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寫前指導和寫后評價兩個方面,對比和分析了兩節(jié)同課異構(gòu)的初中英語寫作課,旨在探索如何合理利用seewolink軟件發(fā)揮學生在寫作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在體驗中提高寫作能力,優(yōu)化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seewolink;寫作教學;對比分析
【作者簡介】呂海龍,浙江省寧??h躍龍教育集團黃壇中學。
雖然信息技術(shù)已經(jīng)慢慢滲透到初中英語教學中,但許多教師對信息技術(shù)的使用存在一些誤區(qū)。他們認為只要在英語課堂上使用課件,就能體現(xiàn)信息技術(shù)在英語教學的運用。隨著中考作文比重的加大,英語寫作教學與評價一直是教師們研討的重點。但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們在寫前指導時,只是單一地依賴課件進行語言和結(jié)構(gòu)的呈現(xiàn);在寫后評價環(huán)節(jié),也以單向呈現(xiàn)為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未得到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度不夠,自然也限制了他們寫作能力的提升。本文將從寫前指導和寫后評價兩方面,對比和分析兩節(jié)同課異構(gòu)的初中英語寫作課,旨在探討希沃軟件(seewolink)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一、Seewolink軟件簡介
SeewoLink是一款基于WiFi網(wǎng)絡(luò),實現(xiàn)移動終端(手機)和PC端(電腦)之間互動的軟件。該軟件能實現(xiàn)移動端同步PC端桌面、移動端遠程操作PC、無線PPT演示、實物拍照展示、文件傳輸?shù)裙δ?。使用該軟件之前,需要在手機和電腦上分別下載安裝seewolink,打開后通過校園內(nèi)同一WiFi進行互聯(lián),再同時打開手機和電腦上的seewolink, 掃描PC二維碼,即可進行所示各項操作。
二、課例背景
1.課例內(nèi)容。本課是新標準英語九年級下冊Module 1 Travel的寫作課, 是本模塊的第三課時。學生在前兩課時的聽說課和閱讀課中,已經(jīng)對旅行話題積累了一定的語言儲備。本節(jié)課旨在引導學生能將之前所學自然準確地以書面形式輸出。
2.學情分析。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九年級兩個班的學生,學習基礎(chǔ)相近。步入初三,學生在課堂參與度和活躍程度上有所下降。旅行對他們而言不陌生,因此他們具備了較充足的素材。
3.授課教師描述。兩位授課教師來自同一城市的不同區(qū)域。A教師來自郊區(qū),教齡8年。B教師來自中心城區(qū),教齡10年。本文中教師A的課例稱為課例A,教師B的課例成為課例B。
4.教學目標。兩位授課教師均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1)能熟練掌握與旅行話題相關(guān)的目標語言lie in/be located in, be famous for/be well-known for, go to…by…/take a… to, so…that, 定語從句,I think/believe/…that…, 感嘆句等;(2)能獨立起草關(guān)于旅行話題的作文初稿;(3)能在老師同伴的協(xié)作下,進行作文潤色。
三、兩個課例對比與分析
1.寫前指導。學生能否獨立習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是否已經(jīng)具備了本話題相關(guān)的語言儲備和謀篇布局的能力。因此在學生習作前,教師需要給予學生相應(yīng)的指導,其中包括與旅行話題相關(guān)語言的激活和寫作框架的指導。
(1)教學片段描述。在課例A中,教師呈現(xiàn)了自己去江西旅行的照片,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緊接著與學生分享了 “My trip to Jiangxi”。學生一邊讀老師寫的作文,一邊完成以下任務(wù):
1) The passage is written in the line of ________.
A. time B. places C. time and places
2) Find some adjectives &conjunctions;: eg. beautiful, fantastic(adj), and, so, (conj. )
3) Find complex sentences(復合句)
在完成上述任務(wù)后,教師引發(fā)學生思考“How do we write a passage about travel?”,并以tips的形式呈現(xiàn):
Tip 1: Make sure the tense youll use.
Tip 2: Use time or places to organize your article. Pay attention to your structure.
Tip 3: Use more words like adjectives and conjunctions.
Tips 4: Use some complex sentences if possible.
在課例B中,教師在課前播放關(guān)于travel的視頻,開門見山導入話題:“Do you like traveling?”,并繼續(xù)追問“Have you had a great trip?”。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談?wù)勛约旱穆眯?,并鼓勵學生相互提問,了解同伴的旅行。
1) Where did you go?
2) When did you go there?
3) Who did you go with?
4) How did you go there?
5) What did you do there?
6) How did you feel?/What did you think of the trip?
在學生提問的同時,借助seewolink白板中的聚光燈功能,逐個突出疑問詞where, when, who, what, how在描述旅行時的作用。
從學生的旅行自然地過渡到教師本人的旅行。借助上一步歸納出的思維導圖,教師從location, places of interest, transportation, activities, feelings等方面介紹了自己的旅行,并滲透了寫作時要用到的目標語言。
:go to … by…= take a… by…
: lie in…/be in…/ be located in…
: be famous for…/ be well-known for…
. . . so…that…
The food that I like most is…
: I think/…that…
As far as Im concerned, …
How … the trip was!/ What a/an… trip it was!
