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媛
摘要:小學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培養(yǎng),正確認知其身上的獨特性,結(jié)合語文科目自身的特征,把德育的理念貫徹到小學課堂之中,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加強師生關(guān)系的共進。語文是兒童在小學時期學習一切科目的基礎,是不斷發(fā)展中必備的基礎素養(yǎng)。本文將結(jié)合筆者多年小學語文教育經(jīng)驗,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做逐一深入闡述,為廣大教育工作者解疑答惑。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滲透德育;教學
小學是一個非常關(guān)鍵的時期,是兒童價值觀初步形成,性格逐漸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在國家新課改宣傳下,從小學開始大家越來越關(guān)注也越來越重視小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德育思想的培養(yǎng)已經(jīng)是當下社會各界關(guān)注的熱點,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思想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這個問題:
一、利用小學語文教材
小學生年齡較小心智還不成熟,所以對于小學教學主要是針對小學教材展開,如果給小學學生講的太少接觸的太少,那么小學作為學生打基礎的階段會讓學生知識面減少造成人生起跑線的后退;相反的,如果給學生講的太多,增加學生的授課內(nèi)容,那樣就會令學生負擔過重,小孩子承受壓力能力還不夠健全,這樣增加教材會讓學生在壓力過大下產(chǎn)生相反的教學效果,學生厭學或者完全不學也很有可能。相比之下,小學語文課本教材是國家針對該年齡段的學生指定的教學內(nèi)容,做過相關(guān)的調(diào)查研究是比較科學的教學內(nèi)容設定,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是利用教材教學的,那么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就要把握好利用好教材,在教材教學上找到學生德育的切入點。
例如,在小學課文中有一篇有名的文章,是老舍寫作的《古井》,這篇文章篇幅不算長甚至可以說很短,但是古井對于大家無私的奉獻,讓多少年來鄉(xiāng)親們一直受到它的照顧,體現(xiàn)了它的品格,在它的影響下鄉(xiāng)親們一直幫助一對老夫婦擔水,老人的水缸一直是滿滿的,古井對鄉(xiāng)親們和鄉(xiāng)親們對于兩位老人都是無私的奉獻,由此來深入切入德育教育,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奉獻精神。
二、分清主次教學以主帶輔
在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師生都在不斷的強調(diào)學生德育教育,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還是以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教學為主的,不能主次不分,應該把握語文教學是主旋律而德育是輔助學生進行學習的,一定要處理好主次不能本末倒置,用小學語文教學帶動德育教學展開具體可以這樣做:
1.基礎知識引入德育:
例如,在語文教學中小學有一首很有名的古詩《示兒》是陸游寫的,在講古詩《示兒》的時候,先對于作者的生平進行介紹或者用作者寫作此詩的背景引入,利用作者優(yōu)秀的品格影響學生進行德育教學,這首詩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寫的對于兒子的遺囑絕筆詩,畢生心血希望抗金收復失地,雖然屢屢受到投降派的打壓排擠但是披肝瀝膽愛國之情不變,從而讓同學進行悵惘,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感。
2.解讀教學課文內(nèi)容:
在進行陸游的《示兒》這首詩解讀教學的時候從古詩整體介入開始,先讓大家讀這首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毕葘τ谶@首詩進行朗讀,讀書破萬卷,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感受作者當時那種心情,悲痛欲絕渴望收復失地,愛國報國之情。在此基礎上讓同學們感悟情感,讓同學們從詩句中感受情感,“死去元知萬事空”詩人無奈沉悲之情,“但悲不見九州同”作者臨死之前悲愴之心境,遺憾之心情,“王師北定中原日”最后也渴望收復失地,有種難以瞑目之情愛國之深,“家祭無忘告乃翁”堅定的信念,愛國報國之情終其一生,絕筆之心不改初衷。整體領(lǐng)會作者愛國之情,培養(yǎng)學生愛國的情感,進行德育教學滲透。
3.實踐活動引領(lǐng)德育:
學生不但需要課堂上教學,而且需要實踐教學,因此學生必須要在實踐活動中也滲透德育思想,時時刻刻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學生,教師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思想也要把握學生的實踐活動課程上德育思想的培養(yǎng)。學生年紀較小,所以還沒有形成自己完整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這就需要教師在實踐活動中對其進行教育。
例如,在春天可以帶領(lǐng)學生去附近的地方進行春游,可以在附近的大學進行一場春游活動,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大學美好讓他們向往學習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另外學生還可以在大學生操場上上一節(jié)課,可以做游戲一些培養(yǎng)孩子們團結(jié)的游戲,老鷹捉小雞,讓學生保護其他同學,培養(yǎng)學生幫助保護同學的意識,另外還可以踢足球提高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學生整體和個人素質(zhì)都有很大的作用,繼而促進學生對于小學生活的興趣與熱情。
三、“生本”觀念下進行德育教學
現(xiàn)下還流行一種“生本”理念教學,以學生為主,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把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是主導者,應該讓學生去學習怎么去學習,讓學生自己體會德育教學概念,讓學生自己主動接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把握學生是主體,所以教學應該多考慮學生接受和理解程度以及學生的體會心得。
例如,在小學課文中有一篇課文《豐碑》,其中里面的軍需處長為了能把活命的機會給別人,自己卻犧牲在了長征的路上,那種大無畏的舍己為人一心為公的精神讓我們產(chǎn)生了無限的敬佩之意。在讀完課文的時候讓大家說出自己的體驗,先不要給大家講其中的道理,讓大家自己去體會,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學習里面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要以學生為主體。
總結(jié):
綜上所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的大工程,要從小學教材利用,分清主次教學,結(jié)合“生本”教學理念教學,所以要綜合各個方面去考慮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參考文獻:
[1].常璐.語文教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5:153-156.
[2].周翔.農(nóng)村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價值引領(lǐng)的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05:22.
[3].姚春杰.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深度解析[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