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天任
【摘要】 目的:了解蘇州市某區(qū)13~18歲青少年血壓偏高、超重和肥胖情況,為提高學生健康意識,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2015年9-12月對某區(qū)13~18歲青少年8472人進行健康體檢,血壓偏高診斷標準按兒童青少年高血壓診斷標準;超重和肥胖評價標準采用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篩查分類標準。結果:共調查13~18歲青少年8 472人,其中男4 468人,女4 004人。血壓偏高2 106人(24.86%),其中男1 137人,女969人;超重1 222人(14.42%),其中男804人,女418人;肥胖616人(7.27%),其中男464人,女152人,合計1 838人,占調查人數(shù)的21.69%。在超重和肥胖學生中,血壓偏高率為37.49%。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均隨著體重增加,血壓偏高檢出率也隨之上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男生組字2=183.46、女生組字2=79.33,P<0.001);不同體重狀況男女總體血壓偏高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263.40,P<0.001)。不同體重狀況血壓偏高檢出率均為女生高于男生,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字2=2.12、0.43、0.11,P>0.05)。結論:13~18歲青少年血壓偏高與超重和肥胖具有相關性,應在社區(qū)、學校、家庭內開展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減少肥胖發(fā)生。
【關鍵詞】 青少年; 高血壓; 超重; 肥胖
doi:10.14033/j.cnki.cfmr.2018.6.0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06-0071-02
肥胖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流行于發(fā)達國家的學齡兒童,大部分國家的兒童和青少年肥胖檢出率均呈現(xiàn)不斷上升趨勢[1]。兒童肥胖不僅是成年肥胖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之一,而且是成人肥胖癥、高血壓、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各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因素。因此,本研究對蘇州市某區(qū)13~18歲青少年血壓偏高、超重和肥胖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為給青少年肥胖健康管理提供理論支持,以提高社會、學校、家庭對青少年健康問題的關注,為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5年9-12月對蘇州市某區(qū)13~18歲青少年進行健康體檢,共計8472人,男生4 468人,女生4 004人。
1.2 方法
血壓測量采取經(jīng)校正的水銀血壓計或電子血壓計,學生測量前1 h內無劇烈活動,測坐位安靜時右上臂肱動脈血壓,對初次測量血壓偏高學生用水銀血壓計復測。身高赤足免冠、站立正姿測量;體重穿單衣測量。測量操作者經(jīng)統(tǒng)一培訓。
1.3 診斷標準
1.3.1 高血壓診斷標準按文獻[2]《中國6~22歲兒童青少年血壓百分位數(shù)正常值(LMS法)》:正常/高血壓前期(
1.3.2 超重、肥胖篩查依據(jù)文獻[3]《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shù)值分類標準》,根據(jù)體質量指數(shù)BMI=體重(kg)/身高2(m2),將研究對象分為正常、超重、肥胖3組。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壓偏高檢出率
在被調查的8 472名學生中,共篩出血壓偏高2 106人,占學生總數(shù)24.86%,其中男1137人,女969人,男女生血壓正常與偏高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字2=1.757,P>0.05)
2.2 各年齡段不同性別青少年血壓正常和偏高率比較
在8 472名受檢者中,除15歲、17歲和18歲年齡段以外,其他年齡段不同性別血壓偏高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不同體重狀況青少年血壓偏高情況比較
將8 472名學生分為正常、超重、肥胖三組,分別觀察血壓偏高檢出率。
結果顯示,超重1 222人(14.42%),其中男804人,女418人;肥胖616人(7.27%),其中男464人,女152人,合計1 838人,占調查人數(shù)的21.69%。在超重和肥胖學生中,血壓偏高率為37.49%(689/1838)。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均隨著體重增加,血壓偏高檢出率也隨之上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男生組字2=183.46、女生組字2=79.33,P<0.001)。不同體重狀況男女總體血壓偏高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263.40,P<0.001)。不同體重狀況血壓偏高檢出率均為女生高于男生,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字2=2.12、0.43、0.11,P>0.05)
3 討論
3.1 青少年血壓偏高與超重肥胖有關
有研究表明,超重與肥胖的兒童血壓較高,BMI是獨立預測兒童青少年高血壓的有用指標,能夠敏感預測兒童青少年的高血壓[4-6]。本次調查結論提示,超重、肥胖與血壓偏高的發(fā)生密切相關,13~18歲青春期男女生超重者血壓偏高檢出率分別為30.47%和32.30%;男女生肥胖者血壓偏高檢出率分別為49.78%和51.32%;在男生、女生及總體調查人群中,不同體重狀況男女血壓偏高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不同體重狀況(正常、超重、肥胖)血壓偏高女生檢出率高于男生,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011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等部門共同發(fā)布了2010國民體質監(jiān)測結果,其中7~22歲城市男生、城市女生、鄉(xiāng)村男生、鄉(xiāng)村女生肥胖檢出率分別是13.33%、5.64%、7.83%和3.78%,超重檢出率分別為14.81%、9.92%、10.79%和8.03%[7]。有研究顯示,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隨著BMI的升高,血壓偏高比例也隨之上升,趨勢性檢驗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8]。本次調查結果與上述研究一致。面對青少年人群血壓偏高與超重肥胖關系的現(xiàn)狀,有必要在青少年中對高血壓易患者進行早期識別及干預。
