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琿春市第一小學校 千珠哲
在小學科學學科的實驗(實踐)活動中,規(guī)范學生的實驗操作行為,不僅有利于得出精準的實驗數據從而得出科學合理的結論、邏輯思維力、有助于學生理解實驗現(xiàn)象與實質,提高教學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培養(yǎng)學生的求真意識與認真精神。離開了求真,就無從談起探究,沒有探究就無從談起科學素養(yǎng)。因此,在平時的科學實驗課上,規(guī)范學生的科學實驗活動尤為顯得重要。我從三個方面談一談我在平時的科學課與科技活動中是如何規(guī)范學生的科學實驗(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一點體會。
小學六年級第二單元有研究“抵抗彎曲”的內容,是研究抗彎曲能力與紙梁的寬度、抗彎曲能力與厚度有關的實驗。在實施這兩個實驗時,我發(fā)現(xiàn)如果按著書上的方法去用書本來當做橋墩,由于學生觸碰等原因很容易改變橋墩間的跨度,從而影響數據的準確性。為了規(guī)范實驗活動,我用泡沫板和電容膠做了六個橋墩模型(每組一個),以此來固定好紙梁的長度從而達到了嚴格控制不改變條件的要求。此外,選擇什么樣的紙張、用多大的墊圈、橋梁間的跨度定多大都很講究、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數據的精準性。
另外,用同樣的辦法,我們自行設計和實施探究抵抗彎曲與紙梁的長度關系的實驗,知道了紙梁的長度越長抗彎曲能力越弱的原理,從而明白了了為什么我見到的我們市里的很多橋梁有那么多橋墩的道理。這樣做的好處是:1.每次實驗的數據之差很小,2.組與組之間的差距也縮小很多。
如再做“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電池節(jié)數的關系”的實驗的時候,要求學生盡量帶同一品牌的新的電池,而且價格在2元以上的。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每次實驗(或者組與組間)數據的公平與精準性。如果有條件,可以每次使用新電池。
又如做陽光下的影子的實驗時,強調一定要固定好鉛筆,不能隨意亂動鉛筆,并且每隔一定的時間做記號才可以得到比較精準的影子的數據。
在制作4D空間小車活動時,第一年我們只考慮了減輕4D空間小車的重量與減小摩擦力而忽視了動力來源的問題。而在第二年的時候,我已經明白了小車能行駛很長距離的原因:既增加4D空間小車車輪重量的方式來解決動力大小問題。為此,我設計了簡單的對比實驗來解釋原理:實驗組,在車輪兩邊各安裝一片蓮花瓣,外面套上輪胎,沿45度斜面向下行駛三次,并記錄所行駛距離的數據。對比一組,在輪胎兩邊各安裝5片蓮花瓣,外面套上輪胎,也沿45度斜面向下行駛三次,并記錄所行駛距離的數據。對比三組,在輪胎兩邊各安裝13片蓮花瓣,外面套上輪胎,也沿45度斜面向下行駛三次,每組反復實驗三次,并記錄所行駛距離的數據。
觀察記錄表:
對比分組 蓮花瓣數第一次(米)___第二次(米)__第三次(米)__平均(米)__我們的發(fā)現(xiàn)實驗組 2片 4.194.004.604.26_____小車行駛的距離越來越遠對比一組 10片 6.617.006.826.81_____對比二組 26片___9.10_______________9.60_9.30_____________9.33
結論:用增加車輪重量(增加蓮花瓣的數量)的方法來提高4D空間小車的動力,進而使小車行駛得遠是可行的,并且可以提高小車的穩(wěn)定性。
在教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三單元第四課“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一課時,書上的實驗——觀察尺子的震動快慢和辨別尺子發(fā)出的聲音的高低效果不是很明顯,特別是觀察尺子的震動頻率的快慢,不專注是很難觀察得到的。因此我設計與制作了“六段音高變化儀”,在木箱上安裝了小馬達和木制彈撥片,通過六段直流變壓器來改變電壓的大?。?.5V、3 V 、4.5V、6 V、、9V、12V共6段),從而控制小馬達的轉速,在單位時間內馬達上的齒輪撥動彈撥片的速度也逐漸變快,進而引起音箱發(fā)出的聲音也從低到高,類似于音階,非常直觀,引起學生們的極大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非常好。
總而言之,我無論是在平時的科學學科的教學還是在科技活動中,通過嚴格控制變量、改進書上的實驗、自己動手制作實驗裝置、自己設計合理的對比實驗等方法來規(guī)范學生的實驗操作行為,使實驗數據更準確,而且反復實驗間的數據差距微小,組與組間的誤差也很小,實驗具有可重復性,從而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與求真的科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