在語言和結(jié)構(gòu)鋪墊到位后,教師呈現(xiàn)關(guān)于本次旅行的文章,并引導學生觀察和總結(jié)出文章結(jié)構(gòu):Beginning—Body—Ending。并借助seewolink批注中的記號筆功能, 讓學生更加明確各段落的構(gòu)成。至此,在seewolink軟件的輔助下,學生不僅明確了旅行話題的寫作框架,也掌握了寫作時需要用到的目標語言。
(2)教學片段分析。課例A中,教師先呈現(xiàn)篇章,讓學生從所給的篇章中去關(guān)注寫作線索,關(guān)注形容詞和練習以及復合句。雖然教師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但因為學生參與度不夠,不論是在語言儲備還是文本框架方面都顯得較為抽象。因此寫前指導的有效性不夠。
課例B中,教師在寫前指導方面更注重由淺入深,從詞組到句子再到篇章,層層深入,知識的生成更有效。在seewolink軟件的輔助下,學生在談?wù)撟约旱穆眯袝r,注意力被巧妙地引到了疑問詞where, when, who, what, how上面。而由此得出的思維導圖則在談?wù)摻處煹穆眯袝r,得到了真實的運用。Seewolink在文本框架生成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同于課例A,學生對作文內(nèi)容的體驗感知程度更甚一籌。記號筆的使用讓教師的課堂教學更真實,讓學生能更好地參與到梳理文本框架的環(huán)節(jié)中來。
2.寫后評價。英語課程標準強調(diào):“評價應(yīng)反映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積極作用。評價應(yīng)關(guān)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學習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和變化?!?/p>
(1)教學片段描述。在課例A中,教師因為考慮到借班上課,反饋學生的現(xiàn)場作文存在一定的難度,就將寫作環(huán)節(jié)略去,直接讓學生參與評價自己學生的多篇習作。教師先給出第一篇習作,并呈現(xiàn)中考作文評分標準,學生集體給這篇作文打分。
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潤色文本,鼓勵學生用上相應(yīng)的好詞好句。
這一環(huán)節(jié)之后,教師將全班分為5人一小組,每組抽取一個信封。每個信封中裝著來自教師自己班學生的一篇作文。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模式,評價作文。教師走入學生中去,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最后教師選取了兩組的作文進行投影,并讓學生匯報本組的評價結(jié)果和修正意見。
在課例B中,教師留給學生15分鐘左右的寫作時間。在作文反饋環(huán)節(jié),借助seewolink軟件的拍照上傳功能,將學生習作及時呈現(xiàn)到屏幕上。
并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對本文的批改當中。學生走到屏幕前,利用seewolink軟件記號筆,標注出語病并進行修改。其余同學若有不同意見則再次進行補充。
在完成糾錯后,教師詢問學生能否進一步美化這篇文章。學生們紛紛提筆寫下自己認為更優(yōu)美的語句或段落。教師則再次利用希沃拍照上傳功能,及時呈現(xiàn)學生作品。
(2)教學片段分析。課例A中,教師用事先準備好的學生習作代替學生的現(xiàn)場作文。學生參照中考作文評分標準給作文打分,并找出不足之處進行修正和美化。在學生對高分作文有了一定的概念后,教師以小組抽簽的方式,讓每組抽取一篇不夠完美的作文進行修改。這樣的活動設(shè)計雖然擴大了學生的參與面,但由于本節(jié)課自始至終學生都只是被動地在看,在改他人的文章,沒有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去真實地輸出文本,效果自然是不佳的。
課例B中,寫前教師已經(jīng)在語言和文本框架方面作了充分地鋪墊,學生在輸出環(huán)節(jié)便能水到渠成了。Seewolink軟件的使用則解決了傳統(tǒng)作文講評時存在的學生參與面不廣、反饋不及時和教師滿堂灌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現(xiàn)場作文利用拍照上傳功能呈現(xiàn)到大屏幕上,學生則可以利用記號筆功能充當老師批改同伴的作文。教師在引導學生糾錯的同時,也鼓勵學生美化作文,并通過及時呈現(xiàn)好句好段,讓學生在分享的過程中增加了寫作自信心、提升了他們美化自己作文的欲望。
四、結(jié)束語
Seewolink軟件在英語寫作課堂中的使用,不僅實現(xiàn)了高速實時傳輸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料,也使教師能方便地捕捉課堂生成的典型教學資源,同時也可予以保存,以便日后隨時調(diào)用。教師應(yīng)按照課堂需求,合理使用這一軟件。若過度依賴seewolink則會導致課堂不夠緊湊,影響課堂效率。由于seewolink增加了課堂的互動性,教師應(yīng)在課前對課堂作好預設(shè),以便應(yīng)對課堂的突發(fā)狀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浙江省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說明[Z].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17.
[3]梁蓉.注重英語作文評價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201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