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
隨著教育理念的進步和經濟水平的提升,學校體育的發(fā)展也突飛猛進。從“一球一堂課”到現(xiàn)在的人手一球,從之前的無器材、少器材到如今器材豐富、引進多樣器材,從之前的“人人都是體育教師”到現(xiàn)在的專職體育教師,學校體育和體育教師的重要性日漸凸顯。當下,體育教師又面臨新的挑戰(zhàn),“一校多品”的蓬勃發(fā)展,各類體育社團的開設、涉及面較為廣泛的體育教師基本功競賽等都對體育教師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筆者所在學校從最初的“一校一品”項目——游泳開始,經過多年的發(fā)展,逐漸形成了由一年級健美操、二年級輪滑、三年級擊劍、四年級足球、五年級游泳、六年級籃球組成的校本特色體育課程體系。學校還利用下午的陽光活動時間,開設了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摔跤等10余種體育社團,大部分的社團都由體育教師兼任。為應對發(fā)展趨勢,校領導積極組織體育教師開展校本體育特色項目課程的技能培訓,以期在迅猛發(fā)展的體育課程改革熱潮中永立潮頭。
一、培訓實踐的規(guī)范化
筆者所在學校為培訓活動制訂了完整的領導機制、合理的實施方案和完善的考評制度。
1.完善的領導機制(表1)
2.項目和時間的合理安排(表2)
培訓活動以一年為一個周期,每年安排2個項目,難度較大的項目一年內只安排一項,并根據教師的課務,每周安排2次培訓。如,在2015-2016學年,首先安排輪滑培訓,每周的周一和周五第一節(jié)課進行培訓。由于教師在年齡結構和身體條件上存在差異,所以在項目的選擇上也有所區(qū)分。具體操作根據年齡劃分:25歲以內教師,6個項目中必須至少選擇5項;25~35歲至少選擇4項;35歲以上至少選擇3項。
3.合理的考評制度
針對培訓活動,筆者所在學校由部分領導組成考評小組,對培訓結果進行最終的評價。評價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技能的掌握情況,一部分是教學效果的情況。如輪滑,技能要求:能自如完成2圈500m滑行,會做4項花樣動作的為優(yōu)秀;能自如完成2圈500m滑行,會做1項花樣動作的為良好;能完成1圈250m滑行,不會花樣動作的為及格。教學要求:能安全上完課程,課堂秩序良好,教學效果明顯的為優(yōu)秀;能安全上完課程,課堂秩序較好,教學效果較好的為良好;能安全上完課程,課堂秩序一般,教學效果一般的為及格。經過一個周期的培訓,根據最終考核結果,學校給予一定的獎勵。
二、培訓方式的多樣化
1.教與學同步進行
教師技能培訓的最終目的是將所學技能傳授給學生,所以在培訓的過程中,不只是學習技能,更重要的是學習基本的教學方法,將專職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與大家分享,讓接受培訓的教師少走彎路。如,在輪滑培訓時,專職教師會從穿、脫護具開始講授,因為對教師來說,穿、脫護具較為簡單,但是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則比較困難。在教授技能的同時,培訓教師更多的是在不斷地提示如何正確地保護自己,這些都是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教與學的同步進行就是要求教師不僅要學會技能,更要學會傳授技能的方法。
2.練與賽相輔相成
練習和比賽是學習技能的2個主要途徑,以賽代練,以練促學,練、賽相輔相成,相互配合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如,擊劍,這是一項學校體育新興項目,大部分教師都沒有接觸過,所以要安排相對長的時間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教練會經常組織團體比賽,分組對抗,這不僅是對技能學習情況的一個檢驗,同時,可以讓教師對很多技術的攻防技擊含義有更深入的了解。比賽的開展對教師“情感目標”也是一次提升。在進行團體比賽時,每名教師在比賽的過程中都全力以赴,大汗淋漓。教師們從比賽中找到激情,重溫久違的比賽感受,同時也體會到了團結協(xié)作的力量,提升了團隊凝聚力。
3.跟與帶完美契合
日常的培訓與學習是對校本體育特色課程的初步了解,如果要對項目有進一步的提升,僅僅依靠幾十次的培訓必然是不夠的。筆者所在學校的各個特色項目都有對應的訓練隊,訓練隊通常由某個項目專業(yè)性較強的專項教師負責訓練。參加培訓的教師根據自身實際,在一段時間內選擇一個項目跟隊訓練,從而達到提高自身技能的目的。一段時間的跟隊訓練之后,受訓教師嘗試著帶隊訓練,進一步了解項目的特點和教學的方法。如,教師跟隨籃球競賽隊一起參加訓練,與學生一起練習,學習基本技能和訓練方法,一段時間后,教師可以開始嘗試帶基礎隊伍訓練。
三、追求實效的漸進性
體育教師特色項目校本培訓的主要目的是“授之于學生”,為了達到安全有效的效果,學校領導并沒有急于讓教師們迅速進入課堂,而是循序漸進地實施。
1.“新手”見習階段
俗話說:站上講臺易,站穩(wěn)講臺難。每名教師在入職前或者入職之后的一段時間里都會經歷一個見習期,見習期間還會有師傅從旁指導。筆者所在學校在培訓之后也為“新教師”安排了“師傅”和一段時間的見習期,并組織受訓教師集體聽課、備課。首先是聽“師傅”的課,通過觀察專項教師的上課過程,了解某項校本體育特色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然后受訓教師根據給定的內容獨立備課、上課,“師傅”和其他受訓教師聽課,課后“師傅”和其他教師指出優(yōu)點與不足,以提升“菜鳥”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2.獨自上課階段
經過一個階段的見習期后,教師們開始嘗試進入獨自上課階段,這是一個比較敏感的階段,因為教師對所學項目的技術并不能做到駕輕就熟,尤其像輪滑這種存在危險性的項目。所以,這個階段“師傅”依然會定期對“新手”教師進行課前檢查備課、課中輔助教學、課后解決問題的幫助,以促進“新手”教師快速成長。
3.“多次回爐”階段
在習得一項新的技能后,將其融會貫通后傳授給學生,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的過程。教師雖然已經經過了前2個階段的磨煉,但是學校依然會定期組織教師“回爐”,進行技能的再培訓,進一步夯實各項目的技術,并對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組織大家共同討論,以達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如今,筆者所在學校已經完成了其中幾個校本體育特色課程的培訓,教師們初步掌握了相應技能,并具備了獨立完成教學的能力。學校計劃在以后的培訓中進一步夯實校本體育特色課程技能的基本功,并在此基礎上拓展更多的項目,讓體育教師們在以后的競爭中始終不落后、不過時,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迎接更大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