對學生的操作技能的訓練是一種阻礙。學生在學習中只能關注實驗的表象,無法體會實驗過程中所包含的知識與原理。
(三) 教學評價片面
現(xiàn)在對生物教學的評價仍然停留在通過對學生的檢測,用學生的成績來定論,片面的注重學生的分數(shù);對生物實驗的評價則是依靠教師對學生實驗操作的觀察,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標準,導致學生的成績參差不齊。在教學中不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逐漸喪失了生物知識學習的積極性。
二、 改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 培養(yǎng)學生興趣,提高學生主動性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最好方法。想讓學生投入到生物教學的學習中去,教師需要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從而改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實踐融入教學中,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只有在實踐教學活動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教學中的實踐活動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相對有效的方法。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體會生物學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生物知識。
例如:以日常生活為例,在炎熱的夏天,人體在植物的陰涼下比在太陽照不到的房屋里感覺要涼快,身體舒適度也要好得多。這就可以運用生物學知識來進行解釋。植物在進行蒸騰作用時,其自身會蒸騰出大量的水分,這些水在蒸發(fā)成為水蒸氣的同時,又會吸收大量的熱氣,就將植物周圍的熱量都帶走了,所以人體就會覺得非常的涼爽了,這也證明了生物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二) 創(chuàng)設不同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可以在生物課堂上用一些簡單易懂的材料,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學,激發(fā)學生對教學的思考。在課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課外活動實現(xiàn)學生自主性發(fā)展。在生物課堂上,每一節(jié)課都需要教師精心準備設計,盡可能符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對生物學具有探究心理。
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的第三節(jié)內(nèi)容為例,這一章節(jié)內(nèi)容的“開花和結果”,是被子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階段。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找一些花的實物,再以不同的花的圖片或是各個時節(jié)植物的形態(tài),對學生設置問題:花的主要結構是什么?花的傳粉過程是以什么形式?花與果實和種子之間的關系?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教材中花的結構圖,讓學生對比花的實物來認識花的基本結構和重要結構,加強教學內(nèi)容的直觀性。而對于傳粉的過程以及果實的形成,教師可利用動畫展示,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
(三) 利用多媒體教學
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將微觀抽象的生物學知識以圖片或是視頻的方式直觀的呈現(xiàn)給學生。
例如:在學習細胞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圖片的方式,將微觀世界中的細胞的結構呈現(xiàn)出來。還可以利用視頻,以動態(tài)的方式呈現(xiàn)出細胞是如何分裂并產(chǎn)生新的細胞的,還可對學到的知識進行拓展,醫(yī)學中癌細胞是怎樣在人體內(nèi)分裂與擴散的。通過這種方式既加強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認識,增加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記憶,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學不只是為了學生能夠取得良好的成績。更要求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提升,讓學生更好地去接受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并將這些理論知識應用在身邊的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思考、創(chuàng)新、動手等能力,為學生將來更深層次的學習打好基礎。讓學生主動參與進學習中去,體會到學習的魅力,在愉快的氛圍里主動學習。
參考文獻:
[1]修妍偉.初中生物實驗探究教學策略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6(02):96-97.
[2]巫新鳳.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02):44-45.
作者簡介:
王露,安徽省阜陽市,安徽省臨泉縣土陂鄉(xiāng)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