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帥
摘要:財政是經濟范疇與政治范疇相互交雜的問題,更是安邦治國的根本。本文將針對分稅制下的財政體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分稅制下財政體制改革的策略,以便高效地進行分稅制改革。
關鍵詞:分稅制;財政體制;地方財力
分稅制的主要內容便是保障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地位,是一種經濟分權時期的財政制度,明確中央與地方的財政收支責任是分稅制的核心內容。高效的發(fā)揮分稅制的效率,能夠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的長效發(fā)展。本文將針對分稅制下的財政體制改革及地方財力轉變進行詳細的研究。
一、分稅制下財政體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中央與地方出現財權事權“倒掛現象”
在我國分稅制改革之前,中央財政收入相對較少,隨著分稅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使得中央財政收入顯著上漲。分稅制改革前我國財政收入中,中央財政收入只占財政總收入的20%左右,自分稅制實施后,中央財政收入已經占到了我國財政收入的50%左右。但是從財政支出層面來分析,地方財政支出極大,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地方財政支出占全國公共財政支出高達80%左右,而中央財政支出僅占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20%左右,使得中央政府財政集中了大量的財政收入,而地方財政卻承擔著沉重的負擔,在這種財權上移、事權下放的財稅體制下,地方政府財政的“倒掛現象”已經成為當前分稅制下嚴重的問題。
(二)過度依賴土地財政
在分稅制實施過程中,我國公共財政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部門,使得地方政府及其缺乏財力。很多政府由于財政的壓力,不得不將財政的目標轉移到土地財政中。近年來,房地產行業(yè)正在如火如荼的發(fā)展,土地財政便成為地方政府財力的主要來源,據統(tǒng)計,很多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中50%以上都是依靠土地財政作為財政來源[1]。長久以來,我國地方政府財政收支失衡都是嚴重而普遍的問題。并且,中央與地方的財權事權失衡,使得地方政府財政長期處于緊縮狀態(tài),資金困難已經成為地方政府長期面臨的難題。與此同時,由于很多地方官員急近功利,往往會犧牲公共利益來保障地方GDP政績,使得地方土地財政愈演愈烈。
(三)地方債務風險嚴重
我國地方債務風險,為地方財政帶來了及其嚴重的壓力。據調查,當前國際市場已經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進行關注。國際市場認定我國地方政府可能面臨著潛在的債務危機,事實證明,我國地方政府債務規(guī)模已經超出了10萬億元之多。當前我國政府債務極多,多個省市政府性債務增長率極高。我國很多地方政府已經進入了一個“拆東墻補西墻”的惡性循環(huán)過程中。同時,地方政府的債務利息極高,每年連本帶利需要償還的資金達幾萬億元之多?!额A算法》明確規(guī)定,地方政府不允許發(fā)債,債務壓力最終會轉移到中央政府財政部門。但是,最終的債務還是由廣大納稅人來買單,對社會帶來了及其嚴重的負面影響。
(四)轉移支付制度存在不科學性
轉移支付制度是在分稅制之后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財政制度,其內容主要為一般性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稅收返還。在三種轉移支付內容中,真正能夠實現正面均等化的轉移支付制度只有一般性轉移支付。當前我國一般性轉移支付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比重仍然相對較低。我國一般性轉移支付占比為50%左右,但是法國轉移支付占比則高達90%,澳大利亞則為80%以上。當前我國中央的財政收入中,政府更加傾向于將財政收入利用一般轉移支付手段分撥給地方政府。但是,我國轉移支付制度在形式上還存在一定的漏洞,當前專項轉移支付以及其分配執(zhí)行并沒有明確的規(guī)范,很多地方政府并沒有將專項轉移支付以及分配執(zhí)行的資金利用到切實的建設工作中,專項轉移支付以及分配執(zhí)行資金的利用率相對較低。
二、分稅制下的財政體制改革策略
(一)切實的規(guī)范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財權事權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做主,政府部門的主要職責就是“為人民服務”。由于當前分稅制中市場與政府職權的分工并不規(guī)范,沒有明確的劃分,使得政府在行使其服務職能時,效率相對較低[2]。長久以來,政府部門的財權與事權并不對稱,所以各級政府部門應該積極的明確自身的職能范圍,切實的轉變以往大包大攬的工作形式,積極的將一定的公共內容交給市場,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優(yōu)勢。將政府職能轉向教育、社會保障等內容中去,充分的發(fā)揮政府的服務職能。
