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需要在改進中不斷加強,進行教學理念、教學話語、教學模式的系統(tǒng)改革,促進教學目標、教學要素與教學過程的相互耦合,構建起貫穿科學思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這就需要在實踐上,從科學思維方法培養(yǎng)和掌握課程學習內容兩個角度,把握好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等基本問題;需要運用正確“方法”、“有效”機制、科學“點評”和明確“觀點”引導學生,開展好課前討論;需要從方法論和中央要求兩個角度講清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思考,控制好課堂教學;需要從學習內容、學習動力、思維方式、思考方法與思考思路等角度,設計好課后思考題,促使學生養(yǎng)成愿意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形成科學思維、發(fā)展思維、工程思維等方式,增強科學思考、辯證思考、系統(tǒng)思考能力,努力實現(xiàn)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科學思維;教學模式;思考方法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1.018
中圖分類號: 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8)01-0081-07
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要求要“切實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辦好,把教材編好,把隊伍建設好,把課講好”[1],并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進一步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2]。那么究竟要怎樣才能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究竟要怎樣改進?要怎樣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并提升教育的針對性?要怎樣才能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需求和期待?對這些問題的科學回答,是“切實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本前提。筆者認為,當前要在“改進中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迫切需要用科學思維去激活課堂、點燃學生,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和更好發(fā)展的期待,進行從教學理念、教學話語到教學模式的系統(tǒng)改革,促進教學目標、教學要素與教學過程相互耦合,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貫穿科學思維教學模式(以下簡稱“貫穿科學思維模式”),努力實現(xiàn)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教學目標。
一、構建“貫穿科學思維模式”的歷史省思與目標定位
二十年來,從“98方案”到“05方案”,從“05方案”實施至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從未停止。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16號文件”[3],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印發(fā)2005年“5號文件”[4]“ 9號文件”[5],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印發(fā)“5號文件”[6],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從地位作用、目標方向、課程設置、隊伍建設、教學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全面、系統(tǒng)的頂層設計和戰(zhàn)略規(guī)劃。2014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59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在此基礎上,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再次印發(fā)“2號文件”《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同時教育部印發(fā)了“3號文件”《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做出了更為全面、細致的規(guī)定,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可以說是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最新最權威的戰(zhàn)略設計。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重要講話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7]。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31號文件”《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強調要“進一步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8]。 2017年,被教育部確定為“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年”[9],特別強調要深入實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打一場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的攻堅戰(zhàn)。全國本科、研究生、高職各門課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指委委員以及高職聯(lián)盟成員深入全國兩千多所高校,聆聽了3000堂各類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大調研。從以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建設的歷史回顧不難看出,從中央最高決策層到中宣部、教育部執(zhí)行層,再到各高校具體操作層,思想政治理論課所受到的重視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也是前所未有。同時,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改革也一直在路上,從來沒有停止過。