3.2 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原因分析與危害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斷改變,如暴飲暴食、經(jīng)常食油炸等高能量食物等,不良飲食行為會增加肥胖發(fā)生的風險[9]。另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電腦、手機、IPDA等高科技電子設備進入家庭,導致青少年迷戀電子游戲、上網(wǎng)等,更多人喜歡宅家,生活方式也發(fā)生了轉變。蘇州是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人們生活水平高,優(yōu)質蛋白攝入增加,導致營養(yǎng)不均衡。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導,從營養(yǎng)、運動角度采取多途徑有效干預措施,可使BMI顯著下降[10]。在中國青少年肥胖率持續(xù)增加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肥胖不僅對兒童青少年的組織器官有功能性的損害,同時對其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社交能力都有極大的影響,可導致兒童、青少年睡眠呼吸障礙,容易造成個體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影響,甚至還會帶來高血壓等原本只發(fā)生于成人的疾病[11]。
3.3 倡導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刻不容緩
幫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生活方式,并對各種危險因素進行合理規(guī)避,家庭需糾正錯誤的喂養(yǎng)觀念,避免油炸、巧克力、冰激凌等油脂含量豐富的食物,不能以含糖軟飲料代替白水,養(yǎng)成規(guī)律的三餐習慣,做到飲食種類多樣化。鼓勵孩子參加戶外活動,每日堅持30~60 min的體育鍛煉時間。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睡眠不足的學生超重肥胖率達12.3%,且發(fā)生超重肥胖的危險是睡眠充足學生的1.515倍,睡眠不足會促使肥胖的發(fā)生[12-13]。同時,有效地預防和控制超重和肥胖,控制高血壓等危險因素,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積極動員社會、學校、家庭各方力量,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行為干預等手段,使青少年了解超重、肥胖與高血壓的關系,促使他們從知識、態(tài)度及行為發(fā)生改變,最終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兒童青少年高血壓風險,達到有效地預防成人高血壓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鄒珍,張靜,鄭志杰.國內外兒童和青少年肥胖現(xiàn)狀及研究進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35(4):601-603.
[2]季成葉,王芳芳,陶芳標,等.現(xiàn)代兒童少年衛(wèi)生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798-802.
[3]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shù)值分類標準[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2):97-102.
[4]常素英,季成葉.我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血壓與超重和肥胖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27(8):652-653.
[5]萬瓊.武漢市中小學生體重指數(shù)與血壓相關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28(8):719-720.
[6]王文絹,王克安,陳春明,等.北京地區(qū)兒童青少年體重指數(shù)與血壓關系的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2):109-112.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32(9):1026.
[8]俞曉紅,李凱,徐正龍,等.蘇州市中小學生血壓與體質量指數(shù)脈搏相關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5,9(36):14-16.
[9]嚴志玲.兒童青少年肥胖影響因素探討[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32(10):1278-1280.
[10]黃卡.心理-飲食-運動干預治療兒童單純性肥胖癥的效果觀察[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1,18(2):219-221.
[11] Reilly J,Methven E,McDowell C,et al.Health consequences of obesity[J].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2003,88:748-752.
[12]劉卓婭,孫艷,余毅震.青少年睡眠時間靜態(tài)活動與超重肥胖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2,33(3):311-314.
[13]朱迎春,徐志欽,郭書芹,等.以學校為基礎兒童超重肥胖干預研究進展[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3(26):163-164.
(收稿日期: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