積極的明確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財權事權,針對財政以及責任進行詳細的規(guī)范劃分。當前我國各級政府,由于并沒有明確各級的財權事權,導致了各級政府之間的責任推諉,很難發(fā)揮分稅制改革的效率。我國各級政府部門應該積極的借鑒發(fā)達國家的經驗,針對我國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制定明確的財權事權劃分。積極的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填補我國財權事權劃分的空白。例如,德國以及美國在基本法中都針對各級政府的財權以及事權劃分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切實的建立財權事權劃分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使政府財政支出以及相關的權利行使有一定的法律保障,切實的體現我國法治社會的優(yōu)勢,保障分稅制實施的效率。
(二)科學的劃分中央與地方的稅種
積極的針對我國稅種進行改革,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稅制改革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營業(yè)稅已經改革為增值稅,這一舉措彰顯了我國稅制改革的科學性和先進性。積極的針對中央政府稅種與地方政府稅種進行明確的劃分,明確各級的職責。中央政府應該積極的在財權劃分中進行放權,將一定的解釋權、稅率確定權、稅種開征與停征權給予地方政府,實現“一級政權、一級財權、一級預算”。
增值稅的改革推動著其他稅種的調整,若在營業(yè)稅改革為增值稅的情況下,其他稅種不進行積極的改革,會導致稅收嚴重減縮的情況發(fā)生。政府部門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的將共享稅中的增值稅提升比例,在促進地方稅體系建成的同時,保障各級政府的財力,切實的明確各級的職責。
(三)規(guī)避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土地財政已經成為我國地方財政的主要依靠,可以說土地財政有利有弊,在房地產行業(yè)發(fā)展良好的前提下,土地財政便會成為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房地產行業(yè)進入蕭條期,則地方的債務償還能力便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為了切實的調整地方政府過于依賴土地財政的弊端,財政專家已經提出將土地稅收改變成房產稅,能有效的控制房價,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
想要切實的規(guī)避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其根本便是優(yōu)化政府收支結構[3]。以土地財政為突破口,以房產稅為途徑,切實擺脫地方政府對土地稅務的依賴,積極轉變地方政府的職能,限制地方政府干預市場中的競爭性活動,才能有效的規(guī)避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阻止“賣地財政”的不良行為。
(四)建立健全轉移支付制度
積極的減少專項轉移以及分配執(zhí)行在轉移支付制度中的比例,進一步擴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制度的比重,是我國科學轉移支付制度的重要內容。針對轉移支付制度的實施,應該建立嚴謹的、針對轉移支付制度的審批與監(jiān)督部門,完善轉移支付制度的審計監(jiān)察,切實的保障專項轉移支付以及分配執(zhí)行的利用率。積極的倡導一般性轉移支付,通過有效的改革,確保轉移支付資金利用的公開性與透明性。
借鑒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根據我國中央政府部門以及地方政府部門的實際情況加以糅合,積極發(fā)揮轉移支付制度的有效性。當前很多發(fā)達國家的轉移支付制度都是利用縱橫交錯的方式,當前我國轉移支付工作,相對更加注重縱向形式。縱橫交錯的轉移支付方式,很大程度上幫助落后地區(qū)解決了財政壓力問題,有利于實現我國各個地區(qū)之間的共同發(fā)展,保障我國長期穩(wěn)定的發(fā)展。切實的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建立適合我國發(fā)展的轉移支付制度模式,切實的完善我國轉移支付制度。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有效的針對分稅制下的財政體制進行改革,能夠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穩(wěn)步發(fā)展。當前我國分稅制下的財政體制中,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出現了嚴重的財權事權失衡現象?!暗箳飕F象”嚴重使得地方政府過于依賴土地財政,地方債務風險嚴重以及轉移支付機制不科學等問題,嚴重的影響了分稅制的有效實施。想要切實的發(fā)揮分稅制的效率,就應該明確的規(guī)范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財權事權,中央與地方的稅種進行合理規(guī)劃,積極的針對地方財政結構進行優(yōu)化,健全轉移支付制度,提升地方財政稅收的科學性,體現分稅制的高效性與先進性。
參考文獻:
[1]張垚.分稅制財政體制下地方稅改革研究[J].經濟論壇,2014(5):102-104.
[2]劉玲玲,馮懿男.分稅制下的財政體制改革與地方財力變化[J].稅務研究,2010(4):12-17.
[3]劉一衛(wèi).分稅制條件下地方財政體制改革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
(作者單位: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涼城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