研究式、討論式、辯論式、實踐式、案例式等各學科教學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慕課、翻轉課堂、微課等教學模式,以及新媒體新技術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對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客觀地講,在這一路重視、一路改革、一路建設、一路探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取得了明顯成效,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就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xiàn)實情況而言,卻又不容樂觀,“學生不愿意學、教師不得不上”的現(xiàn)象并未得到根本改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吸引力、教學有效性與實效性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離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教學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探索還遠未結束。筆者認為,需要系統(tǒng)思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念、教學話語、教學模式改革問題,構建以科學思維貫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全過程的教學模式。為此,首先,要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把中央的目標要求等同于學生的成才需求”“把《大綱》的基本要求等同于課堂的教學需求”“把教師的個體要求等同于學生的實際需求”[10]的理念錯位問題,變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念,構建起“實現(xiàn)教學出發(fā)點從執(zhí)行中央要求向關注學生需求轉化,明確思想政治理論課‘對誰有用”“實現(xiàn)教學側重點從注重知識傳授向引導獨立思考轉變,明確思想政治理論課‘有什么用”“實現(xiàn)教學落腳點從強調信仰灌輸向養(yǎng)成良好思維習慣轉變,明確思想政治理論課‘什么有用”[11]的“三轉三用”教學理念。其次,要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信誓旦旦,學生不以為然”“教師自說自話,學生云里霧里”“教師自娛自樂,學生一笑而過”[12]的“不信”“不懂”“不學”的話語困境問題,改變目前存在的“重”政治話語“輕”科學話語、“重”理論話語“輕”現(xiàn)實話語、“重”研究話語“輕”大眾話語的話語失衡現(xiàn)象,構建起“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話語”“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xiàn)實話語”“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大眾話語”[13]的“三維一體”教學話語體系。再次,要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理論不能解釋事實”“理想與現(xiàn)實存在差距”“中學大學重復教學”[14]的“三大挑戰(zhàn)”問題,從教學縱向過程與橫向要素出發(fā),構建起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要素相互耦合、科學思維貫穿教學全過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
構建“貫穿科學思維模式”,就是要著力于幫助學生懂得什么是科學思維、怎樣形成科學思維,促進學生運用科學思維方法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提高學生對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的分析力、思考力和判斷力;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和獨立判斷,促進學生勤于思考、樂于思考、善于思考,養(yǎng)成學生的獨立品性、獨立人格和完美品質;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維、科學思維、系統(tǒng)思維習慣,促進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念、做出正確價值判斷、履行正確價值行為,建立起學生科學理性的價值信仰體系;著力于滿足、引領和創(chuàng)造學生成長成才需求,促進學生實現(xiàn)知識、信仰、能力的有效轉化,形成學生系統(tǒng)完整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通過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獨立判斷能力的提高,科學理性的價值信仰體系得以建立,系統(tǒng)完整知識體系與能力體系的形成,來實現(xiàn)和達到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教學目標。
二、把握好“貫穿科學思維模式”進行教學的基本問題
構建“貫穿科學思維模式”,必須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素出發(fā),去系統(tǒng)思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全過程所涉及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素,就是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好壞的要素。最根本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素,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思想政治理論的教學對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具體涉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情境的營造、教師素養(yǎng)的提升、教學內容的把握、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手段(技術)的應用、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等。這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素,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系統(tǒng)。在這一教學活動系統(tǒng)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素養(yǎng)及其秉承的教學理念是關鍵,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是根本,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與教學情境是保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堅持什么樣的教學理念,決定著教師會選擇哪些教學內容、選擇什么教學方法與何種教學手段、營造怎樣的教學情境,關系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如何實現(xiàn)向教學體系轉化;決定著教師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與什么樣的教學話語去實現(xiàn)或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標,關系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如何實現(xiàn)向信仰體系轉化。