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萍
摘 要: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只有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于課內及課外增加閱讀量,提升閱讀興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后期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2-01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2.081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內和課外狠抓閱讀教學,為學生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
正如法國三大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所指出的那樣,讀書能夠使人心明眼亮。喜好閱讀的人,其生活將變得十分充實,思想更為獨立。然而當前國內的學生家長以及教師在對待學生閱讀的態(tài)度卻是:當子女或學生閱讀課本時,其會表示贊許和認同,如若子女或學生所閱讀的書籍并非是教材或者是教學輔導類用書,則多數家長與教師則會加以禁止,認為在求學期間閱讀這樣的書籍對于子女或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提高毫無幫助。而一些學生在選擇課外閱讀書籍時,往往也會優(yōu)先挑選漫畫或是網絡玄幻小說。之所以學生會出現這種閱讀選擇,主要成因在于學生的年齡段和視野決定了其尚且不會辨別書籍的優(yōu)劣,僅僅是挑選一些能夠調節(jié)感官的書籍加以閱讀。有鑒于此,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定期利用班會時間或者是抽出一定的課上時間,向學生進行優(yōu)秀書籍的推介,并由每一位推介人向其他人說明書籍推介理由。在推介會上,教師應當和學生共同參與其中。
在講解完一個單元的知識內容之后,筆者均會組織書籍推介會或者是類似活動。同時,為了充分調動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其中,筆者要求班級學生按照學號依次進行書籍推介,每次推介會上可以允許三名學生登上講臺進行推介活動。如在第九冊第二單元學完之后,我們的推介會開始了,有的學生給大家推介了《海底三萬里》這本書,該生在推介詞中這樣說,我特別喜歡《海底小縱隊》這個動畫片,沒想到這本書要比這個動畫片還要好看,里面有很多探索大洋的點子,你看了就知道了。精彩度為五星!除了推介,我們還會討論,讓大家就自然主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鼓勵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并激發(fā)其敬畏生命、熱愛自然的情感。
考慮到不同的學生對于書籍本身或者是書籍的選擇都有著與其他人不同的視角,因此,筆者要求每次推介會上,作為推介人的學生應當不僅向其他同學介紹書籍內容,還應當將自己的閱讀體驗說出來,以便同其他同學進行閱讀體驗分享,如此將同步實現對學生綜合概括與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
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需要將課外閱讀設置在正式教學開始之前,組織開展課上同步閱讀活動,同時要課文學習后安排相關的課外閱讀,從而使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一)將課外閱讀設置在正式教學開始之前
此種設置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實現超前閱讀,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教師正式為其講解課文內容之前,便通過超前閱讀,實現對待學習課文內容歷史背景、人物關系的了解,而且還將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之中產生相應的問題,進而促使其帶著問題進入課上聽講狀態(tài)。
(二)組織開展課上同步閱讀活動
通過這種閱讀方式,將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實現更為深入的理解。如筆者在帶領學生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時,著重引導學生理解為何人民群眾對周總理有著如此深厚的情感,在學生感到疑惑不解時,教師便可以帶領學生閱讀相關文獻材料,從而達到幫助學生理解的教學目的。
(三)課文學習后安排相關的課外閱讀
學后閱讀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保持,有利于系統歸納對照,是課本知識的延伸。如:名著類的《赤壁之戰(zhàn)》《景陽岡》《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教材學完后的閱讀;名家類的《少年閏土》《貓》《春》《鳥的天堂》等教材學完后的閱讀;科普類的《意想不到的災害》《說明書三則》《21世紀的能源》等教材學完后的閱讀。
課外閱讀主要是學生自發(fā)的閱讀,可能會存在一些方法上的缺失,或者習慣上的弊病。為此,教師應該在課外閱讀中多傳授學生一些有效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此才能提高閱讀效率。
(一)幫助學生養(yǎng)成讀書筆記習慣
1.精讀和略讀。最為有效的查閱資料的方式,便是對書籍的略讀,當然,精讀亦是有必要的,因為通過精讀能夠領會到文章或書籍的精妙之處。2.讀、寫、批、劃、注。有的課外閱讀只限于讀,有的要寫讀書筆記、填寫周(月)讀書卡,有的需要在上面批一批、劃一劃,遇到疑難詞句,還要在查字典或請教別人后加上注釋。3.讀與背。在課外閱讀中獲得語言材料,這是語文課標對小學生提出的要求。尤其,當遇到一些語言優(yōu)美、內容精彩的句、段、篇時,又需要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將它們吟詠、甚至背誦下來。
(二)領會閱讀評價的技巧
閱讀活動是有效還是無效,需要進行評價。在評價之后,方才能夠提升閱讀的效度。因此,針對小學生閱讀方法論欠缺的問題,語文教師應當幫助其領會閱讀評價的應用技巧。
(三)閱讀應當具備一定速度
傳統閱讀方式在當下的社會中已經不合時宜,因此,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提高閱讀速度。比如,可以限時閱讀、比賽閱讀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
只有掌握了科學的閱讀方法,并且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才能在課外閱讀中汲取更多的精華,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對于任何一個階段的語文學習而言,閱讀都是最關鍵的,最基礎的內容。希望本文的論述能為廣大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提供一些參考,從而抓好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
[1] 張倩. 插上閱讀的翅膀暢游書海——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 2017(2).
[2] ? ?孫萍. 課外閱讀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小學生課外閱讀問題調查分析[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