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zhì)教育的形勢下,初中勞技課程作為形成并提高學生技術修養(yǎng)的一門綜合性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通過創(chuàng)新性的“生本教學”的教學方法,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本文以航模制作課程為案例,淺談生本教學理念在初中勞技課中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勞技;航模制作;生本教學
生本教學是真正做到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一種教育。其最大特點是突出學習,突出探究,突出合作,所以很符合初中勞動技術課本身的教學特性。本文以航模制作課程為案例,淺議生本教學在初中勞技課中的作用。
1 生本教學在初中勞技教學中的作用
生本教育課堂是一種新模型的教學課堂形式,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人作用,規(guī)定每堂課教師的講話時間不要超過十分鐘,這種教學模式特別適合初中勞技教學。教師在上勞技新課的時候,可以采用多種積極的導入方式導人新課,從而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的興趣。
2 航模制作步驟簡介
學校開設木工課程,制作模型飛機成了課程的一部分內(nèi)容,既達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制作技能的目的,又為參加航模比賽作好了鋪墊。針對木質(zhì)彈射機模型,教師講解如何制作。教師首先讓學生熟悉材料和部件之間的搭配關系。在學生做出正確回答之后,教師再要求學生觀察木質(zhì)彈射機尺寸圖,試著讓他們描述模型飛機是怎樣制作出來的。
教師與學生共同總結航模制作步驟:
①測量(認真)②切割(仔細)③打磨(用心)④組裝(合作)。
針對這一步驟,學生在動手制作的時候可以按一個步驟,把每一個部件做出來;也可以從一個部件著手,按每一個步驟制作出來。以下是從一個部件著手按每一個步驟制作的。
1)機身:按制作圖解上的說明測量標記機身,然后按要求打磨機身。
2)機翼:按照要求從木板上截取五邊形的機翼,然后按要求進行打磨。3)在打磨完成之后做翹翼模型飛機時,機翼要向上折起一個角度,兩側機翼與水平面的角度在15°-25°之間。
4)尾翼:按要求組裝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
3 “生本教學”在航模制作課程教學中的實踐
3.1.布置課前作業(yè),激發(fā)起學生學習主人翁的意識
初中勞動技術課需要學生動手制作一些勞技作品,需要學生帶好制作該作品所需的合適工具,部分學生往往會漏帶或者不帶工具和器材,從而游離在勞技教學的課堂之外。為了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加到勞技教學中來,教師可以嘗試在教授勞技新課前布置作業(yè)。在教授航模制作新課前布置作業(yè),主要內(nèi)容有:
第一方面:航模制作工具的準備,并且研究這些航模制作工具會具體被運用在航模制作過程中的哪幾個步驟中。
第二方面,要學生準備航模制作材料,通過航模制作材料的準備,熟悉航模制作材料的大體性質(zhì)。
第三方面,要學生研究一下即將制作的航模的結構和大體的制作原理以及方法,看有什么地方可以進行創(chuàng)新和可以進行改進等等。
如,教師在教授航模制作課程時通過布置課前作業(yè),讓學生課前仔細觀察研究模型,并在課堂上請學生結合模型來分析飛機的結構特征。這時候,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總結出它由五部分組成的,即機身、機翼、尾翼、起落架和發(fā)動機。然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討論各部件的作用。在學生討論后,教師再通過正確引導和學生一起總結出飛機各部件的作用。
3.2.轉(zhuǎn)變課堂角色,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初中勞技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體現(xiàn)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在航模制作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匯報自己課前準備的心得收獲,一來可以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二來可以知道學生對航模各種知識點掌握的情況,以便上課引導有的放矢,突出重點;三來能讓學生覺得課前預習很重要。
3.3.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
在上航模制作課時,教師先強調(diào)安全操作,然后將學生進行分組操作,向?qū)W生示范打磨動作。而模型飛機的組裝是這次活動的重點,在每組學生進入組裝環(huán)節(jié)時,強調(diào)標準要求:
⑴端正。以機身為對稱軸,機翼、水平尾翼左右對稱
⑵兩平。機翼后緣與水平尾翼后緣平行,機翼前緣與水平尾翼前緣平行
⑶三垂直。垂直尾翼與水平尾翼垂直,機身與垂直尾翼對齊,機翼后緣、水平尾翼后緣與機身垂直
⑷牢固。粘接牢固。
在制作模型前,先對已經(jīng)成形的飛機模型進行觀察,學習其他同學制作模型的優(yōu)秀之處,而對于不足之處需要小組討論,加以改進。這不但能使學生的模型飛機達到最佳的效果,更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集體合作意識。
通過在航模制作課中運用生本教育的理念,可以讓每個學生都有話說,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獲,能將勞技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教師是傾聽學生討論的組織者、傾聽學生發(fā)言的引導者,并且在學生掌握已知知識、掌握已知能力的基礎上進行點撥,讓學生的思維火花進行碰撞,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題項目:勞技課程基地建設探索思考
參考文獻
[1] 杜開春.在初中勞技教學中實踐“生本教育”理念.中學教學參考,2012(21)
[2] 吳楨.初中勞技課中研究性學習模式的探索.中學教學參考,2014(15)
作者簡介:
顧敏娟,1974年出生,女,江蘇無錫,本科,中學一級,勞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