按照筆者提出的“三轉三用”教學理念的要求,教師在運用“貫穿科學思維模式”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等基本問題,這是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準確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的核心問題,也是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向信仰體系轉化、關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問題。為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等教學基本問題,都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努力做到科學確定教學目標、著力講清教學重點、正面回應教學難點。筆者以為,運用“貫穿科學思維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教師需要從科學思維方法培養(yǎng)和掌握課程學習內容兩個角度,去思考和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等基本問題。
從科學思維方法培養(yǎng)角度思考和把握教學基本問題,就是要在課堂教學的頂層設計上系統(tǒng)考量“貫穿科學思維模式”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并確保在這一模式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整體上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運用好“貫穿科學思維模式”進行教學,首先,要從科學思維方法培養(yǎng)角度明確課堂教學要達到的目標是什么,也就是要明確每一堂課的教學究竟要培養(yǎng)學生什么思維方法、什么思想方法,讓學生學會什么樣的思考、養(yǎng)成什么樣的思考習慣,即從方法論角度明確每一堂課要達到什么樣的具體教學目標。其次,要從科學思維方法培養(yǎng)角度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點是什么,也就是要明確在每一堂課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教什么、怎么教,學生應該學什么、怎么學,才能使學生學會教學目標中明確的某種思維方法或思想方法,才能讓學生學會教學目標中明確的某些思考方式、養(yǎng)成某些思考習慣。再次,要從科學思維方法培養(yǎng)角度明確課堂教學的難點是什么,也就是要解決學生源于思維方法、思想方法、思考方法等的缺陷和不足,而導致對教學內容產生的一些“先驗”的錯誤認識,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想攻克課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必須要先解決學生在思維方法、思想方法和思考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以科學思維貫穿課堂教學始終,教師必須從科學思維方法角度厘清并準確把握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等教學基本問題。
從掌握課程學習內容角度思考和把握教學基本問題,就是要在課堂教學的頂層設計上系統(tǒng)思考如何將中央對課程的定位要求有效轉化為課堂教學的具體要求,并進一步明確為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確保這種“明確”在實際教學中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確保這種“明確”與從科學思維方法培養(yǎng)角度對教學基本問題的認識是吻合的、協(xié)調的,從根本上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首先,要從掌握課程學習內容角度明確課堂教學要達到什么目標,也就是要根據中央的要求、教學大綱的要求,明確通過每一堂課的教學學生在理論上要達到什么樣的認識,在實踐上應該有什么樣的理解,在思想上應該有什么樣的升華或提升,即從中央和大綱要求的角度明確每一堂課要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其次,要從掌握課程學習內容角度明確課堂教學有哪些重點,也就是要明確在每一堂課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教什么、怎么教,才能切實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有效轉化;明確每一堂課學生應該學什么、怎么學,才能實現(xiàn)中央要求向學生成長成才需求的有效轉化,使學生明白應該明白的東西、懂得應該懂得的東西、理解應該理解的東西。再次,要從掌握課程學習內容角度明確課堂教學有什么難點,也就是要解決學生因理論知識儲備不足或實踐鍛煉不夠,而導致的對教學內容產生的反感情緒、錯誤認知、片面理解等,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攻克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類教學障礙,疏導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教學逆反心理等問題,才能實現(xiàn)大綱要求向課堂教學需求、教師個體要求向學生實際需求的有效轉化,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追求問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以科學思維貫穿課堂教學始終,就是要解決各種教學難題,以滿足和引領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為此,教師必須從掌握課程學習內容角度達到中央要求和教學大綱要求,厘清并準確把握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等教學基本問題。
三、開展好“貫穿科學思維模式”進行教學的課前討論
“貫穿科學思維模式”主要包括課前討論、課中講解和課后思考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著力于課前討論、課中講解和課后思考三個環(huán)節(jié)的系統(tǒng)設計。教師既要準確把握每一堂課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作用及重難點,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又要有效控制每一堂課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進程與節(jié)點,切實幫助學生“釋疑解惑”以增強教學針對性有效性。開展好“貫穿科學思維模式”教學的課前討論,既是對上一次課堂教學效果的檢驗,關系到對上一次課堂教學效果的鞏固,又關系到對本次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習。能否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前討論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前討論發(fā)言的質量和水平,是開展好“貫穿科學思維模式”教學的重要標志,為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用好課前討論過程中引導和評價兩種手段。
