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小燕 張冬梅
【摘要】 目的:研究在剖宮產瘢痕妊娠中初次清宮治療失敗產婦的危險因素。方法:研究樣本選自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剖宮產瘢痕妊娠產婦,兩組產婦均采用初次清宮治療,其中對照組產婦為初次清宮治療失敗產婦,觀察組產婦為初次清宮治療成功產婦,對比兩組產婦危險因素。結果:觀察組產婦剖宮產次數(shù)(次)、停經(jīng)天數(shù)(d)、孕囊直徑(cm)、孕囊距漿膜層距離(mm)、周邊血流(RI)與對照組產婦組間差異顯著(P<0.05),年齡(歲)、孕次(次)與對照組產婦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產婦與對照組產婦預后生活質量精神評分、軀體評分、社會評分、活力評分、情感評分、生理評分、認知評分、總體評分等各項指標組間差異顯著,其中觀察組較為優(yōu)異(P<0.05)。結論:在剖宮產瘢痕妊娠中初次清宮治療失敗的危險因素主要是經(jīng)次數(shù)、孕囊直徑、孕囊距漿膜層距離、周邊血流,與產婦孕次、年齡無關。
【關鍵詞】 剖宮產瘢痕妊娠;初次清宮治療;治療失??;危險因素
剖宮產瘢痕妊娠指的是在妊娠過程中,受精卵著床在產婦的子宮上次剖宮產切口處,從現(xiàn)代病理學分析,剖宮產瘢痕妊娠主要分為內生型與外生型[1],其中內生型指的是產婦孕囊朝著其宮內的方向生長,而外生型則指的是孕囊朝著產婦宮外的方向生長。在臨床治療中一般采用清宮治療,而剖宮產瘢痕妊娠初次清宮治療經(jīng)常出現(xiàn)失敗情況,筆者在匯總臨床治療經(jīng)驗基礎上對其危險因素進行研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樣本:本院60例剖宮產瘢痕妊娠產婦。研究時間: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分組方式:兩組產婦均采用初次清宮治療,其中對照組產婦為初次清宮治療失敗產婦,觀察組產婦為初次清宮治療成功產婦,每組30例?;举Y料:對照組產婦年齡為22~37歲,年齡均值為(26.1±0.3)歲;觀察組產婦年齡為21~38歲,年齡均值為(26.2±0.1)歲。兩組產婦從一般資料方面分析,差異不構成統(tǒng)計學標準(P>0.05)。
1.2方法
所有產婦均采用清宮術進行治療,在超聲引導下進行治療,給予產婦常規(guī)消毒鋪巾,并且將窺視器放置于產婦陰道內,然后采用宮頸鉗將產婦宮頸進行鉗夾,采用5號小軟管進入產婦宮腔,吸盡產婦孕囊以及相關的組織。在手術過程中的吸氣壓力不能超過400mmHg,避免由于壓力過大而造成產婦子宮穿孔。如果產婦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大量流血時間,則需要立即給予產婦陰道填塞、宮腔填塞等治療方式。
1.3觀察標準
1)生活質量(精神評分、軀體評分、社會評分、活力評分、情感評分、生理評分、認知評分、總體評分);2)危險因素(剖宮產次數(shù)(次)、停經(jīng)天數(shù)(d)、孕囊直徑(cm)、孕囊距漿膜層距離(mm)、周邊血流(RI)、年齡(歲)、孕次(次)。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研究。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以t值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以χ2檢驗。當P<0.05時,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危險因素
觀察組產婦剖宮產次數(shù)、停經(jīng)次數(shù)、孕囊直徑、孕囊距漿膜層距離、周邊血流與對照組產婦組間差異顯著(P<0.05),年齡、孕次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生活質量
觀察組產婦與對照組產婦預后生活質量精神評分、軀體評分、社會評分、活力評分、情感評分、生理評分、認知評分、總體評分等各項指標組間差異顯著,其中觀察組較為優(yōu)異(P<0.05)。見表2。3討論
相對于其他婦產科疾病而言,剖宮產瘢痕妊娠屬于一種比較罕見的疾病,從以往本院的臨床治療經(jīng)驗上看,由于其發(fā)病率較低我們對其了解較少,另外還由于該疾病的臨床特異性較低,因此一般默認將其與流產與妊娠細胞腫瘤等癥狀混淆,在臨床診斷中經(jīng)常將其誤診。隨著近年來該病發(fā)病率逐漸增高,才對其有著更高的重視[2]。該病產婦一般不會出現(xiàn)任何不是,但是在早期調查當中,有部分產婦會出現(xiàn)早期流產以及異位妊娠事件,產婦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陰道流血與腹
根據(jù)臨床病例分析,剖宮產瘢痕妊娠的發(fā)病危險因素一般被認為與剖宮產次數(shù)、停經(jīng)次數(shù)、孕囊直徑、孕囊距漿膜層距離、周邊血流、年齡、孕次等因素有關,但是根據(jù)臨床分析發(fā)現(xiàn),該疾病危險因素為剖宮產次數(shù)、停經(jīng)次數(shù)、孕囊直徑、孕囊距漿膜層距離、周邊血流,而通過對其孕次與年齡分析,發(fā)現(xiàn)并無顯著聯(lián)系。
觀察組產婦剖宮產次數(shù)、停經(jīng)次數(shù)、孕囊直徑、孕囊距漿膜層距離、周邊血流與對照組產婦組間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產婦與對照組產婦預后生活質量各項指標組間差異顯著,其中觀察組較為優(yōu)異(P<0.05)。
在李英等[3]研究中,將80例剖宮產瘢痕妊娠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產婦均采用清宮治療,其中對照組40例產婦為治療失敗產婦,而觀察組40例產婦為治療成功產婦,治療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產婦剖宮產次數(shù)、停經(jīng)次數(shù)、孕囊直徑、孕囊距漿膜層距離、周邊血流與對照組產婦組間差異顯著(P<0.05),年齡、孕次無顯著差異(P<0.05)。以此證明,在剖宮產瘢痕妊娠中初次清宮治療失敗的危險因素主要是經(jīng)次數(shù)、孕囊直徑、孕囊距漿膜層距離、周邊血流,與產婦孕次、年齡無關。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在剖宮產瘢痕妊娠中初次清宮治療失敗的危險因素主要是經(jīng)次數(shù)、孕囊直徑、孕囊距漿膜層距離、周邊血流,與產婦孕次、年齡無關。
參考文獻
[1] 吉文倩,何娟,劉亞敏,等.甲氨蝶呤兩種給藥方式聯(lián)合清宮術治療剖宮產瘢痕妊娠的療效比較[J].中國藥房,2017,28(24):33803383.
[2] 胡喬飛,李長東,陳素文,等.不同手術方式治療剖宮產瘢痕妊娠術后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變化趨勢[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6,96(29):23322335.
[3] 李英,張坤,韓勁松,等.腹腔鏡雙側子宮動脈阻斷聯(lián)合宮腔鏡妊娠病灶清除治療剖宮產瘢痕妊娠[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7,17(03):21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