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佛娣
【摘 要】故事教學法結合小學生天生對故事的喜愛和他們的思維特征,在教學中的應用既提升了教學的趣味性,也增強了學生的形象記憶,加深了他們對所學內容的印象。這樣一種教學方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無疑能夠解決學生由于記憶單詞不牢固,學習語法太抽象等問題,將成為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墊腳石。本文從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出發(fā),提出了在課堂上的具體應用方法。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 小學 英語教學
故事教學法就是將單個的知識點融入到曲折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中,以使枯燥的學習內容以一種趣味化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樣的教學模式是極具吸引力的,也將滿足他們對于多樣化學習方式的需求,更能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無疑能夠顯著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一、故事教學法的意義
1.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的首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故事教學法讓學生從過去一味記憶、重復書寫、抽象理解的學習模式中走出,感受到了學習的趣味性,也找到了更快速的學習路徑。這與新課標的要求是相一致的。且故事教學營造出了一個語言環(huán)境,將單詞、語法等知識點融入其中,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運用。
2.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
小學生天性機靈活潑,他們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和豐富多彩的活動,故事教學法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不但沒有限制學生的思維、行動和語言,而是釋放了他們的天性,使他們樹立了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習成為了一項需求。此外,故事教學法還通過讓學生參與想象、表演,增強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力,發(fā)展了他們的個性,使英語教學的作用更加全面。
二、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在詞匯教學中的靈活應用
故事教學法在英語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當中都可以應用,需要教師靈活的制定策略。從單詞教學來說,過去學生們總是會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耗費大量的時間,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將許多單詞混淆,記憶不深刻。將故事教學法應用于單詞教學中,通過構建故事情節(jié),能夠讓學生們記得更牢,學的更好。
例如,在教授單詞walking,jumping,running,swimming時,教師就可以將這幾個單詞串成一個趣味十足的小故事:一只小豬在漂亮的公園里散步,這個時候陽光明媚,小豬高興地唱起了Walking,walking,I'm walking的歌謠,接著它又跳起了繩子,并且大聲說道:Jumping,jumping,I'm jumping.這個時候出現(xiàn)了一只老虎,小豬嚇得跑了起來并大叫Running,running,I'm running. 小豬跑到了一條小河邊,看到河里的小魚在游動,于是說道:Swimming,swimming,he is swimming.然后獨自回家了。這個故事非常簡單,但卻直觀地將這幾個重點單詞融入其中,并且呈現(xiàn)了單詞的意思。在這樣的基礎下學生們對于詞匯的理解與記憶才會更為深刻,對于單詞的掌握也會更加牢固。
2.為句型教學提供輔助
故事教學的另一個顯著功效在于它能夠為學生們提供非常清晰的故事情境,能夠讓學生們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展開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與體會,這正是句型教學的依托所在。教師可以靈活地利用故事教學法來輔助句型教學,讓學生們在特定的故事情境中展開對語言的實際應用,并且透過故事的引申來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與應用能力。在故事的引導下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語言表達熱情,也會降低學生的語言表達的難度。這將會為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很多有效幫助,并且促進學生對相關句型有更好的理解與掌握。
故事教學可以利用自然的場景或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景,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畫面,使學生置于近乎“真實”的學習情景中。例如,在學習“What would you like?”這一句型時,我利用“Chen Jie請客”的故事,導入句型的教學。我扮演Chen Jie,手捧托盤,示范課文中出現(xiàn)的單詞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這樣就把學生引入他們所熟悉的故事情景中。同時,激發(fā)并保持了學生參與學習英語的熱情。學生們紛紛和我展開互動,在靈活的故事情境中很自如地展開相關句型的應用。這充分體現(xiàn)了故事教學法在輔助句型教學時可以發(fā)揮的功效,這也是對學生自身語言應用能力的一種很有效的培養(yǎng)與鍛煉。
3.深化學生對于語篇的理解
對于語篇的理解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點,尤其是對于語言基礎還十分薄弱的小學生而言,想要讓他們很好地把握篇章的意思,高效地展開文本閱讀,難度會很大。教師在展開篇章教學時同樣可以靈活地應用故事教學法,可以透過故事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有效地呈現(xiàn)篇章的基本框架與結構,并且將學生們很好地引入文本的教學中。同時,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趣味化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故事的理解難度,鼓勵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篇章的解析中來,進而深化學生對于語篇的理解與認知。
在語篇的教學中引入故事,就好比是利用語篇的結構框架,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再創(chuàng)造。例如,在教學My favorite season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文中Zoom和Zip的小故事,為學生提供語言支架,并引入白雪公主、小丸子、小星、貓和老鼠等學生喜歡的故事人物,引導學生說一說,寫一寫。這首先能夠為學生的語言應用提供十分具體的情境與框架,同時,這些趣味化的人物與故事也會激發(fā)學生對于語言應用過程的參與。這些都會讓篇章教學的效率更高,并且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篇章理解與分析能力。
三、結語
總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教學中越來越關注故事語篇教學,通過故事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在故事教學的具體實施上,需要相關教師關注故事背景,同時關注語篇的意義,在不同階段圍繞故事內容展開教學,讓學生從語境中理解語言的深刻內涵,同時體會語言的運用,在學生自我體會中不斷提高自身英語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霽紅.淺論小學英語故事教學與多媒體技術[J].教育觀察(中旬),2014,(9):81-82.
[2]陳愛勤.故事天地精彩紛呈——淺析小學英語故事教學[J].讀與寫(上,下旬),2013,(23):105-105,106.