首先,要善于運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善于“撕掉”學生的“假面具”,引導學生自覺思考、主動參與到課前討論中。有的學生面子觀念比較強,因為擔心參與討論回答不好會在同學和老師面前丟面子,所以不愿意參與討論。這就需要教師一方面要及時“捅破”這層“窗戶紙”,讓學生明白這種“面子心理”是錯誤的,極其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對學生所有課程的學習以及大學期間的成長都有嚴重危害;一方面又要對主動摘下“假面具”的學生給予充分肯定,即使這些學生在討論中的回答并不理想,甚至有“負面情緒”或“錯誤觀點”,教師也不可輕易批評或否定學生,以免傷及學生的自尊而從此不再參與討論;同時,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專注于傾聽學生的發(fā)言,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用心”和來自老師的尊重,時時用眼神與學生進行交流,給予學生一個鼓勵或贊許的目光,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十分重視自己的發(fā)言。
其次,要善于運用“有效”的機制引導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善于把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情況,與學生的平時成績和課程綜合考核結合起來,既要對每一個學生參與討論發(fā)言的次數做詳細記錄,更要把學生發(fā)言討論的質量作為學生平時成績和課程綜合考核加分的依據,還要善于“督促”那些不參與討論發(fā)言的學生,特別是在沒有學生主動參與討論時,要敢于動用教師的“權力”隨機“點將”讓更多學生參與討論,更要勇于使用“點名”制度,以“點名”方式了解學生到課情況,督促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有的教師認為“點名”這種強制性的“硬約束”,不利于學生“真心喜愛”思想政治理論課。這里,筆者要特別糾正這種錯誤觀點。如果一個教師備課不夠“用心”、對學生不夠“用情”、講課不夠“用力”,課堂教學完全要靠“點名”來保證所謂的“到課率”,那么這樣的“點名”確實不利于學生“真心喜愛”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即使來了也很難提高“抬頭率”,教學效果也不會好。但是,“點名”又是一個負責任教師的必備“武器”,對學生認真學習有一種“威懾力”,能夠對那些不太“用心”的學生起到督促作用,能夠有效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秩序,能夠為學生樹立起一種“規(guī)矩意識”。所以,教師如果能夠“用好”“點名”制度,那么對于改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秩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包c名”和“點將”方式的運用,是為了促進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只有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學生才能去思考,才能讓那些“惰于思考”“不愿思考”“不善思考”的學生逐漸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運用“貫穿科學思維模式”進行教學才能有效果。
再次,要善于運用科學的“點評”引導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在學生討論過程中逐一點評還是在討論結束后點評?無論是討論過程中還是討論結束后點評,教師究竟應該點評什么、應該如何點評?對于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影響很大。對于點評的時間問題,不同的教學模式、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做法,也有不同的看法,不好做統(tǒng)一的要求。如果在學生討論過程中逐一點評,好處是可以對每一個學生的發(fā)言做出個性化、針對性的評判,但是一般而言,學生發(fā)言存在的共性問題較多,教師逐一點評會帶來大量重復,在有限的討論時間內,能夠有機會參與討論的學生就會很少,因此,筆者更喜歡討論結束后統(tǒng)一點評,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討論,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參與討論。教師的點評,應以表揚、鼓勵為主,要充分肯定學生發(fā)言中的閃光點,特別是對于有自己獨到見解、獨立觀點的學生發(fā)言,要把學生發(fā)言的這些可貴之處明確指出來,強化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意識。教師在點評過程中,切忌直接點名批評某個學生或某些學生,尤其是當學生的某個觀點或某種想法存在錯誤或偏頗時,教師盡量不要直接批評學生的某個觀點是否錯誤,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才會在討論中敢于積極發(fā)言、敢于主動發(fā)言,才不怕“發(fā)錯言”“錯發(fā)言”,才會逐漸改變“惰于思考”“不愿思考”的習慣,才會逐漸學會獨立思考和善于思考。
最后,要善于運用明確的“觀點”引導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學生討論后點評的內容是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的關鍵。也就是說,教師點評的時間、點評的方式對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對學生是否主動思考十分重要;教師點評什么,點評的內容、觀點對學生怎樣參與討論,對學生參與討論的質量十分重要;特別是對學生能否學會思考、能否接受并認同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否最終達到“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十分重要。筆者在前面指出,即使學生在討論中發(fā)言的某個觀點或某種想法存在錯誤或偏頗時,教師也盡量不要直接批評其觀點錯誤,有的教師或許不認可這種做法,認為“豈不是讓錯誤觀點在課堂橫行”“教師不及時對錯誤觀點進行引導豈不是不負責任”等。在筆者看來,這種所謂的“及時批評”“及時引導”并不會起到真正的引導作用,不會讓學生心服口服接受教師的批評,而只會讓發(fā)言學生(也包括未發(fā)言學生)從此將自己的觀點“隱藏”起來,在教師的批評下讓學生發(fā)言的觀點變得所謂的“正確起來”,并不是真正的理解認同教師的觀點。這樣的結果,不僅僅是影響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學生將錯誤認識、錯誤觀點從此隱藏起來,教師在以后的課堂教學根本無從引導,不知道學生真實的想法是什么,那教師的教學就只能是“打盲拳”,又怎么可能增強針對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呢?