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wèi) 寧健 武麗霞
摘要:培養(yǎng)大學生“智商”和“情商”的同時,增強其“財商”的培養(yǎng),是社會的一種無形資產投資。筆者以《公司理財》課堂教學切入,通過樹立大數據理財思維、分解教學內容,調研、分析綜合的財務典型案例等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的融入理財教育,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高職辦學特色,實現(xiàn)培養(yǎng)一流優(yōu)質高職學生的目標。
關鍵詞:理財教育;公司理財;課堂教學
理財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只要你需要生活,在財務自由的保障下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打理自己的生活,就必須要學好理財這門課。目前大學生存在消費無計劃、投資無章法、沖動勝過理性等問題,這說明大學生理財教育欠缺。大學時期即是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把理財教育以專業(yè)基礎課或選修課的形式納入課程體系之中,積極普及理財知識,建構和諧校園的消費,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1]
《公司理財》是高校投資理財專業(yè)的核心骨干課程之一,是學生接觸到的沒有實務操作的專業(yè)課程,理論多、公式多、計算復雜是這門課的特點。要將理財教育與《公司理財》課程內容有的放矢地融和,實現(xiàn)專業(yè)教育理財體系化,為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打下基礎。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路徑實現(xiàn):
一、樹立大數據的理財思維
當下,大數據是海量處理數據的信息化技術,更是真正有價值的資產。在此背景下,這就要求未來的專業(yè)從業(yè)者面對海量的數據從采集、處理、分析都能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將真實、有效的價值數據信息提供給公司,用大數據的理財思維為公司提供智能、高效的管理方式。
二、建立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理財教育
(一)“理財認知”階段的理財教育
一個公司理財的好與壞,來自公司內部塑造的一種獨一無二的理財文化。在此階段,應當向學生舉出正反面素材案例,讓學生從潛意識中慢慢認識到:只有公司全員參與的理財,才能取得理想的理財效果。俗語講“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建議學生從生活費入手嘗試通過記賬的形式,發(fā)現(xiàn)自己的消費規(guī)律和特點,從而綜合進行消費分析和自我監(jiān)督,減少非必要性消費,使消費行為趨于理性,為自己個人財富規(guī)劃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理財目標”階段的理財教育
理財目標是公司財務活動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目前,對公司理財目標的認識主要有三種觀點:利潤最大化、資本利潤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潤最大化)和公司價值最大化。圍繞這三個目標分析各自的優(yōu)點和缺點,通過“傻子”瓜子的沉淪與“洽洽”瓜子的騰飛兩個案例的對比分析,讓學生懂得:理財目標所追求的是長遠目標、是公司價值管理的綜合體現(xiàn),它直接關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
(三)“理財方法”階段的理財教育
資金時間價值與風險價值是公司理財實現(xiàn)終極目標的左膀右臂,運用典故、案例講解分析,努力讓學生在掌握單利與復利、年金、現(xiàn)值與終值等概念的基礎上,計算資金時間的價值,并結合身邊“校園貸款”、“裸貸”、套路貸“”等活生生的事件,告誡同學:“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天上不會掉餡餅”,收益與風險永遠在一起的道理,不要為了一時的虛榮和不正確的價值觀,虛度光陰毀了自己最美好的時光。
(四)“理財內容”階段的理財教育[2]
1.資金籌集階段 資金就是公司的“血液”,當公司出現(xiàn)“缺血”時,會影響公司的正常運轉,這里需重點解讀會計恒等式,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帶領學生認識資金來源于自有和借入兩個渠道,要學生認識到:父母出錢給予的學費就是學生的籌資,籌資是有代價的,從父母那里的籌資不能看做是所有者權益,而應當是認識到是負債,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懂得籌資的不易,學會感恩父母。假如,還想廉價使用信用的融資方式,那就需要從現(xiàn)在開始建立自己的信用,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逐漸可以做到信用籌資零成本、零風險。
2.資金投資階段
投資是一項有目的有收益的決策,無論是實體的項目投資還是虛擬的證券投資,都需要前期的調研、可行性分析、預算;中期的評價、再測算;后期的反饋等工作,組合成完整體系才得以實現(xiàn)。這里需告誡學生:投資不是“頭腦風暴法”,也不是“民主集中制”,更不是“人情關系法”,投資有著嚴格的程序、原則,不能為了私利,坑蒙拐騙,把理財價值拋在一邊。針對實體投資,讓學生進行實體店的投資社會調查,寫出調查報告,為未來自己創(chuàng)業(yè)投資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自己的銀行卡,“玩轉”網上銀行的活期轉定期、自動續(xù)存、零存整取、匯款等業(yè)務功能進行實踐,適當嘗試用手機銀行投資金融機構理財產品或者風險相對較低的如基金定投等金融產品。通過理財實踐培養(yǎng)學生理財的基本技能,為未來對閑置資金運作奠定基礎。[3]
3.資金收益分配階段
收益分配是資金經過一個循環(huán)后的歸宿,但必須告誡學生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微企業(yè)、私營經營者,要形成“按勞分配”的局面,收益的分配就必須按照先國家后集體和個人、先交稅后補虧、先積累后分配的原則和程序進行。如果有借入資金,第一時間先歸還債權人的資金,養(yǎng)成“言必信,行必果”的行為習慣,堅信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是立身、立業(yè)之道;如果有投資者的資金,按照“一諾千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原則兌現(xiàn)承諾,從收益分配中學會理財中“人聚財散”的道理。
4.資金營運階段
資金的使用不能忽略營運中的現(xiàn)金、應收賬款以及存貨的管理。每一項資產的狀態(tài)都會影響公司資金的正常運轉。對于現(xiàn)金,要強調“現(xiàn)金為王”的意義,要測算現(xiàn)金的需求量,保證公司整體的預算需求,預算既要實事求是又要結合實際,不能弄虛作假;對于應收賬款的管理,更要告誡學生“信用有價,更無價”的道理;至于存貨,明確市場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最佳經濟批量,如何確定最佳訂貨點,如何達到“零存貨“的境界。
(五)終結的理財教育
《公司理財》課程的最終落腳點在于對財務活動進行預算、控制和分析。為此可以通過綜合典型財務案例進行調研、分析、找出對策,用這樣的學習方法與未來的財務從業(yè)者一起共勉“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內涵精神。積極引導大學生預算在先,控制在中,不斷分析和調整自己的財務規(guī)劃。通過課堂教學的融入,逐步培養(yǎng)學生主動理財的意識和理財習慣,逐漸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理財觀,讓學生從課堂學習中逐漸形成應有的職業(yè)精神,為走向社會,進入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為提高公司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作出應有的貢獻。[4]
總之,以課堂教學為重點,強化學生理財意識是新形勢下一項重要任務。專業(yè)的理財教育不是一門課可以解決的,他需要一個更加完整的課程設計、專業(yè)體系、教學團隊。愿每一位專業(yè)教師能因勢利導的利用每一門可承擔特點,有的放矢地將理財的種子潛移默化地播撒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田,課堂改革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梁平.90后大學生消費行為研究與理財文化建構——以上海市部分高校為例[J].實證分析,2015(8):14-15.
[2]顏菲.“文化育人”與高職課堂教學的關系及融合策略[J].職業(yè)教育,2017(1):116-118.
[3]譚國娟.當代大學生理財教育淺析[J].新課程研究,2017(2):106-107.
[4]何苗,賀云.對大學生理財教育的幾點思考[J].教研2010,(6):28-29.
(作者單位:楊衛(wèi) 山西財貿職業(yè)技術學院財管系;寧健 山西財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會計系;武麗霞 山西財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