當然,并不是教師在點評中對學生暴露出的錯誤認識、錯誤觀點視而不見,而是要坦誠、客觀、實事求是地指出學生在討論中存在的“問題”,但首先不是指出“觀點錯誤問題”,而應該一針見血地指出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思路、方法上存在的問題以及在論證自己觀點時的邏輯、推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這既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科學的思維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又可以不用直接批評學生而讓學生自己意識到因為分析問題的思路、方法、邏輯的不正確自然導致結論中的某些觀點不正確。同時,教師要給出自己對所討論問題的思考思路、思考方法以及教師對該問題的基本觀點是什么,努力讓學生學會正確思考的同時,去體會“教師是怎樣思考的”“教師為什么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教師為什么會持這樣的觀點”,而不是直接去批評學生的觀點,把教師的觀點“強加”給學生。這樣,學生才會逐漸養(yǎng)成對課堂學習內容的再思考、再認識,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思考方法、學習方法、認識方法的規(guī)律性把握,使學生逐漸做到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真心喜愛、終身受益與畢生難忘。
四、控制好“貫穿科學思維模式”進行教學的課堂講授
無論何種教學模式,教師的課堂講解都是課堂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既關系到每一次課堂教學的目標能否實現(xiàn),又關系到學生后續(xù)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堂講解這一核心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究竟應該講些什么?應該怎么講?是教師實現(xiàn)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必須要解決好的問題。每一次課堂教學,教師應該向學生講清什么,教師能否做到心中有數,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
首先,課堂講解必須講清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講清大綱要求的內容并不等于一成不變地照著大綱或教材講,不然就談不上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要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有效轉化,就必須在準確把握“貫穿科學思維模式”教學基本問題,即準確把握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系統(tǒng)思考和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將大綱的基本要求與運用“貫穿科學思維模式”進行教學的重難點結合起來,設計出與課堂教學時間相吻合、滿足不同專業(yè)、學歷層次學生需求的教學內容框架,切忌面面俱到、什么都講。為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一定要緊緊抓住“貫穿科學思維模式”所必須講清的重點問題和必須回應的難點問題,緊密結合不同專業(yè)、學歷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成長需求,緊緊扣準學生“真心喜愛”與“終身受益”這一根本目的,將大綱要求融于課堂講授之中,著力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內容體系向信仰體系的有效轉化。在每一堂課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既要從方法論角度講清如何去認識和理解每一次課的教學內容,又要從中央要求角度講清應該怎樣認識和理解每一次課的教學內容。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貫穿科學思維模式”不排斥現(xiàn)有任何管用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互聯(lián)網教學、慕課微課等等,都可以“為我所用”,但運用這些方法本身并不是教學的目的,教師始終要清楚這些方法是用來為“貫穿科學思維模式”服務的,最終的目的是要達到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在教學的話語呈現(xiàn)上,“貫穿科學思維模式”的課堂講授強調科學話語、現(xiàn)實話語與大眾話語的運用,“教師要善于通過政治話語與科學話語、理論話語與現(xiàn)實話語、研究話語與大眾話語的有機融合”[15],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其次,課堂講解必須強化教學過程中的思考。運用“貫穿科學思維模式”進行教學,要求每一堂課都應該把對問題的思考貫穿始終。雖然課堂教學是由教師主導的,但必須由始至終調動起學生這個主體的積極性,教師不是自導自演,而是要讓學生與教師一起做主演,課堂教學才會生動有趣,也才有可能達到學生“真心喜愛”的目的。為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結合每一堂課不同的教學內容設置不同的思考題,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的思考狀態(tài),“動腦”和“思考”是“貫穿科學思維模式”課堂教學的主旋律。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有的教師認為如果采用“貫穿科學思維模式”進行教學,課前討論會占用較長時間,如果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再設置思考題讓學生討論,課堂教學時間不夠用,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講不完,教學計劃完不成怎么辦?筆者認為,這仍然是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問題,教師講什么、講多少、怎么講,都是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有效轉化”的關鍵,即使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時間組織學生對有關問題進行討論,也必須要在課堂講授過程中設置思考題,這是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需要?!柏灤┛茖W思維模式”教學,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學會隨時提出問題,學會提出有價值的好問題,進而幫助學生學習并學會思考。當然,運用“貫穿科學思維模式”進行教學,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對課堂教學中設置什么樣的思考題、怎么設置思考題都要弄懂弄通,要始終站在馬克思主義的正確立場上,抓住教學的重難點、了解學生的興趣點、關注學生的疑惑點,始終致力于將教材體系有效轉化為教學體系、將教學體系有效轉化為課堂講解,始終致力于講清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所涉及的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始終致力于貼近學生學習、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成長,實實在在為學生釋疑解惑,讓學生困惑地來、清醒地走,真正滿足學生釋疑的需求、解惑的需求與成長成才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課程。
五、設計好“貫穿科學思維模式”進行教學的課后思考題
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既關系到科學思維的養(yǎng)成,更關系到教學有效性和實效性的進一步增強。課堂講授過程中的思考題,主要目的是啟發(fā)學生開動腦筋,做到“勤于思考”,隨時提出問題,隨時分析問題。而課后思考題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深化和檢驗,可以說仍然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明白,運用“貫穿科學思維模式”進行教學,課后問題思考起著十分重要的鞏固和強化作用,對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方式、養(yǎng)成良好思考習慣具有重要意義。
那么,每一堂課講完后應該留什么樣的思考題以及思考題如何進行設問,既關系到學生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與訓練,更關系到學生對課堂學習成果的鞏固和檢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課后思考題的設問,既要考慮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基本目標,還要考慮對學生進行科學思考、辯證思考和系統(tǒng)思考等思考方法的培養(yǎng)和訓練,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做到“善于思考”,實現(xiàn)“終身受益”與“畢生難忘”。有的教師認為,不就是給學生留一個課后思考題嗎,哪有那么復雜?事實上,問題的問法不同,思考就會很不一樣,能否正確地提出問題,是判斷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首要標識。問題的問法不正確,有可能會把人們的思考引入歧途。筆者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后思考題的設問上,至少應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考慮:
第一,從學習內容角度,課后思考題應著眼于課堂教學內容。為此,課后思考題必須充分考慮到每一堂課教學內容所涉及的重點問題和難點問題,致力于深化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也就是說,課后思考題要緊密結合“貫穿科學思維模式”教學的基本問題,盡可能將本次課堂教學基本問題中的重難點問題融入課后思考題的設問之中,考察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第二,從學習動力角度,課后思考題應著眼于學生學習興趣。為此,課后思考題必須充分考慮如何與現(xiàn)實問題、熱點問題、難點問題等相聯(lián)系,致力于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也就是說,課后思考題要緊密結合已經發(fā)生或正在發(fā)生的重大現(xiàn)實問題,將現(xiàn)實問題融入課后思考題的設問之中,考察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綜合運用和總體駕馭能力。第三,從思維方式角度,課后思考題應著眼于體現(xiàn)整體思考。為此,課后思考題不要局限于課堂教學的某一個點上,而是要充分考慮每一次課堂教學內容的整體,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全局把握和整體性思考。也就是說,課后思考題要充分考慮大綱對教學的整體性要求,問題的問法可以更加抽象、籠統(tǒng),將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3W”問題思考邏輯融入課后思考題的設問之中,考察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和整體把握能力。第四,從思考方法的角度,課后思考題應著眼于學生多維思考。為此,課后思考題必須充分考慮如何從多個視角對問題進行思考,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多維思考方法。也就是說,課后思考題要把辯證思維、發(fā)展思維、歷史思維、邏輯思維、科學思維、系統(tǒng)思維、工程思維等融入課后思考題的設問之中,考察學生是否養(yǎng)成辯證思考、邏輯思考、科學思考、系統(tǒng)思考等思維方式和思考方法。第五,從思考思路的角度,課后思考題應著眼于考查學習效果。為此,課后思考題必須充分考慮如何檢驗“貫穿科學思維模式”教學的有效性問題,致力于增強學生的問題思考能力。也就是說,課后思考題要充分考慮對學生思考能力是否提升的檢驗,促使學生學會正確思考問題的思路、快速把握問題的實質,學會提出自己的觀點并通過科學論證來有效支撐自己的觀點,把對問題思考能力的檢驗融于課后思考題的設問之中,逐漸提高對問題思考的難度和深度,考察學生思考能力是否得以增強,并檢驗是否達到課堂教學目的,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以高度的使命感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N].光明日報,2015-01-22(1).
[2][7]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2004-08-26.
[4] 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Z].2005-02-07.
[5] 中宣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Z].2005-03-02.
[6] 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Z].2008-09-23.
[8]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2017-02-27).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2/27/c_1120538762.htm.
[9] 關于印發(fā)《教育部社會科學司2017年工作要點》的通知[EB/OL].(2017-04-05).http://www.moe.edu.cn/s78/A13/A13_gggs/A13_sjhj/201704/t20170405_301886.html.
[10][11] 王永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價值理念重構[J].思想理論教育,2016(1):68-72.
[12][13][15] 王永友.構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7(2):63-68.
[14] 王永友.貫穿科學思維方法的研究生思政課教學[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9):83-85.
[責任編輯:張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